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13课 红不怕远征难9.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21820355
  • 上传时间:2023-07-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1.64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设计珠海市拱北中学 李文宏【课程特色】1、本课立足于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长征中红三十四师、刘伯坚等为点,以湘江战役、遵义会议、爬雪山过草地为线,以波澜壮阔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为面,让学生充分感受长征的艰辛和痛苦,感悟红军“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的无畏和勇气,让家国情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由外而内给予学生心灵的洗礼2、本课践行“体验式”历史课堂教学理念,通过设立一系列可“体验”的历史情景,借助多媒体的技术,让学生回到历史发生的时空感悟历史如在本课红军爬雪山子目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在空调营造的持续低温氛围中,背着装满书的书包以站军姿的形式,观看老红军亲自讲述的爬雪山过草地视频资料,感受红军爬雪山的心酸和艰难在本课红军过草地子目学习中,提前通知学生在身体允许条件下空腹半天,感受饥饿的身体痛苦然后让学生直接观察红军过草地时所吃如鱼腥草、车前草、蒲公英以及草根等野菜,品尝由上述野菜熬煮的野菜汤及树根,体会红军过草地时候的困苦和绝望通过一系列“体验式”的课堂学习,让学生更好的感悟长征,更好的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3、本课注重于历史细节的挖掘本课对于长征中诸多普通的红军战士的挖掘,如湘江战役中的陈树湘、韩伟及留守苏区红军刘伯坚等人,将诸多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向学生呈现,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和动人,践行唯物史观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主要介绍了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及胜利等基本史实,这部分内容上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下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学情分析】进入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基础,经过七年级一年的指导训练,很多同学已具备相应的历史综合素质,但在家国情怀、唯物史观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面仍需进一步的提高时至今日,长征胜利已经过去了八十年多年比起其父辈,中学生多离长征发生的历史现场颇为遥远这种距离感很大程度阻碍了中学生去理解长征、体会长征,使中学生对于长征的认识较为肤浅其多从某些影视作品了解长征一言片语,对于长征及红军等一些基本概念没有清楚的认识本课应该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重大历史事件、长征胜利的意义等,这也是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长征的背景;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知道湘江战役;掌握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理解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2、了解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感悟长征精神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同屏技术、吃草根等“体验式”教学方法、播放相关多媒体资料的方式,尽可能地让学生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辛,深刻领会“长征精神”。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课外资料,整合相关学科知识,理清红军长征的大致过程,掌握发生长征的主要事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不畏艰辛的革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2、激发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将长征精神内化,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感的一部分,进而达到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目的,使历史教学升华为历史教育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湘江战役;遵义会议;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教学难点:长征的原因;长征精神的体会及感悟设计思路】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何通过“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教学实现呢?历史应有深度有温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本课的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主要有两点一、历史教学应有温度,笔者认为其起点即为人文关怀那这关怀又如何实现呢?应是历史细节对过去最直接的认知方法是回到历史,对历史最好的了解方式莫过于回到现场通过历史课堂细节化教学,让学生品味长征历史细节,学生可更容易回到历史发生现场,体会长征、领悟长征。

      此方可达到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所言“同情之理解”,方可引起其内心之共鸣,方可“润物细无声”实现长征精神的内化,实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为此,笔者选择了湘江战役、遵义会议、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革命烈士刘伯坚等四个红军长征历史片段,对长征进行细节化讲述历史特级教师郭富斌从教二十多年,极力呼吁和倡导历史教学要“眼中有人”本课在诸多前辈的启发下,也日渐意识到历史中最有魅力的就是千百各式的人,而历史教学中对人的讲述也是其中最有韵味的一部分,可以说这是历史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最特殊之处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本课对于红军长征中诸多普通的红军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比如湘江战役红五军团三十四师普通战士、团长韩伟、师长陈树湘,比如红军烈士刘伯坚等这样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回到长征历史发生的现场,达到陈寅恪先生所言“同情之理解”,更好的感悟长征二是历史教学应有深度,即在“同情之理解”基础上,对历史进行反思在上述长征历史细节的讲述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长征胜利的原因、长征精神进行思考,将历史教学的作用加深,承担起“以史为鉴、经世致用”的历史责任,影响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本课以视频进行导入老师首先通过设问引起学生思考: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八十多年前的一段旧事。

      在八十多年前的中国,曾有这么一个伟大的征程,曾有这么一个伟大的传奇,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重新认识被嘲笑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那这是怎么一个伟大的传奇和征程呢?向学生抛出两个问题后,播放经剪辑视频《红军不怕远征难》该视频主要是以两主持人石凉和谭江海以较为对仗的语言阐述什么是长征,什么是红军,且在每个独白中都有相关视频镜头进行升华这不仅给予学生极大视觉冲击力,而且和本课导入的问题设置相呼应,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红军不怕远征难》视频播放后,通过PPT向学生提问“这个传奇有一个伟大的名字,它的名字是?”学生回答:红军提问“这个征程有一个伟大的名字,它的名字是?”学生回答:长征学生回答后, PPT展示本课的标题并板书:红军不怕远征难——留给中国的种子进一步设问:长征不是一面镜子,而是蒲公英的种子,牺牲了千万,才能存活一个,提问“为什么长征是牺牲千万,才能存活一个”,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课同时以此为过渡,引出新课第一部分:种子离家之路——长征之始二、新课讲解(一)种子离家之路——长征之始(展示红军历次“反围剿” PPT)老师提示: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可以感受到,长征是不是一场很轻松的旅程?学生回答:不是。

