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docx
5页《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一、 2006 包头市(课改卷)(甲)土的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 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交通:户:乙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文则是9.乙文中与甲文“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相对应的句子是10.概括甲文的大意一) 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的也7.交错相通门8.描写阐述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二、 2008 南充市:(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 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的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
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 “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甚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 蓄”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2 分)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⑴渔人甚异之()⑵阡陌交通()()⑶颖脱不羁()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25.请从 [乙 ]文中摘录出与“ 土的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 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 分)答:26. 从 [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也朋友相聚,他却“ 抚而和之” 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3 分)答:27.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 译:24.⑴对⋯ ⋯ 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 (2 分) 25.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1 分) 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
(1 分 )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 (2 分) 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2 分 ) ⑵只要能体味琴中的趣味,何必一定要有琴音了!译文: 1. 羁:拘束,束缚 2. 环堵 :四壁多用以形容居室简陋3. 晏如 :安然自若的样子 4. 辍:停止,停下5. 畜:同“ 蓄” , 储蓄 6. 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7. 适:满足 8.9. 尝:曾经 10. 蔽:遮挡 11.融然: 和悦 快乐的样子此:这样 12. 解:理解 13. 具:具备译文: 陶潜 ,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被乡邻所看重曾写《 五柳先生传 》,在里面说: “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阳挡风,旧衣衫穿破了,盛饭的容器屡次空着,是安然自若的样子 ” 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渊明一点也不推辞。
每当喝醉的时候, 就舒舒服服的睡觉 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 只是见酒就喝,如果没酒,(陶渊明)也可以不停的吟诵他不懂音乐,却有一张素琴,琴上也没有弦每当朋友们来喝酒,就弹琴唱歌,说:“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了!”三、 2008 太原市阅读文言文,完成 9~ 12 题 (13 分)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乙〕房玄龄①奏: “ 阅②府库甲兵,远胜隋世 ” 上③曰:“ 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④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⑤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 (选自《资治通鉴》 ) 〔注〕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阅:查看③上:指唐太宗④炀帝:指隋炀帝⑤乂 (yì ):安定9.用自己的语言回答:甲文村中人来到桃花源的原因是乙文唐太宗论述治国更需重视民生时举的事例是 2 分) 10.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 分) (1)便要还家 要:(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3)诚不可缺 诚:(4)卒亡天下 卒:11.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 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12.甲乙两文都传达着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如何实现这一愿望了?选一个角度具体说说你从古文学习中获得的启示 (3 分 ) 〔帮帮你〕可回忆《治水必躬亲》 、《捕蛇者说》 、《岳阳楼记》 、《邹忌讽齐王纳谏》 、《陈涉世家》等文章内容答案:译文, 房玄龄上奏说: “ 我看过朝廷府库的兵械,远远超过隋朝 ” 太宗说: “ 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诚然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兵械难道不够吗?最后还是丢掉了江山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2)与外界隔绝的的方(3)确实(4)终于10.(1)同“ 邀” ,邀请11.(1)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2)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老百姓安定,这是我的武器装备(或盔甲兵器) 苛政猛于虎”12.示例 1:我认为关注民间疾苦可以使百姓安乐《捕蛇者说》 中蒋氏等人的悲惨遭遇说明了减轻赋税,关注民生,这是使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关键示例 2:我觉得为官者亲历亲为、廉政爱民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治水必躬亲》一文中海瑞在治理水患时亲临现场,风雨无阻,不苛扣百姓钱粮,像他这样才可以真正造福于百姓。
四、 2009 安徽芜湖 文言文阅读( 15 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的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 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 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 夫子问:“ 何为不去也?” 曰: “ 无苛政 夫子曰:“ 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 ?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 轼” ,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 分) ①阡陌 交通 : ②便 要还家:③ 子之哭也: ④ 苛政猛于虎也: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 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今吾子又死焉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填2 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填 2 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手法突出主题 (每格限填 1 字)( 3 分)(填 2 字)的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的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4 分)译文: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 “ 听您的哭声,真像轼一再遇上忧伤的事 ” 妇女于是说道: “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 孔子说: “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了? ”妇女、回答说: “这里没有苛政 ” 孔子对子路说: “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17.(4 分)①交错相通 ② 通“ 邀” ③你 ④繁重,使人难以忍受(各一分)18.(4 分)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了 .(2 分).(2 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19.(3 分)记叙(描写)虚构(想象)反衬(对比) (各 1 分)20.(分)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得徭役。
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2 分)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 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 (2 分)(意对即可) 五、(2011 年河北省)【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仿佛若有光便合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的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吁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女黄发垂量,并怕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 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 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 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 人少负“ 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 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学射于周同” 同 射三夹“ ,皆中的” ,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害“ 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飞由是益 自练习,尽得同术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②负:具有。
③强:擅长于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筈(kuó):箭的尾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 分)2 分)⋯ ⋯ ⋯ ⋯ ⋯ ⋯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