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叙文写作之环境描写深化文章主题.docx
3页记叙文写作之环境描写深化文章主题 记叙文写作之环境描写深化文章主题【写作目标】 在一定的语境中学会运用环境描写来深化文章主题 【技法指津】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以我们要在写作中有意识地注意环境方面的描写,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具体操作时,同学们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环境描写直接深化主题 分析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离不开对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为了表现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时,祥子还必须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时,祥子还必须在雨中拼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的命运。
二、通过渲染环境气氛深化主题 龙应台的《山间小路》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琅琅;时而断垣残壁,鬼影幢幢选段中,作者详细地描写了书院周围的环境,渲染出书院的宁静清幽,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追思,为后文进一步的议论及抒情作铺垫;同时,也用此时环境的宁静反衬出书院千年历史中曾经的“不平静”,表现了人事变迁的主题思想 【牛刀小试】 令我感动的滋味 □孙于心雨 人生百态,酸甜苦辣,没有“滋味”,何来“千里共婵娟”的思念但有的滋味就像刻在了心里,像尝了一口柠檬,无论多久,只要稍想片刻,便会感受到那使人耳根发酸的味道我就有过这么一种强烈的滋味——令我深深感动的滋味 今年暑假,住在城里的我终于来到了期盼已久的乡村走在路上,远远望去,路边的景色格外的美看着那坐落在田间的一排排小屋和那片绿油油的田地,我很开心一阵微风袭来,田间的麦穗低下了沉甸甸的头颅,仿佛在热情地欢迎着远方客人——我的到来。
这时,我被一阵沁人心脾的香气吸引了,原来,一家普通的农户门口种植了许多美丽的花儿,它们如一张张盛开的笑脸般开得如此绚烂一位老奶奶安详地坐在门口,一动不动,但眼睛却闪闪发光,嘴边盈满笑容,似是在说着什么旁边有一只苍老的手用手帕轻柔地擦去老人嘴旁的污渍原来,坐在轮椅上的奶奶是一位残疾老人;而前面戴着老花镜,念着报纸,时不时为老奶奶擦口水的是她的老伴儿据说,老奶奶年轻时烧伤了腿,被迫截了肢,生活一直不便;前几年,又不幸中了风,她的老伴便不辞劳苦地照顾了她四十多年 妈妈告诉我,这是我们家相处了几十年的乡亲老爷爷见我们来了,忙拉过几把椅子,让我们在院中乘凉,一边又去准备水果进屋前,他先将毛毯折叠整齐,盖在老奶奶腿上,这一小小的举动,看似无心,却又那样温柔,不知是多少年养成的习惯,才让一位老人有了如此细微的举动看到这一幕,我的心突然像掉入棉花团中,柔柔的,很舒服 也许,这样的一件小事不像生离死别般震撼人心,却仿佛一杯温水缓缓灌入我的心里,令人心情舒畅 我想,世间有一种感动,不需要言语,只是一个动作,一份细心,一个眼神,便已足够老奶奶的嘴角依然轻扬着,眸子依旧闪亮着,心也一定甜蜜着因为,那是感动的滋味。
点评:在文章前半部分中,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农村的优美风光,渲染了农村静谧、祥和的氛围,用花香将读者的目光引向农户门口,将一对老夫妻的相处方式展现在读者眼前,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深化了文章主题 【误区警示】 一、环境描写要为主题思想服务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写,不能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否则,会淡化主题,甚至与主题脱节 二、环境描写不在乎多少,关键在于能做到画龙点睛环境描写并不是越多越好,那样反而会影响文章的整体结构因此,同学们要在能突出主题的关键部分做到画龙点睛 三、环境描写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延伸训练】 请以“享受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思路点拨:写作前,同学们应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进行思考,可填入如时间、生命、青春等内容具体操作时,大家可以选取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例进行写作,也可以引用名言名句或名人事例进行写作但无论选择什么素材,都不要与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脱节文中可适当地运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深化主题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