      那既然长征那么艰苦,为什么红军一定要长征呢?同学们结合教材以及PPT上的表格,思考并回答这两个问题第一个个问题: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第二个问题: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在此,老师还向学生展示李德在1939年所写的《关于我在中国的失误》部分档案资料:当时我自己缺乏在作战方面的经验,不足以胜任这个工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去学习而不是领导由此引导学生对红军长征的原因进行思考及总结教师进一步点出: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失败的原因为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李德博古等人错误的战略等[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对于红军长征的原因有更直接而深刻的理解,使其认识到历史是相互联系的,应该透过历史事物的相互联系看到其发展的本质,从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另通过对于李德的手稿还原历史现场,拉近学生与红军长征这段历史的联系]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历经一年多的英勇奋战,虽然付出巨大伤亡,但最终还是失败了战争没有如果,只有后果为了保存党的有生力量,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艰苦的战略转移——两万五千里长征那长征的过程具体是怎么样的呢?先让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感受一下长征中,中央红军共86859人进行了380多次战斗,平均每天进行1次战斗;平均每300米就倒一个红军,平均年龄不到20岁。

      他们经过了11个省,翻越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大河,行程约25000里下面让我们跟随着长征的路线,重走那千山万水,重走那长征路1934年10月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其后突破敌人四道封锁,在湘江边遭遇了最为惨烈的一战:湘江战役[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于长征有总体的认识,并以长征路线为线索统领细节化的历史片段,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教学要求,对接下来湘江战役、遵义会议、爬雪山过草地起到统领效果](二)、突围留下的种子——湘江战役(播放《Pastorale》背景音乐,展示湘江战役介绍PPT)湘江战役只是打了短短的七天,但战后八万多的红军将士只剩不到三万人,五万多的红军子弟永远留在了那个河滩他们中有一群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叫红三十四师在湘江战役中,红三十四师的任务只有一个:断后,掩护全军过江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他们接到这样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应最坚决的作战,自至最后一个战斗员止他们在湘江边用生命上演了现实版的“集结号”学生活动:观看剪辑视频红三十四师《集结号》,感受湘江战役“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的悲壮惨烈播放《Pastorale》背景音乐,展示有关红三十四师的PPT)红三十四师在那个小小的阵地,阻击的五天五夜。

      他们战斗的全州文塘村还在,但红三十四师已经不在了这面布满弹孔的墙也还在,但那群年轻人已经不在了五天后,红五军团给红三十四师下达紧急撤退电报黄荣,是当时红五军团的发报员老人后来回忆,当时他守在发报机旁,不断给还在江对岸的红三十四师发电报:“万万火急呼叫三十四师,万万火急呼叫三十四师,有紧急电报给你们,有紧急电报给你们,有紧急电报给你们”但无论怎么呼叫,都得不到对方电台回应其实当时的红三十四师已经差不多打光了,他们离江边还有七十多里,周围都是敌人师长陈树湘突围被捕,趁敌人不注意,拉出肠子咬断走完自己的一生团长韩伟在粮尽弹绝情况下,跳崖自尽这群年轻人永远的躺在了那片冰冷的江边,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不会超过18岁,比大家就大那么一点直至到今天,我们也只是找到了1114个名字,还有的五千多人,我们可能永远连他们的名字都不会知道了这个照片可能是这群年轻人留在时间上不多的印记作为红三十四师的不多的幸存者韩伟,临死前还在念叨“湘江战役,我带出来的闽西子弟都牺牲了,我对不住他们,对不住他们的父母我活着不能和他们在一起,死也要和他们一起老人最后一定很想念自己那些躺在那冰冷江边的兄弟吧这是他为红三十四师立的纪念碑,碑文里有这么一句话: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勋永世长存。

      [设计意图:通过对长征中最惨烈悲壮的湘江战役细节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长征“不为胜利者即为战败者”的惨烈悲壮,感受红军“最坚决的作战直至最后一个战斗员至”的英勇无畏,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红军为国家民族不惜牺牲的认同感,加强家国情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另细节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重回历史发生的现场,更好的感悟长征尤其是对于人的细节化课堂教学更是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具象为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曲折复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此外,在本子目之初自动循环播放背景音乐Secret Garden 的“Pastorale”(中文名《田园》)《田园》由挪威作曲家(罗尔夫.劳弗兰)和爱尔兰女小提琴手(菲奥诺拉.莎莉)组成的挪威国宝级乐队《神秘园》创作并演奏曲子低沉而空灵,表达了对生命消逝的叹息,对生活的留恋和不舍当语言变得无力的时候,音乐让人们互相理解,并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选取恰当的背景音乐可以给历史课堂的讲述带来较好的辅助效果,更好的重现历史现场](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动图PPT)湘江战役的惨烈,给当时红军特别极大的震动到底路在哪里?又应该往哪里走?这个时候红军的高层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博古提出红军应该继续去湘西,与二、六军团回合。

      毛泽东则认为国民党已经在湘西路上不下口袋阵,不应该去湘西,而应该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语文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人教版)(答题卡).pdf 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 (2).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辽宁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海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南京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湖南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武汉专用)(答题卡).pdf 2022年盐城市中考化学试卷答案.pdf 云南省德宏州语文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四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德宏州数学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试题 2020-2021学年数学答案zq.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福建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全国通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西专用)(答题卡).pdf 八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广州专用)(答题卡).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pdf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语文二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无答案PDF).pdf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