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健食品项目风险管理措施.docx
65页泓域/保健食品项目风险管理措施保健食品项目风险管理措施目录一、 项目简介 2二、 公司基本情况 6三、 美国水灾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 7四、 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设计 15五、 巨灾风险保险与再保险 25六、 通过卖出期权进行套期保值 27七、 期权风险的特征 28八、 利用远期合约进行套期保值 29九、 期货风险的特征 30十、 利用互换进行风险管理 32十一、 基本风险与特定风险 33十二、 纯粹风险与投机风险 35十三、 考察风险的角度 38十四、 不确定的水平与风险 39十五、 产业环境分析 43十六、 保健食品行业发展趋势 44十七、 必要性分析 46十八、 进度计划 4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47十九、 经济效益分析 48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49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50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52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5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57二十、 项目投资计划 58建设投资估算表 6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60流动资金估算表 6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6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64一、 项目简介(一)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x有限责任公司(二)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10.00亩。
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6667.00㎡(折合约10.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1069.97㎡其中:主体工程6431.34㎡,仓储工程2347.13㎡,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303.40㎡,公共工程988.10㎡四)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有限责任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项目提出的理由1、长期的技术积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公司已具备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并已获得了下游客户的普遍认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规范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本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提质增效等长效机制政策的引导,本产业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项目产品亦随之快速升级发展六)建设投资估算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
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051.0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143.6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60%;建设期利息65.8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3%;流动资金841.5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0.77%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143.64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622.22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424.35万元,预备费97.07万元七)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86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7371.83万元,纳税总额623.20万元,净利润895.03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3.66%,财务净现值-186.05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94年2、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6667.00约10.00亩1.1总建筑面积㎡11069.97容积率1.661.2基底面积㎡3933.53建筑系数59.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93.802总投资万元4051.022.1建设投资万元3143.642.1.1工程费用万元2622.22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424.352.1.3预备费万元97.072.2建设期利息万元65.852.3流动资金万元841.533资金筹措万元4051.023.1自筹资金万元2706.993.2银行贷款万元1344.034营业收入万元86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7371.83""6利润总额万元1193.37""7净利润万元895.03""8所得税万元298.34""9增值税万元290.06""10税金及附加万元34.80""11纳税总额万元623.20""12工业增加值万元2123.95""13盈亏平衡点万元4054.10产值14回收期年6.94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3.66%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86.05所得税后二、 公司基本情况(一)公司简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既是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既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外在要求,也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内在需求;既是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需要。
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回馈社会、实现价值共享,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责任的有机统一公司把建立健全社会责任管理机制作为社会责任管理推进工作的基础,从制度建设、组织架构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核心人员介绍1、吴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58年出生,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职称1994年6月至2002年6月任xxx有限公司董事长;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16年11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董事、经理;2019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2、廖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1年出生,本科学历,中级会计师职称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03年11月至2011年3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
2017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总监3、陆xx,1957年出生,大专学历1994年5月至2002年6月就职于xxx有限公司;2002年6月至2011年4月任xxx有限责任公司董事2018年3月至今任公司董事4、冯xx,中国国籍,无永久境外居留权,1970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2012年4月至今任xxx有限公司监事2018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5、黎xx,中国国籍,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2018年9月至今历任公司办公室主任,2017年8月至今任公司监事三、 美国水灾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美国国土总面积的7%受到洪水威胁,1/6的城市处在百年一遇的洪泛平原内,两万个社区易受水灾从生命财产损失以及发生频率来看,洪水是美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在水灾损失的驱动下,美国的水灾管理政策经历了以工程性措施为主到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重的演变,人们逐渐认识到,对水灾的风险管理只有建立在人与自然系统全面协调的基础上,才能最终确保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美国的水灾风险管理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1928年以前:“堤防万能”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是最早开始建设防洪工程的地区之一,早期的防洪堤坝是由居民自己兴建的,政府不仅不参与,还出台相应的法规要求居民建坝。
1794年,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开始负责美国境内港湾、河流的航运通道最初的工作主要是绘制水运航线图以及设立灯塔标志,1825年开始进行河流航运治理,开凿渠道但洪水频繁冲毁两岸堤防,尤其是1849年和1850年密西西比河下游发生了大洪水,这引起了美国国会和联邦政府的高度重视,授权美国陆军工程兵团进行勘查1961年,在勘查结果上形成的一份报告提交国会,这份报告成为此后65年间密西西比河水利发展的基石报告极力要求在密西西比河两岸,根据最大洪水流量设计并大规模修建相应高度的坚固堤坝,这样才能既改善航运,又兼顾防洪,把1858年型的洪水“遏制”在河道内报告还旗帜鲜明地反对以水库蓄洪、裁弯取直和使用滞洪区作为防洪手段这就是著名的“堤防万能”政策由于“堤防万能”的观点容易被广泛接受,因此它很快成为美国当时大江大河防洪的主要政策到了20世纪初,密西西比河两岸已经建成了完善的堤防体系,从伊利诺伊一直延续到密西西比三角洲,而且由于过分坚持“堤防万能”,此时密西西比河上游尚无以防洪为目的的水库直到1913年俄亥俄州迈阿密河流域发生了灾害性大洪水之后,美国才开始在河流上游大规模蓄水这是美国国会第一次把防洪放在与航运同样的政治地位上。
1917年,国会认识到防洪应独立于航运,由此颁布了防洪法,授权联邦参与防洪建设,并于当年和1923年分别拨款4500万美元和6000万美元用于建造和加固大坝1927年,密西西比河下游发生大洪水,80—160千米的大坝被冲毁,70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超过236亿美元,成为美国最严重的水灾之一这次灾害使人们认识到,大堤不可能高到足以防御任何水文记录的洪水,也不可能坚固到可抵御任何漫堤或水力冲刷,那么仅靠堤防来阻止洪水的措施必定会失败1928年,国会修订了防洪法,结束了“堤防万能”政策2.1928--1956年:综合性工程措施“堤防万能”的失败使人们意识到,应该构建综合的工程性防洪体系,如修建水库,使之预留库容蓄滞洪水,以减轻河道堤防的压力,还应该开辟行洪区和分洪区以缓解其他,重点地区的防洪压力于是,1928年之后,一个由水库、行洪区、分洪区与堤防协调防洪的计划开始实施此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为刺激经济,政府实施的新政掀起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高潮,如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成立后的20年内就,在田纳西河谷上陆续新建了20座水库,形成了水库调度系统1936年,美国新颁布了防洪法,继续支持堤防之外的辅助保护措施、土壤保持和水域保护措施,对防洪工程的财政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1935年和1936年发生的大洪水使国会深刻认识到,洪水威胁着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这促使1936年新颁布了防洪法,继续支持堤防之外的辅助保护措施、土壤保持和水域保护措施,对防洪工程的财政支持力度也进一步加大新的防洪法要求,降低洪水重现频率,减少灾害人员死亡,同时把陆军工程兵团负责的防洪区域从密西西比河流域扩展到全国联邦通过陆军工程兵团承担上游具有防洪作用的水库与大坝的建设资金,而提防维护仍由地方政府负责在1928年以前,美国政府认为防洪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责任,此后开始将“控制”洪水作为国家政策问题,联邦政府承担领导责任3.1956—1993年:国家洪水保险计划与其他非工程性措施(1)《联邦洪水保险法》随着灾害频频发生,人们再一次对现有政策提出了质疑尽管几十年来,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防洪工程的兴建,但水灾损失依然不断增长,政府救灾费用的负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