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王屋山和济水及济南.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409165443
  • 上传时间:2023-09-1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都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夸奖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济南泉水,具有悠久的历史《春秋·桓公十八年》有“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记述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水相会之事泺”,系趵突泉之古称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卷八·济水二》中描述道:“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说:“济南名泉七十有二于钦在其《齐乘》一书中把七十二泉的名字位置记录了下来明初,诗人晏壁作《济南七十二泉诗》,对济南名泉—一加以吟咏到了清代,记述泉水的诗词歌赋、文章典籍,更是数不胜数了  济南泉水数量之多,在中国都市之中,可谓罕见清沈廷芳在《贤清园记》中说:“旧者九十,新者五十有五”,共145处道光年间编纂的《济南府志》说:“总一百五十一泉”乾隆时期的文人盛百二,在其《听泉斋记》中的说法则更加符合实际:“历下之泉甲海内,出名者七十二泉,名而不著者五十九,其她无名者奚啻百数。

      据山东省水文地质一队1964年调查,仅市区即有天然泉池108处济南市都市规划建设领导小组1980年调查材料上列举了119处泉池1983年6、7月间和1998年6月,市园林局、市名泉保护管理办公室,又以上述记载为基本进行调查,查出城区有名称的泉池139处截至1998年6月,除湮没、填埋者外,尚有103处泉池基本完好,其中金《名泉碑》所列七十二名泉者有41处这些泉池,集中在东起青龙桥、西止筐市街,南至正觉寺街,北到大明湖,面积仅26平方公里的范畴内  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或如沸腾的急湍,喷突翻滚;或如倾泻的瀑布,狮吼虎啸;或如串串珍珠,灿烂晶莹;或如古韵悠扬的琴瑟,铿锵有声……整个泉城浸沉在泉水潺潺淙淙、诗情画意之中,使得历代文人为之倾倒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名人如李白、曾巩、苏辙、赵孟(fu兆加页)、薄松龄、王士(zhen示加真)等,都留下了赞泉的诗文济南泉水,孕育出李清照、辛弃疾等一代又一代委婉与豪放派诗人词人济南泉水,以其独特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到此旅游观光,特别改革开放以来,每年客流量达200万人次以上泉水已成为济南的象征,是济南的“眼睛”,她在济南的都市建设、经济发展、旅游文化等诸多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龙头”作用。

      这些泉水,以形、色、声、姓氏、传说、动植物、乐器、珍宝取名或无名而名,各具情趣  济南泉水还以质纯著称泉水来自岩层深处,受气温影响甚微,水温比较稳定,常年保持在17~18摄氏度,无色无味,清冽甘美,为优质饮料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济南“普利思”矿泉水,即是直接从地下汲取而成经国家地矿部门鉴定,矿化度为650,并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每升具有:钾(Li)0.12毫克、锶(Sr)0.99毫克、锌(Zn)0.13毫克、镁(Mg)35.55毫克、溴(Br)0. 5毫克、钙(Ca )62.68毫克、偏硅酸(H2Si03)76毫克忘了忘掉-08-13 23:13  古时,人们对济南泉水成因的说法诸多有的觉得济南泉水来源于河南的王屋山如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济水自王屋山东流,有时隐伏地下,至济南冒出地面而成诸泉明代胡赞宗诗云:“王屋流来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泠然”前人也有有关济南泉水来源的对的说法如宋代曾巩、金代元好问等人觉得,济南的泉水并非济水之出露,而是来自济南城南的山区曾巩在任齐州知州期间,为摸清泉水来路,曾进山调查,觉得南山区的水下渗潜流至市区而出露成泉她在《齐州二堂记》中论述说:“泰山之北与齐之东南诸谷之水,西北汇黑水之湾(即锦阳川水),又西北汇于柏崖之湾(疑在柏崖山处),而至于渴马之崖(在今党家庄镇东、西渴马村一带)。

