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人教部编版.docx
2页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兴安岭的树多 ,像绿色的海洋 ,一年四季又各具特色作者把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丽景色作为描述重点春天 ,抓住“树木〞“积雪〞“小溪〞“小鹿〞“木排〞等景物来描写;夏天 ,抓住“树木〞“雾〞“太阳〞“草地〞“野花〞等景物来描写;秋天 ,抓住“树叶〞“松柏〞“山葡萄〞“榛子〞等景物来描写;冬天 ,抓住“雪花〞“树木〞“西北风〞“紫貂〞“黑熊〞“松鼠〞等反映小兴安岭冬季的特点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时 ,不仅抓住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 ,而且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特点——树木来写 ,和第一局部的总述相照应 第一自然段概括表达小兴安岭的特点——绿色的海洋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具体表达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第六自然段做总结 ,首尾照应 ,紧扣题目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 ,贴切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使文章充满感染力 选编本课的意图 ,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 ,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 ,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 ,结合着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 ,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以下词语:欣赏、浓雾、献出、酸甜可口、又香又脆、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人参、又肥又厚、松鼠、飞舞、宝库等理解“葱葱笼笼、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叠词以及“抽、封、浸、献、刮〞等动词;理解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初步学习“是……也是……〞句式;学习作者按四季的顺序 ,抓住特色进行观察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读懂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 ,抓住每季景象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三、说教学重、难点:本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在吃透教材根底上 ,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感受风景名胜的美丽 ,体会作者蕴于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 ,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是这一重点的典型范文 ,在本文中有许多句子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可以进行充分的体会教学难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的方法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 ,使学生能够到达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 ,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表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本着以上教学思想 ,结合本课语言美、景色美的特点及我班学生的实际 ,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本课1.情境教学法:因为小兴安岭地处我国东北 ,学生不可能亲临小兴安岭欣赏四季的美景他们的感性认识的缺乏必会影响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因此教学中拟用电教手段 ,创设情境 ,拉近学生与小兴安岭的距离 ,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动情入境 ,可见可闻 ,产生真切感2.以读代讲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 ,让学生充分得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中我抓住教材文字优美、情景交融这一特点 ,把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升华感情 ,强化理解 3.先扶后放法在这堂课中 ,我采用了情感朗读理解法 ,直观教学的方法 ,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形成学生质疑问难 ,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五、说学法 1.为了充分表达“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拟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参与性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 ,赞赏学生独特的个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在引导学生学习时 ,我特别注意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设计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的“自主赏读法〞“合作探究〞放手让学生学习 2.在教学中我准备了小兴安岭的录像资料和四季不同景色的图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突破了时间、空间、事物变化开展以及人类感官的局限 ,创设了情景 ,拓展的教育信息的表现力 ,使情感熏陶、审美鉴赏得到最正确的表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3.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自主创造的学习方式 ,不刻意追求知识的传授 ,而重在学生感悟 ,来增强语言积累 ,提高语言能力 ,开展创新思维 ,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积累。
六、说教学过程:本课我设计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会读、会写、会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重点放在第二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读懂课文内容 ,学习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 ,抓住每季景象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小兴安领四季的美丽和丰富的物产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 ,我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根底 ,重诵读 ,重感悟 ,重探究 ,重创新整个教学 ,围绕“美丽〞分四步设计:初探:发现美——再探:讨论美——深探:赞赏美——拓展:憧憬美第一步:情境激趣 ,探究初成 我这样创设:多媒体出示小兴安岭四季美丽的画面或挂图 ,教师引入课题——同学们 ,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 ,那真是美极了瞧!这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给我们展示的就是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 ,想去旅游吗?你们是明媚的春天去 ,还是金色的秋天去 ,是在树叶繁茂的夏天去 ,还是在白雪覆盖着群山的严冬去?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描写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美。
让我们一直随作者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段话 ,老师充满激情地娓娓导入 ,激发了探求新知的欲望然后 ,我鼓励学生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 ,互相交流 ,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归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二步:品读欣赏 ,深入探究 课文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 ,这几段结构、写法相似 ,于是 ,我营造了开放性的教学气氛 ,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1.师生探究“春天美〞 鼓励学生找出作者描写了春季的哪些景物 ,划出自己认为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 ,再说说这些词句美在哪里 ,最后指导学生边有感情地品读 ,边想象美景再通过换词法理解了“抽出〞的意思 ,通过结合实际理解了“散步〞“欣赏〞 ,体会了拟人句的作用通过有感情朗读的形式表现小鹿的快乐生活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领悟到了语言文字的优美 ,更表达了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引导朗读 ,读出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景色 ,读出对春天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2.合作探究“夏天美〞描写夏天的自然段 ,是小兴安岭四季景色中最美的一局部我谈话引领学生进入角色: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我们再来欣赏夏天的小兴安岭。
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讨论 ,代表参与全班交流学生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到“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封〞“浸〞等词的生动、贴切通过生生对话 ,互教互学 ,既获取了更多的信息知识 ,又形成了良好的人际技能 ,培养了协作精神最后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其余学生想象画面既激活了创新思维 ,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放手探究 ,“秋天美〞“冬天美〞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拟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
有了上两局部的学习经验 ,这两局部可以放手学生独立阅读与学习引导学生围绕“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或理由〞进行思考、交流学生自学、反应、小结段意后再指名朗读 ,读出秋天丰收的喜悦和冬天动物的有趣 ,再想象出图中没有画出的景色 ,开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步:实时总结 ,完善美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引读最后一段 ,使学生从总体上认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 ,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使学生从总体上认识小兴安岭 ,感情得到升华第四步:拓展延伸 ,憧憬美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 作者通过细致观察 ,抓住小兴安岭在不同季节的特点 ,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 ,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学习本课特点写景物的方法 ,观察校园内的景物四季的变化写一写 4.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比拟简单直观 ,目的是引领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 ,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 ,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 ,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 ,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 ,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 ,一道训练 ,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5.布置作业:继续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理解新词语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写作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