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年级语文《清塘荷韵》优秀教案设计.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好**
  • 文档编号:115390662
  • 上传时间:2019-11-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品文档 八年级语文《清塘荷韵》优秀教案设计 季羡林先生的《清塘荷韵》曾获1998年全国优秀散文一等奖这篇写景抒情散文以独到的视角,仔细的观察记叙了荷花生长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之情,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清塘荷韵》优秀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季羡林《清塘荷韵》教案 季羡林先生的《清塘荷韵》曾获1998年全国优秀散文一等奖这篇写景抒情散文以独到的视角,仔细的观察记叙了荷花生长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赞美之情,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设计了这样的教法那就是淡化篇章结构,段落层次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定放在了让学生品味,理解,内化吸收上,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说,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在灵魂深处,被作者那种乐观进取,执着向上的生活态度和那种儒雅、高贵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所震撼培养学生一种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注重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 在知识点的落实方面,主要学习比较观察、持续观察和定点观察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大课容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决定尝试使用音乐和多媒体教案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课堂教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老家:“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要求学生必须用手、用舌、用脑去工作”那么,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我是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其课堂“主人”的地位呢? 首先,营造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和谐,愉悦的环境,能够放松学生紧张、疲惫的状态,缓减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种种压力,让他们感觉到上课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甚至是一种享受在这种良好的学习心理的感召下,学生在求知过程就会产生一种良性循环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伴随着优雅、动听的钢琴曲,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状态,教室逐渐地静了下来,接着我饱含深情地朗诵了两首有关荷花的诗歌 在音乐的伴随下,我让学生自己声情并茂地朗诵品味体会文章的基调,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以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渗透的真挚的情环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悍,文字上没有什么大的障碍基于此,我尝试着让大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文章在内容、结构、语言写作技巧方面的特色,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精妙的妙思,精美的语言,沉深的情感都挖掘的很到位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盼荷的过程,对你而言有何启示?”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作者的执着感染了我”,有的说 “喜欢作者那种永不放弃的生活态度” ,有的说“干任何事情不能半途而废” ,还有的说“只要付出,就有收获”,总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一节课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而且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达到了和谐的统一,真是“一举两得”。

      其次,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此我大胆设想,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语文课堂结构注重教师的输出和语文知识的主观,忽视研究学生的思维,心理特点,忽视学生的主动获取和分析消化,其结构形式常表现为复习旧知识——讲授新知识——学习练习——教师小结体现不出学生的自主探索的过程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体,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的全员发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尝试营造有利的空间,我把课堂结构改变为:感受新知——问题探究——尝试成功为主要层次的认识活动在《清塘荷韵》这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师生共同分享了自主学习带给我们的乐趣首先,我让学生伴随着《秋日的私语》的优美旋律,抑扬顿挫地朗诵全文,再体会这篇文章和以前学过的有关“荷花”的诗文有何不同,归纳概括文人墨客笔下的荷花的特点,学生马上就回忆起了名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总结出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香远益清”,接着我问:作者门前的池塘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你能分析一下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很快就能归纳出这节课,就充分发挥了学生课堂“主人”的角色功能,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断探索,自己灵活适时的指点引导,学生的潜能的充分展现,教学的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的“主宰者”,品尝了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良好 季羡林先生是散文大家,季羡林先生的散文既有朴素真挚的情感之美,又有清新自然、淳朴清纯的语言韵味读其散文,如同品尝陈年佳酿,醉意浓且又芳香四溢,让人回味,令人叹服今天我们就季羡林先生在86岁高龄时写的《清塘荷韵》一文略加分析,以求窥其一斑 读 季先生的《清塘荷韵》最适合在一个窗明几净的房子里、泡一杯香茗,随着轻音乐静静地吟读,此时你似乎是在谛听老者在向你讲述他与荷花的故事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脉络 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作者描述荷花的生长,一共历经了哪几个阶段? (二)课文分析: 1、整体赏析课文之后,回答上面的问题: 荷花真正长成可分为四个阶段: 荷之孕育——荷之初长——荷之盛开——荷之孕育 小结:犹如一首生命之曲,乐曲从平缓渐趋高亢又转为平缓,最后以绵长的余音作结,演奏出文章的全过程 2、这四个时间段都是一副精美的“荷画”季先生又为每副“荷画”作了精当的题字,起到了“文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表达效果。

      (一)荷之孕育——“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俳徊 (二)荷之初长——“小荷才露尖尖角” 此诗句用来描绘“荷之初长”那浮在水面五六个细弱单薄的圆圆的绿叶最贴切不过了 (三)荷之盛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荷之孕育——“留得残荷‘做春梦’” 2、问:“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描绘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明确:描绘了莲瓣坠入水中的全过程,如此画意只有静心参悟的画家方能捕捉的到 3、问:当荷花真正开始繁衍,他的生长速度是惊人的这样一个由静到动、有少到多、由空到密,绿透全池塘、红透半边天的过程,其实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讨论) 明确:说明了生命力的强大 这就是作者详写荷花生长情况的目的,也是作者从中得到的独特感悟(学生齐读):“天地萌生万物……无法抗御” 我们通常所说的:昙花一现,虽然昙花开放的时间如此短暂,但是,在它聚集力量的时间当中,它一定用尽了精力在那“一现”它开得多么烂漫!多么忘情! “荷花”是国人最为喜看乐赏的花卉之一,被誉为“凌波仙子”、“花中君子”;读罢《清塘荷韵》,你会在清韵的诗境中回味那香溢塘畔的“季荷”,油然想到如荷的季羡林先生。

      这一部分,作者不但展示了荷花生长的茂盛情况,而且对荷花生命力的顽强进行了赞美,如果我们把前者称为“荷之韵”的话,我想我们大家也会对荷花这种出乎意料的生长力量发出惊叹和赞美,那么我们也用三个字来概括这个阶段呢?——生之韵 4、结合季羡林先生的生平来谈谈对“生之韵”的理解? 明确:耄耋之年的季羡林人间春色阅尽,沧桑世事历练一如先生所述:“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 自然也就对生命有独特的感受 生命的孕育之美 生命的勃发之美 生命的热闹之美 生命的宁静之美 5、结合以上所讲本文的主旨:表现顽强的生命力 (一)明明是洪湖的莲子,周一良先生为什么命名他是“季荷”,而作者还非常高兴? (二)“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这样的境界”是什么样的境界? (三)结尾处作者祝福季荷,表达了作者什么的人生情感? 明确:①坚韧的生命精神 ②恬淡的生活态度 ③美好的生活愿望 明确:讲述了荷花的未来,荷花经受住了漫长的考验,就算它将在季节的变换下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作者坚信留得残荷“做春梦”,它们的梦一定会圆的!因 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7。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