      盖水之来也众,其北折而西也,悍疾尤甚及至于崖下,则泊然而止而自崖以北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盖泉自渴马之崖潜流地中,而至此复出也  现代地质工作者调查研究觉得,济南泉水来源于市区南部山区,大气降水渗漏地下顺岩层倾斜方向北流,至城区遇侵入岩体阻挡,承压水出露地表,形成泉水济南南部山区为泰山余脉,自南而北有中山、低山、丘陵,至市区变为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冲积平原的交接带,高差达500多米,这种南高北低的地势,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向城区汇集在地质构造上,南部山区属泰山隆起北翼,为一平缓的单斜构造由于北侧断裂切断,形成许多小断块,其中千佛山堑断块是构成城区泉群的构造基本山区此前震旦系变质岩为基底,上布有1000多米厚的寒武系和奥陶系石灰岩岩层岩层3~15度倾角向北倾斜,至市区埋没于第四系沉积层之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可溶性灰岩,通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岩溶地貌发育,形成大量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等,共同构成了可以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脉状地下网道市区北部为燕山期辉长岩——闪长岩侵入体,质地细密,岩质坚硬,隔水性能好千佛山断块西有通过纬一路的千佛山断层;东有穿过解放桥和老东门的羊头峪断层,这样就构成了东西北三面阻水岩体,构在了三面封闭的排泄单元。

        南部山区,在灰岩出露和裂隙岩溶发育的地方,吸取大量的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渗入地下形成了丰富的裂隙岩溶水这些裂隙岩溶水,受太古界变质岩的隔阻,沿岩层倾斜的方向,向北作水平运动,形成地下潜流,至城区遇到侵入岩岩体的阻挡和断层堵截,地下潜流大量汇聚,并由水平运动变为垂直向上运动,增进了岩溶发育和水位抬高,在强大的静水压力下,地下水穿过岩溶裂隙,在灰岩和侵入岩体的接触地带及第四系沉积层较单薄处夺地而出,涌出地表,形成天然涌泉  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分派直接影响着泉水的变化济南属暖温带季风气候,近年平均降水量650~700毫米由于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量季节分派不均,2/3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秋季局限性 1/5,冬春两季降水很少四季降水量的具体状况是:春季(3~5)86.9毫米,夏季(6~8)448.2毫米,秋季(9~11)124.9毫米,冬季(12~2)25.2毫米随着降水量的“少——多——少”的季度变化,泉水水位和流量也相应地浮现“低——高——低”和“小——大——小”的季节变化,但是在时间上较降水的季节变化推迟某些一般年份,泉水变化过程是自年初始,流量逐渐减少,至6月浮现最小量和最低水位;7月份随降水量增长而流量开始增大,8、9月浮现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

      一般规律是年降水量多,当年泉流量大,水位高;年降水量少,当年泉水的流量也小,水位也低  大气降水对泉水动态变化所起的主导作用,是人工开采量不超过泉水流量的状况下显示出来的,如果开采量不小于泉流量,雨量因素则处在次要地位开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泉水的动态变化1972年1月20日6时40分,市区大面积停电4小时50分钟的事故,提水系统所有停机,这段时间市区水位回升40厘米1968年,开采量与泉流量大体相称,被称为两者的转换年在此此前,开采量不不小于泉流量,因此泉水体现始终较好;在这后来由于开采量超过泉流量,并不断增大,泉水流量变小1980年9月24日,市区停采地下水8小时,比平日少采水13500吨,市区地下水位回升44~45厘米据山东省水文地质队资料,1973~1977年,市区水位下降2.25米因此从1976年后来,雨季后不到1个月,泉水流量就逐渐减少趵突泉自1981年以来,持续3年在3月上旬至9月初断流,干涸达半年以上忘了忘掉-08-13 23:14  世人常以七十二名泉,描述古城济南泉水之多七十二泉的说法始于7前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了济南72个名泉此后,便有济南七十二泉之说元代于钦纂《齐乘》,书中把72泉的名字、位置转录了下来。

      文载:历下名泉有:曰金钱,趵突东曰皇华、曰柳絮、曰卧牛,金线东曰东高、曰漱玉,金线南曰无忧、曰石湾,趵突南曰酒泉、曰湛露,无忧西曰满井、曰北煮糠,趵突北曰北珍珠,白云楼前曰散水、曰溪亭,北珍珠东曰濯缨,北珍珠西曰灰泉,濯缨西北曰知鱼,灰泉东南曰朱砂,灰泉西府城内灰泉最大,自北珍珠如下皆汇于此,周边广数亩,当是大明湖之源也曰刘氏,北珍珠西北曰云楼,刘氏南曰登州、曰望水,万竹园内曰洗钵,登州东北曰浅井、曰马跑,洗钵西南日舜泉,舜祠下曰香泉,舜泉西曰鉴泉,舜泉南曰杜康,南舜庙曰金虎、曰黑虎,李承务巷曰东蜜脂,金虎西南曰西蜜脂、东蜜脂西曰孝感,孝感坊内曰玉环,同知巷前,今县衙内曰罗姑,塌竹巷东曰混沙、曰灰池,城西南角场下曰南珍珠,铁佛巷东曰芙蓉,姜家亭前曰滴水,又名清泉,西务北曰灰湾、曰悬清,城西五龙堂东曰双桃,城西丁子街北曰温泉,城西石桥北城下曰汝泉,神通寺内曰龙门,一名龙泉,神通寺东曰染池,龙门东曰悬泉,中宫东曰都泉,中宫东南曰柳泉、曰车泉,中宫东远东庄曰煮糟,四里山南曰炉泉,南山下曰白虎,曰甘露,大佛山曰林汲,佛峪内曰白泉,王舍店北曰金沙,曰白龙,龙洞山中曰花泉,张马泊曰独孤,灵岩寺曰醴泉, 黄堂岭北。

