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本原则和制度(2)课件.ppt

25页
  • 卖家[上传人]:石磨
  • 文档编号:183124677
  • 上传时间:2021-05-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89.50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基本原则和制度(2),1,第二章、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要求:理解基本原则的概念和指导作用,掌握各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学会运用各项基本原则对民事诉讼制度进行分析 第一节 基本原则 第二节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和制度(2),2,第一节 基本原则,重点 :辩论原则 处分原则 难点:基本原则的含义和体系 一、基本原则的概念 功能和体系 二 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 小结 法规:民事诉讼法第一章,基本原则和制度(2),3,一 基本原则的概念、功能 体系,指在民事诉讼整个过程中,或者某个重要阶段起指导作用的准则在民事诉讼整个过程中起着指导性作用的准则.,贯穿于整个和民事诉讼过程的根本性和指导性原则,立法准则 诉讼行为准则 进行创造性司法活动的功能,功能:,判断标准?,基本原则和制度(2),4,体系,共有原则 (G),特有原则 (t),1 同等对等原则(第5条) 具体原则,2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原则(第6条) (G),3 法院独立进行审判原则(第6条) (G),4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第7条) (G) 具体原则,5 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第8条) (T),6 自愿 合法调解原则 (第9条) T) 具体原则,7 合议 回避 审判公开 两审终审原则(第10条)(制度),8 使用民族语言文字进行审判的原则(第11条) (G) 具体原则,9 辩论原则(第12条) (T),10 处分原则(13条 (T),11 检察监督原则(14条) (G),12支持起诉原则(15条),13 人民调解原则(16条),14 民族自治地方制定变通和补充规定的原则(17条),基本原则和制度(2),5,具体原则 :,基本原则:,核心原则,民事诉讼法中直接 体现诉讼程序价值 要求或最低限度标 准的价值准则.,可直接体现核心 原则的要求,承载 它们思想内容,协 调它们的不一致 甚至相互冲突的 价值要求,民事诉讼法中诸多诉讼制度和审判制度的原则.,P44 (5),P44 (1) (4) (6)(8),(9) (10),P44-45:(2)(3)(11) (12)(13) (14),不是基本原则,(7) 基本制度,认为特有基本原则只有3条,1、当事人平等原则,2、辩论原则,3、处分原则,基本原则和制度(2),6,判断标准,高度概括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效力贯穿始终,内容是根本性的,承载民事诉讼的价值,价值,程序自由价值,程序公正,法官中立,当事人地位平等,程序公开,程序参与,程序维持,内在价值,外在价值,程序效率与效益,实体公正,秩序维护,基本原则和制度(2),7,1 平等原则 参考教材P45-47,二 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当事人诉讼中地位平等,当事人平等诉讼权利,法院应保障和便利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在程序运作方面用法院职权进行原则,在诉讼资料的形成方面强调法官的释明权作用,基本原则和制度(2),8,2 辩论原则,辩论原则,是指民事诉讼法规范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有权就案件事实和争议的问题,在法院的主持下,各自陈述自己的主张和根据,互相进行反驳和答辩的行为准则。

      民诉12条),内容 1 2 3 4 P47,国外辩论主义的基本内容:P47-48,我国辩论原则和辩论主义的不同点是什么?P48,基本原则和制度(2),9,3 处分原则,指民事诉讼法规范的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有权对自己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依法予以支配,决定是否行使或如何行使自己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的行为准则,诉讼程序的开始 终结原则上由当事人决定,审判的范围 形态及限度由当事人决定 p49,当事人处分的内容,是自己享有的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当事人对自己权利的处分,应符合法律规定,不能危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利益基本原则和制度(2),10,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1),重点:合议制 回避制度 一、审判组织 二、 合议制度* 三、回避制度* 四、公开审判制度 五、 两审终审制度 六 、陪审制度 参考法规: 民诉法:1章第10条; 3 4章; 12章第108条,基本原则和制度(2),11,审判组织,是指代表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和作出裁判的组织机构独任制法庭,合议制法庭,指由一个审判员代表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审判组织形式 适用:简单的诉讼案件和一般的非讼案件 只在基层法院及其派出法庭适用 一审时适用,审判委员会,1,3,2,是我国法院内部对审判工作实行集体领导的一种组织形式 。

