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ppt

47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601455458
  • 上传时间:2025-05-1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48M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1,第三章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 共同工作的特性,,,,,§3-1,发动机和变矩器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3-2,发动机和变矩器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3-3,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的匹配,一、基本概念,变矩器处于液力工况,1.,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3-1,发动机与变矩器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发动机,工作机,,,变矩器,3,2,、发动机的三类典型工况,(,1,)恒速工况:发电工况或农田耕作工况2,)螺旋桨工况:船用发动机工况3,)车用工况:发动机有效功率和转速都独立地在很大范围内变化,它们之间不存在特定的关系4,3,、发动机负荷特性与速度特性,(,1,)负荷特性:发动机转速不变,其性能指标与负荷变化的关系横坐标可用有效功率、有效转矩或平均有效压力来表示,纵坐标为有效燃油消耗率、每小时燃油消耗量、排气温度等主要用于评价发动机工作的经济性2,)速度特性:发动机的节气门开度或油门保持不变时,其性能指标随转速而变化的关系横坐标为发动机转速,纵坐标为有效功率、有效转矩等主要用于评价发动机的动力性。

      发动机的节气门开度或油门最大时的速度特性叫发动机的外特性,又称全负荷特性一般可作,90%,、,75%,、,50%,、,25%,的部分负荷特性3,)万有特性:发动机转速不变,其性能指标与负荷变化的关系横坐标为发动机转速,纵坐标为平均有效压力或转矩,绘制等燃油消耗率、等功率等等值线5,4,、全程调速和两极调速发动机,全程调速:油门置于某一位置时,在调速特性曲线上,负荷变化,而转速基本不变;当负荷超过最大转矩时,发动机将沿外特性工作两极调速:油门置于某一位置时,发动机的供油量将固定不变当负荷过大,发动机转速有低于最低稳定转速的趋势时,调速器自动增大油门当负荷过小,发动机转速有高于额定转速的趋势时,调速器自动减小油门指在不同的液力变矩器速比时,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共同工作的,转矩,,和,转速,,的变化特性5.,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n,B,M,,i,1,6.,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输入特性的用途,1),它是研究发动机与变矩器匹配的基础2),它是研究发动机与变矩器共同工作输出特性的基础二、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曲线的绘制,1.,所需已知条件,,循环圆有效直径,D,,发动机到变矩器传动比,i,q,,,原始特性,发动机净转矩特性,,工作油密度,r,在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曲线上选取典型工况点,2.,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曲线确定步骤,第,1,i,0,i,0.1,i,*,i,M,i,max,i,0.3,i,0.5,i,0.9,根据所选定的工况点,在原始特性曲线上找出对应的 值,,2.,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曲线确定步骤,第,2,步,序号,,,1,,,2,,,3,,,4,,,5,,,6,,,7,,,8,,,i,0,i,0.1,i,0.3,i,0.5,i,*,i,M,i,0.9,i,max,作泵轮的负荷抛物线,2.,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曲线确定步骤,第,3,步,,,D,,,负荷抛物线,序号,,,1,,,2,,,3,,,4,,,5,,,6,,,7,,,8,,,不同转速比的泵轮负荷抛物线,,,,,,,,n,B,M,,i,1,作发动机净转矩特性曲线,2.,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曲线确定步骤,第,4,步,,,,,,,,n,B,M,,i,1,三、,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曲线分析,1.,负荷抛物线与发动机转矩净特性的交点是最大油门开度时,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的稳定点。

      n,B,M,,i,1,,,,,,,,,,,,,,n,B,M,,i,1,,,,,,,三、,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曲线分析,2.,和 对应的两条负荷抛物线和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包围的扇形区域是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的全部范围§3-2,发动机与变矩器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一、概念,,,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是指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时,,输出转矩,-M,T,输出功率,-,P,T,每小时燃料消耗量,G,T,比燃料消耗量,g,eT,泵轮转速,n,B,与涡轮转速,n,T,的关系,,二、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曲线的绘制,1.,所需已知条件,①,液力变矩器的原始特性,②,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共同工作的输入特性,,,,,,,,n,B,M,,i,1,,,,,,,,n,B,M,,i,1,,,,,,,确定不同传动比时,负荷抛物线与发功机转矩特性交点坐标,(,n,B,, M,B,),第,1,步,i,n,B,M,B,i,0,n,B0,M,B0,i,1,n,B1,M,B1,i,*,n,B,*,M,B,*,i,M,n,BM,M,BM,i,max,n,Bmax,M,Bmax,求取不同转速比,i,对应的变矩比,K,及,,第,2,步,,,,,,,,,,,,,i,K,,i,0,K,0,h,0,i,1,K,1,h,1,i,*,K,*,h,*,i,2,K,2,h,2,i,M,K,M,h,M,i,max,K,max,h,max,第,3,步,根据共同工作输入特性的交点的转速、转矩值,计算涡轮上的转速、转矩值,.,(,n,B,,,M,B,),(,n,T,,,-M,T,),(,n,T,,,P,T,),,,第,4,步,,以涡轮转速为横坐标,绘制共同工作的输出特性曲线,i,n,T,M,T,P,T,i,0,n,T0,M,T0,P,T0,i,1,n,T1,M,T1,P,T1,i,*,n,T,*,M,T,*,P,T,*,i,M,n,TM,M,TM,P,TM,i,max,n,Tmax,M,Tmax,P,Tmax,三、发动机串联液力变矩器后特点,发动机,,液力变矩器,,自动无级变矩变速特性,,,,,扩大了发动机工作的范围。

