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全方位展开大学的科学理性教育.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10646068
  • 上传时间:2021-11-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22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全方位展开大学的科学理性教育   摘 要:过去的大学教育并非完全没有科学理性的因素,但由于那时要么仅仅将科学理性归结为技术理性,要么仅仅涉及到科学理性的某些方面,因此,我们今天特别强调要全方位地展开科学理性教育  关键词:科学理性;人文精神;技术理性;大学教育  一、科学理性及其价值  科学理性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现象进行定性、定量描述,并通过逻辑的、数学的抽象化手段,给出自然事物、自然过程、自然规律的逼真模型的主体能力科学理性是人所独具的一种能力,而且是人在其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能力通过运用科学理性,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可以由肤浅的感性把握达至深刻的本质透析,由零散的、片段的个别印象升华为系统的理论知识  科学理性的价值是多方面的科学理性对于人们改造自然活动的巨大价值是有目共睹的,基于本文论题的需要,此处主要阐述科学理性在知识建构中的特殊价值  首先,科学理性是科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没有科学理性,就不会有科学知识的形成和积累,因而也不可能有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学者指出:“科学理性由逻辑、数学和实验三大要素组成,它们分别对科学知识的系统性、精确性和可靠性保证提供了基础。

      如果缺乏科学理性的逻辑要素,那么,就无法建构严整的科学知识体系;如果缺乏科学理性的数学要素,那么,所谓“知识”也就变得含糊、混沌因而与常识相差无几;如果没有科学理性的实验要素,那么,理论就因未被证实而难以为人们所接受和相信,科学与谬误的界限就难以确立科学理性本质上还是一种批判理性,它不承认任何已有的知识成果具有不可超越性,它注定要对既有的“逼真模型”进行合理的批判,并在这种批判中不断提出新的科学观点、建构新的科学理论,从而使“逼真”成为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  其次,科学理性是人文知识合理化的必要手段  一般认为,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在认知对象、研究方法上有着明显不同,从而形成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内容上的重大差异但是,即使是作为理论体系的人文知识的建构,也并不拒斥科学理性人文知识只有符合逻辑的要求,即内在地具有科学理性的逻辑要素,它才可能是“科学的”或合理的,即具有理论上的自洽性随着人文知识的积累和发展,现在人们已倾向于越来越多地或尽可能地在人文研究中使用数学工具,即人文知识中已逐渐渗入科学理性的数学要素,这使得一些人文理论体系也显示出精确化的特征不少人文知识研究中也注重运用实验手段,虽然是不同于模拟自然过程的社会实验,但它对于科学理性的实验要素的借鉴是不言而喻的。

      可以说,人文研究愈是积极地、充分地运用科学理性的诸要素,这种研究及其成果就愈是具有为人们所认同、所采纳的可能性  当然,科学理性并不是万能的,因为科学理性的诸要素“都有其各自固有的、内在的局限,逻辑推理的公理、前提或观察陈述限制着推论的内涵,数学难于使所有经验都量化,实验对超验问题无能为力虽然科学理性有其自身的局限,但我们却不可以因这些局限而否定或贬低科学理性特别是在人们已开始重视人文素质、呼唤人文精神的时候,不能以人文精神消解或冲淡科学理性我们应当处理好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使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形成互补,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避免任何一种可能的偏颇倾向  二、大学教育中科学理性的缺失  大学是积累和传授知识的殿堂既然科学理性在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那么,毫无疑问,大学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的科学理性的培养然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我们感到,科学理性的培育在大学教育中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一直未能令人满意大体上,我们可以将近20多年来高等教育中科学理性的缺失状况概括为两个时期:前期主要表现为以技术理性取代科学理性的倾向,后期在弘扬人文精神以纠技术理性之偏的同时仍然冷落了科学理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而由于经济建设愈来愈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工作重心转移之后,社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普遍提升在这一背景下,高等院校中不少理工科专业报考人数众多,而文科专业相比之下显得较为冷清,于是有所谓“重理轻文”之说这一时期的“重理轻文”现象,与人们浓厚的功利意识、实用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功利意识、实用主义使得人们更为关注科学技术的功利价值,特别是技术的经济功能如果从理性层面进行分析,这一时期高等教育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具有工具性的技术理性,而不是真正的科学理性  科学理性与技术理性虽然都包含有逻辑、数学和实验三要素,但二者又有明显区别科学理性并不具备明确的功利维度,而技术理性则是直接指向一定的功利目的的因此,技术理性较之科学理性更符合人们的功利意识由于没有直接的功利指向,因此,科学理性不为短期的功利目标所束缚,它内在地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弥漫性和包容性科学理性的超越性、弥漫性和包容性,使其不仅不会必然形成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的根本对立,而且还可能为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的健康发育留下必要的空间、提供成熟的平台。

      而技术理性的偏狭性、排他性,则往往容易造成与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的对峙和互斥因此,这一时期的“重理轻文”现象,实质上乃是技术理性膨胀而并非科学理性的产物  在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中,无论是教的方面还是学的方面,都明显受到技术理性的支配不少大学教师更注重的是如何向学生传授实用的技术知识,而大学生最感兴趣、最愿意学的也是这一类知识至于反映科学理性的一般科学观念、具有根本指导意义的科学原则、能够影响世界观之形成的科学精神,则往往为教师和学生所共同忽略大学不是孵化科学理性的基地,倒是成了技术理性肆虐的舞台如此实用、功利的大学教育,虽然有可能培养出一大批专门的实用型人才,却难以造就科学大师,难以成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摇篮  在功利意识、实用主义的气氛下,技术理性的发育日益走向畸形,人的发展呈现出片面化、单向度的特点,这一问题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和关注于是,“人文危机”的警世言论大量出现,呼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声音不绝于耳,大学教育开始重视人文知识的普及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确实有待提高,这方面的道理已有不少论著作过较为充分的阐述,此处无须详论我们想指出的是,在今天的人文教育热中,存在着两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一是在纠正技术理性之偏颇的同时,仍然失落了对科学理性的应有的张扬;其二是只顾凸显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却忽视了人文知识自身应有的科学化。