      讨论重大疑难案件; 合议庭认为应该提请讨论决定的案件 决定再审 P60,一、审判组织,基本原则和制度(2),12,独任制 巡回法庭,基本原则和制度(2),13,二 合议制,由三名以上审判人员组成审判组织,代表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集体审理和裁判的制度,P58-61,组成,人民陪审员和审判员,审判员,一审程序 重审案件,二审程序 特别程序 破产案件,再审,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基本原则和制度(2),14,3人组成的合议庭,5人组成的合议庭,基本原则和制度(2),15,二 合议制度,(三)合议制度适用 1 一审依普通程序进行审理的案件 2 二审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 3 依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的案件 4 在依照特别程序进行审理的案件中 ,选民资格案件或重大、疑难的其他应当依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 5 适用公示催告程序审理的案件,申请判决宣告票据无效的案件 6 破产案件受理后 合议庭审理 7 二审人民法院依法发回重审的案件,基本原则和制度(2),16,合议庭的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外 部 关 系,内 部 关 系,合议庭与当事人关系:,合议庭与院长 庭长 审委会关系:,合议庭与其他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关系:,弱化职权 强化当事人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又要保持审判组织独立性 ,处理好其权利和责任问题,如何保持制约与平衡,合议庭成员之间关系 1名审判员担任审判长,基本原则和制度(2),17,三 回避制度,指审判人员和其它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不宜参加案审理或诉讼活动的情形时,而退出案件审理活动或有关诉讼活动的制度,回避的情形,P61- 62,回避的对象,审判人员(包括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员、勘验人员 、执行员、检察人员。

      2000年 高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 检察人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员的回避暂行办法,回避的方式,回避程序,P62 不同的回避对象,决定权的归属不同 3日内决定 可复议一次,P62,基本原则和制度(2),18,四 公开审判制度,(一)公开审判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P63-65 (二)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 1 审判主体应该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 2 对群众公开: 允许旁听 审理过程和裁判结果都要公开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裁判结果也要公开 3 对社会公开 允许新闻记者采访报道 开庭前要公告当事人的资料和开庭时间地点. 4 对当事人公开(1)公开举证、质证, 依法公开审理案件,案件事实未经法庭公开调查不能认定 (2)应公开审理未公开的,判决未生效,当事人上诉的,二审应裁定撤消原判发回重审 判决已生效,当事人申请再审或检察院抗诉的,法院应依法再审p77,基本原则和制度(2),19,四 公开审判制度,(三)不公开审理的案件:P 65参考民诉法120条 (四)对我国公开审判制度理论探讨:法官心证的过程是否公开?如何公开? 合议笔录应否公开?合议庭成员的少数意见是否公开? 参考司法解释:,基本原则和制度(2),20,五 两审终审制度P81-82,(一)两审终审制度的概念 (二)关于我国审级制度的理论问题 两审终审制的理由: P66 存在的问题:P67 国外的三审终审制度的特点: 1 第三审为法律审 只审裁判适用法律有无错误不审事实 2 终审法院的层级较高,通常是高级法院和最高法院 3 对第三审作一定的限制,如二审事实无争议可直接提起三审,双方当事人订立不上诉协议,限定三审上诉案件的标的价额的规定,减少法院及当事人的负担。

      参考法规:民诉法10条,基本原则和制度(2),21,六 陪审制度,相关背景材料和新闻,2008年: 55681名陪审员,2008年:陪审员参与的案件共505412件,日本陪审团制完成“处女秀” (2009年8月7日报道),基本原则和制度(2),22,基本原则和制度(2),23,六 陪审制度,指由非法律职业者参加法庭审判,与法官共同行使审判权的制度陪审员的条件,积极条件,消极条件,P68,组成人数,任期,权利义务,不少于三分之一,5年,与法官有同等权利,独立表决权 经济补助权 回避、保密义务,基本原则和制度(2),24,参考法规: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 2005 5、1生效 关于确定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案件的规定 关于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评议案件的规定 关于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范围的规定,基本原则和制度(2),25,本章(教材 第三章 第四章)的主要问题,1、名词 :处分原则 辩论原则 审判组织 合议制 陪审制度 2 哪些人员应该回避?什么情况下应该回避?回避的程序要求如何? 3 不公开审判有哪些规定? 4 试论我国的两审终审制。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