      同时,大大提高了,,发动机可以稳定工作的转速范围三、发动机串联液力变矩器后特点,2.,共同工作后的适应性远比发动机的适应性强3.,比燃料消耗量上升§3-3,液力变矩器与发动机的匹配,一、共同工作性能的评价参数,1.,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共同工作的性能,直接影响车辆的动力性和经济性2.,评价参数,功率输出参数,j,P,:表示涡轮轴平均输出功率,P,TP,与发动机额定功率,P,e,的比值,单位燃料消耗量参数,j,ge,:表示平均单位燃料消耗量,g,eP,与额定工况下单位燃料消耗量,g,eN,的比值,起动转,矩,M,T0,:表示车辆起动、加速和克服重负荷的能力,液力变矩器高效范围内涡轮转速工作范围,液力变矩器高效工作范围,涡轮输出转矩变化范围,1.,液力变矩器高效区共同工作点在发动机最大净功率点附近,二、理想的共同工作输入特性,,,,,,,,n,B,M,,i,1,,,,提高功率利用率,保证较高平均车速,,2.,低速比工况的负荷抛物线,,,通过发动机最大转矩点附近,,,,,,,,n,B,M,,i,1,零速或低速获得最大输出转矩,,,,二、理想的共同工作输入特性,3.,共同工作范围处于发动机比燃料消耗量的最低处,,,,,,,,,n,B,M,,i,1,g,e,燃油经济性好,,二、理想的共同工作输入特性,三、理想的共同工作输出特性,,,,在发动机外特性时,共同工作输出特性在高效区工作范围或整个工作范围内,应保证获得最高的平均输出功率。

      4.,在共同工作的高效区范围或整个工作范围,应有,,较低的平均油耗量2.,高效区工作范围应较宽3.,在起动工况下的起动转矩越大越好,四、影响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匹配的因素,,,,D,,,1.,3.,2.,透穿性,四、影响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匹配的因素,,1.,液力变矩器的透穿性,,正透穿,,负透穿,,混合透穿,,不透穿,①,正透穿,四、影响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匹配的因素,,②,负透穿,四、影响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匹配的因素,,i,0,i,max,i,*,③,,混合透穿,四、影响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匹配的因素,,④,,不透穿,四、影响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匹配的因素,,负透穿,正透穿,不透穿,四、影响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匹配的因素,,2.,循环圆有效直径,,,,,,,,n,B,M,,,i,,,,,,,n,B,M,,,i,*,,,,,,n,B,M,,,,,,,,n,B,M,,,,,,,,n,B,M,,,i,max,,,,,,,,,,,,,,,,3.,发动机到变矩器的传动比,i,0,四、影响发动机和液力变矩器匹配的因素,五、确定液力变矩器有效直径的基本原则,以液力变矩器的最高效率工况来传递发动机的最,,大净功率。

      若发动机和变矩器之间有传动箱,六、匹配实例,1.,变矩器原始特性,i,K,l,×10,6,h,0,2.54,3.05,0.00,0.387,1.77,2.77,0.69,0.435,1.69,2.71,0.73,0.510,1.55,2.62,0.79,0.595,1.38,2.52,0.82,0.641,1.30,2.45,0.83,0.700,1.20,2.34,0.84,0.757,1.09,2.22,0.83,0.784,1.04,2.13,0.81,0.805,1.00,2.04,0.81,0.853,1.00,1.62,0.85,0.901,1.01,1.12,0.91,0.946,1.03,0.62,0.97,2.,发动机净外特性,(,最大净功率,580kW),3. D=400mm,变矩器和发动机匹配,前传动比对共同工作输入特性的影响,原匹配,前传动,i,q,=0.6684,无前传动,前传动比对共同工作输出特性的影响,有效直径,D,对共同工作输入特性的影响,D=400mm,D=450mm,D=500mm,原匹配,有效直径,D,对共同工作输出特性的影响,已知发动机净转矩特性(见表,1,)和液力变矩器原始特性(见表,2,),发动机至液力变矩器泵轮为两级齿轮传动,传动比为,0.67,,效率为,0.95,。

      液力变矩器有效圆直径,,工作液体密度为,试求发动机和变矩器共同工作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表,1,发动机净转矩特性,,ne(r/min),Te(Nm),800,2513.3,900,2657.9,1000,2780,1100,2879.6,1200,2956.8,1300,3011.4,1400,3043.6,1500,3053.3,1600,3040.5,1700,3005.2,1800,2947.4,1900,2867.2,2000,2764.4,2100,2639.2,2200,2491.5,2500,0,i,K,,,0,2.54,3.05,0.00,0.387,1.77,2.77,0.69,0.435,1.69,2.71,0.73,0.510,1.55,2.62,0.79,0.595,1.38,2.52,0.82,0.641,1.30,2.45,0.83,0.700,1.20,2.34,0.84,0.757,1.09,2.22,0.83,0.784,1.04,2.13,0.81,0.805,1.00,2.04,0.81,0.853,1.00,1.62,0.85,0.901,1.01,1.12,0.91,0.946,1.03,0.62,0.97,,B,×10,6,发动机至液力变矩器泵轮轴传动比为,0.67,,效率为,0.95,。

      液力变矩器有效圆直径,工作液体密度为,,求发动机和变矩器共同工作输入特性和输出特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