        前一时期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技术理性的膨胀造成的,而不能归咎于科学理性;前一时期技术理性膨胀的背后,除了人文知识的地位跌落之外还隐含着科学理性的失却因此,今天之强调人文素质教育,尽管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前一时期高等教育中的某些问题,但却未必能解决所有问题;强化人文素质教育尽管有可能防止技术理性的进一步肆虐,却难以弥补科学理性失却的空缺,甚至还可能由弱化技术理性而走向弱化科学理性  人文学科固然很重要,大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也确实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把人文学科、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夸张到可以凌驾于科学之上、可以不要任何科学基础的地步,那么,对于人文学科、人文知识的这种强化也会步入歧途人文学科、人文知识尽管有某些非理性的成分,但作为一种学科或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其建构亦离不开科学理性的参与如果与科学理性格格不入,那么,所谓人文素质就可能蜕变为非理性的冲动,人文知识也便可能成为无逻辑的观念堆积或无尺度、不客观的大杂烩人文知识的如此强化,也许充满着诗意的浪漫,但却同时也会导致随心所欲、主观任意  因此,对于今天的大学教育来说,不仅需要提升人文学科的地位,强化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而且需要寻回失落的科学理性,并正确处理好人文知识教育与科学理性教育之关系。

      只有让科学理性深入人心,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学只能培养实用型人才而难以造就大师级人物的局面;只有使科学理性的弘扬与人文素质的培养相结合,才可能使人文知识的强化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避免人文教育走向极端或泛人文主义的诸多弊端  三、全方位进行科学理性教育  既然科学理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大学教育中又存在着明显的科学理性缺失的问题,那么,我们就完全有必要将科学理性的培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当然,过去的大学教育并非完全没有科学理性的因素,但由于那时要么仅仅将科学理性归结为技术理性,要么仅仅涉及到科学理性的某些方面,因此,我们今天特别强调要全方位地展开科学理性教育全方位的科学理性教育,至少必须涵盖以下内容:  1.树立科学理性信念  所谓科学理性信念,就是相信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而且这种规律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的科学理性信念促使人积极地去探索自然,追究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对大自然的不断追问消除了人的无知,使人从愚昧中解脱出来世界的可理解性、可知性和人的求知、探索、尊重规律的态度,与愚昧无知、迷信、伪科学的态度是相互对立的大学生只有牢固地树立了科学理性信念,才可能积极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勇敢地不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怀特海在论及现代科学的特征时,曾经指出:“我们如果没有一种本能的信念,相信事物之中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尤其是相信自然界中存在着一定的秩序,那么,现代科学就不可能存在  2.掌握科学理性原则  科学理性主要有四个原则,即:实证原则、普遍性原则、相容性原则、怀疑原则实证原则要求一切科学知识必须建立在充分可靠的经验基础上,以可检验的科学事实为出发点来构建科学理论,而这种理论是否正确也必须经过科学经验的检验普遍性原则要求科学认识应建立在尽可能普遍的、反映自然界的尽可能基本的特征的“第一性原理”上相容性原则要求在科学认识所构建的理论系统中,不允许出现矛盾的结论,即A和非A不得同时为真怀疑原则把一切未经科学证实的结论都列入允许被怀疑的对象,从而一切科学假设或关于直接经验的陈述就都是可以怀疑的科学理性的这四个原则,是科学认识活动的规范形式大学生如果没有掌握科学理性的这四个原则,他们就不能满足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3.学会科学理性方法  科学理性方法包括逻辑和数学两大类逻辑方法是指进行逻辑推理的方法,演绎和归纳都是不可缺少的逻辑方法大学生如果没有学会正确的逻辑方法,他们就不能进行正确的科学思维,从而既无法去破译自然界的密码,也难以理解已有的科学知识体系。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注重定量分析,数量化成了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标志和值得追求的目标科学的理想形态是以数学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大学生学会定量化的数学方法,对于他们把握严密的现代科学系统及今后从事严谨的科学研究,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逻辑和数学这两种重要的科学理性方法,不仅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工具,而且是他们认识科学的本真意义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4.激发科学理性追求  科学理性追求主要是指对创新的追求创新是科学知识的不竭源泉,也是一切真正的科学研究的灵魂所在基于科学理性的创新追求,不是仅仅满足于在技术层面上发明和革新,而是具有更为宏大的气魄和更为深远的眼光,要努力去做出能够影响整个科学领域、改变既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大发现只有依凭大学教育不断激发一代又一代大学生的创新追求,才可能使我们的科学事业永具青春活力,才可能使我们的经济和社会不断进步  实施全方位的科学理性教育,既要靠领导的重视、教师的努力,也离不开学生的配合  高等院校的领导层,要高度重视科学理性的培养在弘扬人文精神、强化人文素质已成风气的今天,高校领导尤其要注意不能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理性对立起来强化人文知识是针对过去技术理性走向极端而提出来的高等教育新举措,但人文精神并非与科学理性不相容。

      如前所述,科学理性的提升甚至也有利于人文知识的合理建构因此,在强化人文教育的同时也注重科学理性的培育,可以避免人文精神的偏颇和盲目此外,过去技术理性膨胀的原因也并不仅仅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