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验培训之基础知识.ppt
31页心理测量学基础知识福建医科大学心理学 林丽华1第一节 概述一、测量定义 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实物加以确定1.测量的要素识记: 单位(Unit),参照点(Reference Point),量表(Scale)2.量表类型(1)命名量表 称名变量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名称、类别或属性上的不同,并不说明事物与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顺序的先后及质的优劣2)顺序变量顺序变量是指可以就事物的某一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事物加以排列的变量,具有等级性和次序性的特点3)等距变量等距变量除能表明量的相对大小外,还具有相等的单位4)等比变量比率变量除了具有量的大小、相等单位外,还有绝对零点2二、心理测量的性质1 心理测验的间接性 通过测量外显行为来推断内隐的心理特质 2 心理测验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标准 3 心理测验的客观性 标准化3•标准化包括以下内容:•1测验用的项目或分析•2评分记分的原则和手续经过了标准化•3分数转换和解释经过了标准化4三、心理测验的种类(一)按测量的功能分类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二)按测验材料分类1.文字(纸笔)测验2.非文字(操作)测验 文化公平测验 5(三)按测验的严谨程度分类1.客观测验 2.投射性测验(四)按测量的对象分类1.个别测验(测验者和被测者一对一)(测验者和被测者一对一)2.团体测验(一个测验者同时测量多个被试)(一个测验者同时测量多个被试)(五)按测验的要求分类1.最高行为测验2.典型行为测验6四、对心理测验的科学态度(一)错误观念:§ 万能论§ 无用论§ 心理测验就是智力测验(心理测验 = 智力测验 = 智商 = 遗传决定论)(二)对待测验的正确态度:§ 心理测验是研究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防止乱编和滥用心理测验。
7五、心理测验的发展史(一)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 1、高尔顿的遗传理论测量(提供工具) 达尔文的表兄弟,皮尔逊(Pearson)的老师,《遗传的天才》,人类测量实验室,发明了可以用来测量感知觉的工具与方法高尔顿棒,高尔顿笛公认为心理测量的创始人 2、卡特尔的个别差异研究(需求) 冯特的学生,高尔顿的朋友首次提出“心理测验”(mental test)这一术语;《心理测验与测量》 83、比纳和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产生19051905年年 《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认为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判断力才是智力的核心认为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判断力才是智力的核心编编出出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内-西蒙量表(1905年量表)—1908年量表—1911年量表波林说:“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内的10年9心理测验的发展§(二)科学心理测验的发展§1、操作测验的发展§编制出了一批操作量表,弥补了文 字测验在理论上的缺陷•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编制了团体智力测试,扩大了测试的应用范围如:陆军甲种测验、陆军乙种测验(1917~1919)——20年代团体智力测验运动的狂热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随着因素分析理论的发展,多重能力倾向测试得到发展10q4.人格测验的发展§ 最早进行人格测量——克雷培林(Kraepelin)用自由联想法诊断精神病人。
§ 最早的人格问卷——武德沃斯Woodworth§伍德沃斯§的“个人资料调查表”(诊断士兵神经症)§ “卡特尔16种人格问卷”(16PF)§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 §投射测验: 罗夏墨迹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TAT)11第二节 测验的常模•一、常模团体的性质•首先要确定常模团体,在对常模参考分数作解释时,也必须考虑常模团体的组成•常模团体必须能够代表该总体•二、常模团体的条件:•群团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样本的大小要适当•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12•三、取样的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组抽样•分层抽样•四、常模分数与常模•原始分数•常模分数(导出分数:标准化以后的分数)13五、常模的类型1、发展常模(年龄常模)发展顺序量表、智力年龄,年级常模142、百分位常模3、标准分数常模4、智商比率智商: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为避免小数,将商数乘以100不适合年龄较大的被试离差智商:一种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到的标准分数,为使其与传统的比率智商基本一致,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100,标准差定为15。
斯坦福-比内量表的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6的标准分数量表六、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 :能懂得解释剖面图P34615例:一个4岁儿童心理年龄的计算年龄水平通过的测验数目每项测验得到的月数全部得分年 月3岁6(起始年龄)— 3 —3岁半51— 54岁31— 34岁半21— 25岁21— 26岁12— 27岁0(最高年龄)2 0总分 3 14心理年龄(MA):4岁2个月16•注意:•1、将全部通过的年龄组写在前面•2、6岁之前的智龄为答对一题得1个智月,从6岁开始每答对一题得2个智月•3、月换算年为1年=12个月17实足年龄的计算•案例:•测试时间2005年2月18日,出生时间:1993年7月27日,该被试在测试时真正的年龄时什么?18答案:11岁6个月21天•实足年龄应准确计算,必须落实到几岁、几个月零几天,缺一不可•算法:先记下出生的年、月、日和测验日期,再从测验日期中减去出生日期,即得实龄借位时每月都按30天计算,不管月份的具体天数如果月份进位到年,一律按12个月=1年19第三节 测验的信度•一、信度:•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二、信度评估方法:•1、重测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定义:同一量表,同一被试群体,在不同时间,两次施测,求其相关•一般间隔时间不超过六个月20•2、复本信度•因为任何测验只是所有可能题目中的一份取样(行为样本),所以可编制许多平行的等值测验,叫做复本•又称等值性系数,它是以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复本)来测量同一群体•等值性系数:同时连续施测,反映内容变异•形式:复本A—最短时间—复本B21•3、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半信度•定义:在测验没有复本且只能实施一次的情况下,可将测验项目分成对等的两半,根据被试在这两半测验中所得的分数计算相关系数,即得分半信度 •同质性信度•定义:测验的所有题目测量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表现为各个题目得分之间有较高的相关,相关越高则同质性越强 22•4、评分者信度•指不同评分者之间在测验结果计分上的一致性• 在心理测验中,评分者信度的计算,通常是随机抽取若干份试卷,由至少两位受过训练的评分者按计分规则分别判分,然后计算它们的相关几个评分者的评分越一致,评分者信度越高23•三、影响信度的因素•1、样本特征•样本团体异质性的影响:被试团体异质性越高(个体差异越大),所得相关系数(信度)就越高。
•样本团体评价能力水平的影响•2、测验长度•3、测验难度•4、时间间隔24第四节 测验的效度•一、效度:• 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二、效度评估方法•1、内容效度•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是指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当程度,即一个测验实际测到的内容与所要测量的内容之间的吻合程度25•2、构想效度 构想效度(structure validity)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或特质的程度,或者说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3、效标效度•指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26•三、影响效度的因素:•1、测验本身的因素•2、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3、样本团体的性质•4、效标的性质27第五节 项目分析•一、项目的难度:•指项目的难易程度 在最高作为测验中,称为“难度”,而在典型作为测验中,则指“通俗性”两者都是指在总体中,能够正确或确切回答某项目的人数 P=R/N×100% 二、项目区分度: 区分度(discrimination)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心理品质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或鉴别能力。
28第六节 测验的编排和组织•1、合成测验•2、预测与项目分析•3、信度和效度考察•4、常模制订•5、编写指导手册29第七节 心理测验的使用•主试的资格:•一、知识结构•二、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三、职业道德•1、测验的保密和控制使用•2、测验中个人隐私的保护30•被试误差及控制技巧•一、应试技巧与练习效应•二、动机与焦虑因素•应试动机:最容易影响哪个人格测验(16PF)•测验焦虑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