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俗文化调查重点.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F****n
  • 文档编号:90738634
  • 上传时间:2019-06-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28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民俗文化调查重点  篇一:民俗文化调查提纲  民俗文化调查提纲  一、村(乡、镇、县)情概述  二、生产民俗  (一)农业生产民俗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农业沿革和作物种类  2.各种作物的生产过程、技术和仪礼  3.农具的制造和使用、保存  4.节气与农业的关系  5.农谚  6.土地制度  7、农耕信仰  说明:  1.农业生产种类繁多,稻作文化和麦黍文化有很大的差别,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加以叙述  2.农业生产习俗包括农作物的种类,从种到收的各个环节及其习俗当地的农耕经验、技术,农具的种类、使用与制作、维修情况,土地承包、劳动组织、分工协作,变工、雇工、换工与承包,社神、农神、水神、虫神信仰、祭祀、禁忌等民俗,土地和农产品的计量方法,除草、除虫和灌溉方式,肥料的种类、与加工、使用方式,农业劳动的方式与休息方式(时间安排,饮食、歌唱等如何安排)  土地占有与分配方式等  3.水利灌溉(水源、水渠、水库、水井的修建和使用情况),用水习俗和信仰、禁忌  4.农产品的收获和储存(最高、最低与一般产量的情况)  5.农业经验的总结、传授与推广(如新年评比、老人介绍经验等)  6.农产品的销售与加工(舂、磨、碾、晒以及预售、流动收购等习俗)。

        (二)狩猎民俗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狩猎沿革及禽兽种类  2.狩猎过程  3.狩猎工具、技术  4.狩猎组织  5.狩猎规约、禁忌  6.猎场处置及利用  7.狩猎信仰及仪式  说明:狩猎习俗种类繁多,包括狩猎生态环境、猎物种类、猎物活动特点,狩猎的时间、地点与方式(用弓箭、弩机、陷阱或猎枪、猎犬、围猎的经验与技巧),工具的制作,猎犬的培驯狩猎的组织分工与分配习俗好猎手的地位与荣誉狩猎技术的传授与新猎手的培养狩猎的信仰、禁忌民俗与仪式(猎神的名称、来由及其祭祀)猎物的处理、加工与保存(如皮毛、肉、骨、角、蹄等的用途和保管)  (三)畜牧民俗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畜牧沿革和种类  2.畜牧方式  3.禽畜养殖  4.禽畜驯化  5.畜牧信仰与禁忌  说明:畜牧习俗包括适于畜牧的生态环境,牲畜的种类及其比例牧场的自然条件及冬夏季节的变换情况如何转场?是否定居?牧民组织分工放牧的技巧和经验禽、畜神崇拜牲口的繁殖与医疗产品的处理民俗(如奶油、奶渣、奶酪、奶酒的制作,皮毛的剪用规律)  家禽、家畜的喂养方法与经验产品的处理和销售习俗 畜牧业的信仰、禁忌  (四)蚕桑民俗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蚕桑沿革  2.种桑采桑过程  3.养蚕缫丝过程  4.蚕桑生产工具、技术  5.蚕桑信仰  6.丝织品加工利用  说明:蚕桑民俗包括种桑、采桑民俗及养蚕民俗,涉及桑田保养、桑种选择、桑树育种、桑叶采摘及其工具、技术、信仰以及蚕种培育、养蚕过程与工具技术、养蚕禁忌、蚕神信仰、煮蚕、缫丝、丝织、丝绣、有关蚕桑的神话传说等多个方面。

        (五)渔业民俗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渔业沿革及种类  2.渔业组织与技术  3.鱼具制作与仪式  4.渔业信仰、禁忌  5.渔业生产方式(商贸、交换、加工等)  说明:当地渔业的生态环境,主要的鱼种,捕捞方法(网、钩、叉、鱼鹰等的种类),养殖鱼、虾、莲藕、茨菇、海带等水产品的方式与经验渔船的种类、大小、样式、制作和使用管理习俗渔具的种类与维修、使用的习俗  渔民的劳动方式,劳动组织、分工、分配习俗如何探知鱼群、鱼汛,如何在海上辨别方向和天气变化渔民的信仰与禁忌习俗鱼行、鱼贩与渔民的关系渔产品的加工、利用  (六)矿业民俗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矿业沿革及种类  2.矿业生产方式、加工  3.矿业生产工具  4.矿工组织  5.矿产品运输、贸易  6.矿业信仰、禁忌  说明:矿业民俗包括民间探矿、采矿、矿产运输与加工、贸易等一系列民俗,涉及五行地脉、矿工组织、生产工具、运输工具、安全防护、行业神崇拜、行会、规约、禁忌、自然神崇拜等诸多内容  (七)林业民俗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林业沿革及种类  2.林木种植、采伐  3.木材运输加工  4.林业信仰、禁忌  5.护林规约  说明:林业民俗包括林业生态环境,山林的利用,树木的栽培、采伐。