      曰浆水,盘龙镇东南曰南煮糠,(虫加葛)山窝北曰苦苣,柳埠东曰熨斗,梨峪门家庄曰鹿泉,石固寨曰龙居,长城岭西合趵突、百脉,总七十二  明代,山东按察司佥事、诗人晏壁作《济南七十二泉诗》,对72泉,逐个吟咏诗中有13个泉名不同于《名泉碑》,新收录了朱公泉、白公泉、双女泉、北漱玉泉、南甘露泉、黑龙泉、鹿跑泉、胡桃泉、白花泉、明水泉、鱼池泉、悬珠泉、道士泉《名泉碑》中的朱砂、云楼、鉴泉、金虎、灰湾、汝泉、煮糟、炉泉、白虎、林汲、花泉、鹿泉、百脉等13个名泉未咏录《名泉碑》中的漱玉、溪亭、知鱼、滴水、悬清、苦苣6泉,也分别改为南漱玉泉、王氏溪亭泉、知鱼池泉、清水泉、贤清泉、莴苣泉此外《名泉碑》中的独孤泉、醴泉,也由长清灵岩和章丘黄堂岭改到了历城天麻岭和康王山醴泉寺(又名四合寺)  清代,在济南任(同考官)职的文人郝植恭作《济南七十二泉记》中,又记有72个名泉,文中又新记录了响泉、冷泉、胭脂泉、当道泉、菩萨泉、双忠泉、窦姑泉、腾蚊泉、虎泉、草泉、南叵罗泉、枪杆泉、试茶泉、琴泉、琵琶泉、印泉、锡杖泉、麻披泉、天镜泉、水帘泉、涌腾泉、团圆泉、避暑泉、冰冰泉、(三点水加楚)泉,计25处名泉《名泉碑》和《济南七十泉诗》中的36处泉未收记。

      综上所述,历史上有关七十二名泉的记载共有3处,所列名泉达110个之多  济南泉水实际数远不只这些,历代济南七十二泉,和“七十二行”,“七十二变”同样,是泛指数量多的意思  饱经风霜,志书转录七十二泉的名称、位置及所处地名,均有许多变化寻踪查访看到金代《名泉碑》中所列名泉,目前尚存和虽被填埋但能辨明位置的有60处它们的分布状况是:的突泉公园的趵突、金线、皇华、卧牛、漱玉、柳絮、马跑、浅井、洗钵、混沙、无忧、满井、石湾、湛露、酒泉、东高、望水、登州、北煮糠(杜康);环城公园的黑虎、金虎、南珍珠;五龙潭公园的灰湾、(古)温泉、东蜜脂、悬(贤)清;珍珠泉宾馆内的北珍珠、散水、溪亭坤顺桥南的灰池泉,王府池子街的濯缨、灰泉、知鱼泉,芙蓉街69号的芙蓉泉,省府前街玉环泉,舜井街舜泉(井),西更道4号云楼泉,趵突泉北路22号孝感泉,共青团路45呈西蜜脂泉,南门大街南首的(古)鉴泉(改为人工泉)历城区港沟镇滴水泉、柳埠镇苦苣泉、都泉、熨斗泉,龙居泉,十六里河镇鹿泉,锦绣川乡柳泉、车泉,王舍人镇白泉、花泉章丘市明水镇百脉泉,长白山黄堂岭北醴泉长清县灵岩寺孤泉(今名袈裟泉)历下区姚家镇浆水泉开元寺甘露泉(一说大佛寺甘露泉)。

      龙洞风景区金沙泉、白龙泉、林汲泉  被填埋尚能确认位置可望修复的有王府地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