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45438972
  • 上传时间:2022-08-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单元 明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明月”为主,编排了两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记叙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描写月亮,介绍月亮《古诗二首》借月抒情,寄托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散文《月迹》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回忆,充满童真童趣《飞向月球》真实地再现了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      学生分析:   学生对月亮有好奇感,在学文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通过多种形式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月亮,并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3、自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的神秘面纱,激发对月球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向宇宙进军的远大理想      重点难点:   1、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是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             1、《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古诗《暮江吟》)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指名3个学生)   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

      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课件变红字“残阳、瑟瑟、可怜)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产生问题能解决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

      你是结合第四句话读懂了“可怜”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评价:(指名3—4个学生)     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古诗《鸟鸣涧》)      一、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二、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三、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     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暮江吟       鸟鸣涧                  残阳                  江边   美 静  山中月夜                  月夜                  2、《月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即将来临,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月球的知识等今天我们一起谈谈对月亮产生过的奇妙想法,发生过的和月亮有关的故事好不好?   2、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文章《月迹》    [板书课题]   课件:月亮      二 整体入手 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全文说一说月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全文,   思考:孩子们在那里寻到了月亮?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板书:   中堂 竹窗帘儿里 穿衣镜上   院子里 沙滩上 上湾 下湾   3、小组交流对照课文,看看自己说的是否合理,并且能概括说出来    4、全班汇报       三 抓住特点 感受美丽   理清了顺序,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月亮的特点,从而感受月亮的美丽   1、默读全文,想一想:作为一名讲解员,你将怎样把月亮介绍给大家?你喜欢月亮,为什么?你会向讲解员提出什么问题?请标记在书上   2、放声自由朗读全文,特别要多读读自己喜欢的句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月亮的美丽   3、讨论课后“思考•练习”    看图,读课文,孩子们在那里寻到了月亮?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吗?   4、全班汇报      四、回到整体,扩展延伸   老师小结:   本次讲解我们就进行到这儿,请各位讲解员回去后,查找一下有关月亮的相关资料,明天我们接着讲解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了解月亮的特点      二 分组研讨 总结观察方法。

         按照空间位置变化的顺序    [板书]   中秋之夜“我们”在院子里听奶奶讲故事,盼望月亮出来   “我们”盼望已久的月亮进了中堂,然后又匆匆走了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了进来”先后出现在   全班汇报   这些变化其实是月亮的什么的结果?      三 口头、习作练习   1、把你知道的有关月亮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2、选择自己喜欢的按一定的顺序和观察方法说一说,再写下来   3、各组选派代表,和全班同学交流    检查字词   利用词语卡片认读,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说清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识记生字   把你喜欢的描写月亮的词句摘抄下来   老师小结   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2自然段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写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三、学习第3段3-23)   这一段篇幅较长,我们把它分为   [板书]   望月、议月、寻月   月亮没了踪迹,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奶奶的提示下,追出了屋子,追进了院子。

      看到了另一番情景:   奶奶的讲述勾起了孩子们对月亮上事务的无尽联想    思考:孩子们在哪里寻找月亮?   葡萄叶 瓷花盆 爷爷锹刃   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吗?      四、再读课文,读中体会;每个人心里的月亮其实就是每个人心里对月亮充满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预习课文后半部            第四课时      一、复习学法,谈话导入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