      每年绿化的日程、经验山神、树神信仰木材的砍伐与运输烧柴、打柴与烧炭封山护林习俗有关村规民约木材加工利用  (八)采集民俗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采集沿革及种类  2.采集方式  3.采集物加工、利用  篇二: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中华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报告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谈到:“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成功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力军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在青少年悠悠华夏,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国五千年文明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中国人的经验和智慧的积淀和宝藏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以祖国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引以为豪如今快速发展的中国,让我们更多的看到了世界的广大与美丽可是当我们的生活变得日益国际的时候,我们要使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继承与创新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为了唤起青少年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调查当代中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及了解程度,以及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影响。

      针对此项问题,本人对本校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在校生发放问卷,经数据统计:  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许丽丽  调查时间:20XX年9月  调查地点: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学 调查对象:在校学生 调查形式:调查问卷  一.你喜欢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外国的文化? 1.传统文化 2.外国文化 3.差不多  二.民族传统文化是积累多年的文化,那么你怎样看待民族传统文化呢? 1.传统文化有其积极意义 2.不是所有都值得学习 3.大多都不值得学习 4.不知道  三.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 ________ 1.传统文化与全球化并行不悖  2.传统文化将逐渐受到国人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发扬推崇 3.随着西方文化的加深影响,传统文化将逐渐被淡忘  四.你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特长吗?(包括书法、绘画、舞蹈和艺术等方面) 1.有 2.没有,但想学 3.没有,暂时没有兴趣学  五.你认为在当今多种文化交织成的社会中,民族文化是否还存在着? 1.依然存在 2.似乎还在 3.似乎再慢慢消失 4.看不到身影  六.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和多姿多彩吗?  1.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姿多彩 没有太多的影响 2.是生活的累赘,束缚着生活 3.没感觉  七.你认为民族传统文化会逐渐被取代吗?  1.会 2.不会3.难说  八.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发展意义如何?  1.促进中国各方面发展 2.有积极的意义,但不明显 3.没有影响 4.会拖累中国的发展  九. 您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传统文化的?________ 1.书本及课外读物2.父母长辈的教导3.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 4.生活经历  十.如果您有机会学习一门中国传统文化,您会选择:(多选,选3项,并请按照兴趣程度从多到少排列) ________  1.古代先哲思想和古代历史文学方面 2.传统书画艺术方面 3.传统戏曲方面 4.传统音乐方面  5.民间工艺(如剪纸、刺绣、制陶瓷等)方面 6.饮食(八大菜系、民间小吃等)方面 7.古代建筑、服饰方面  8.传统科学方面 9.舞蹈武术气功等方面  10.民俗文化(如民族地区文化、堪舆即风水文化等)方面 11.中国象棋或围棋等传统棋类方面 调查结果如下:  1. 你喜欢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外国的文化?  2.民族传统文化是积累多年的文化,那么你怎样看待民族传统文化呢?  3.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  4. 你有民族传统文化的特长吗?  5.你认为在当今多种文化交织成的社会中,民族文化是否还存在着?  6.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和多姿多彩吗?  7你认为民族传统文化会逐渐被取代吗?  8.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发展意义如何?  现在就调查结果作出分析:  大多数的中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还是比较了解和重视的,而且对于积极的传统文化还是很提倡的,但是,大多数学生只是知道有这个传统,却已经不知道其来历和所包涵的文化底蕴,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传统民族艺术都没有过学习经历。

      很多同学更喜欢西方的文化,更愿意参加西方节日,从这点可以看得出现在的大学生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受西方文化熏陶很深 结论与建议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青少年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此次调查,我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出现的问题  一. 拓展课程资源,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培养青少年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鼓励青少年进行体验、学习,更可以为青少年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  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使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继承优秀传统,激扬时代精神,贴近现实生活,大胆进行创新,积极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践中汲取养分,赋予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努力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领会其内涵  二.大力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宽度、深度,细化精度,依托校本课程拓展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我校开展“依托高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机遇,尤其是“绳结中的艺术—中国结,剪刀上的艺术—剪纸,中国传统文化”等校本课程,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以多角度多方面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了解品味广博厚重的民族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文化选择观。

      开发以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校本课程,并以此为平台,让广大的学生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名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校本课中注重传统文化中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改革课堂教学,构建以研究,体验为本、师生互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民风民俗,组织学生参与有关社会活动,参观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博物馆,并让学生尝试写作观后感或民风民俗介绍、调查报告、小论文等,让学生自己加深对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领悟 引领学生走出课程之苑囿,到社会生活中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在活动实践中感染、熏陶从而让成语楹联、书法谜语、民风民俗伴随着灯笼、窗花、中国结一道走来,从而极大的拓展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空间,让学生知道忠孝烈义,懂得仁勇智信,最终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从而形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人生观 开展实践活动,大力地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宽度  四.对与外国文化与思想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智的价值判断,批判地吸收借鉴,从而学以致用,但应该牢记,中华民族文化才是我们的根!让我们依托积淀千年的华夏文化,让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教育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做好优秀传统文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