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书社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
45页备 课 (传统文化)一年级第1课 《弟子规》节选 3第2课 《小儿语》节选 4第3课 续小儿语节选 5第4课 大林寺桃花 6第5课 《山居秋秋暝》 9第6课 柳桥晚眺 10第7课 衣冠服饰 12第8课 言语应对 13第9课 读书写字 13第10课 洒扫清洁 16第11课 年画 17第12课 剪纸 19第13课 风筝 20第14课 泥塑 21第15课 孔子(上) 23第16课 孔子(下) 25第17课 孟子 25第18课 曾子 26第19课 墨子 27第20课 杂诗(节选) 28第21课 偶成 29第22课 明日歌 31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32第23课 课盘古开天 32第24课 夸父逐日 33第25课 嫦娥奔月 33第26课 精卫填海 34活动课 35第 八 单元教学计划 35第27课 春节 36第28课 元宵节 37第29课 清明节 37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38第30课 孔庙与孔林 39第31课 孔府 39第32课 泰山 40第33课 趵突泉 41第34课 蓬莱与崂山 42第1课 《弟子规》节选一、教学目标: 1、了解《弟子规》的由来2、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3、体会做事小心谨慎,讲信用的重要性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三、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1、出示: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2、解字:弟子(学生)圣人(孔子)孝(孝顺父母)弟(友爱兄弟弟姐妹)谨(小心谨慎)信(讲信用)3、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圣人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二)、故事引导1、讲关于孔子和子路的故事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孔子的故事3、讲宴殊故事晏殊是宋代名臣,还是著名的文学家 晏殊小时候便有神童之誉一次,皇上让他参加御前考试,拿到考题后,他马上请求皇上另出新题,并老老实实地禀报:“这个题目,我十天前正好练习过,草稿还存在家里,为考出真才实学,请为我出道新试题他这种诚实的态度深得皇上赏识考中进士后,晏殊仍然每天闭门读书,刻苦用功他如此敦厚,如此好学,颇得世人好评三)、熟读成诵1、开火车读古文2、小组读古文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四)、情景明理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第2课 《小儿语》节选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3、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做事沉稳、尊重他人的品质二、重点难点: 能结合生活实际,与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做事沉稳、尊重他人的品质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儿语》2、范读课文3、教读课文分节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4、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朗读课文5、拓展活动:出示课后图画(1)引领学生,说出图画的意思2)说说这种做法的正误及判断理由6、自我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评判第3课 续小儿语节选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三、课前准备:练习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1、复习:集体朗读1、《弟子规》2、《小儿语》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1)认读生字(2)练习朗读课文(3)熟练朗读课文(4)学习“解析”理解大体意思(5)练习背诵课文二)学习新课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6、小组合作学习“解析”集体朗读“解析”7、学生自由读解析8、指名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9、练习背诵课文(三)拓展延伸1、想一想:图中小朋友的做法错在哪里?应该怎样说和做?2、指名说一说2、自我评价:涂一涂:能熟练朗读课文的涂一颗星;能背诵课文的涂二颗星;能说出课文含义的涂三颗星第4课 大林寺桃花 一、教学目标: 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诗意2、正确熟练背诵古诗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熟练背诵本诗,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难点:感受诗韵律美,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三、课前准备: 读诗歌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老师相机板书课题——大林寺桃花指名读“寺”字,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大林寺在什么地方?(检查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二)、检查预习:(课前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收集大林寺的相关资料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看看你知道了多少?还有多少不知道的?)1、检查识字情况通过生字卡片指名读“寺”“菲”“觅”(其中“寺”字的字音较为特殊,所以决定多指名读几次)2、这几个字放入诗中,你能读准吗?再请你们自由读读古诗3、指名读古诗检查读诗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三)初读感知: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现在老师想请同学利用书上的注释来给我们讲讲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见解,把你明白了的,不明白的,都讲给你们四人小组的组员听听2、指名说诗意3、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根据问题进入下一步)过渡:刚才几个同学说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待会的学习中,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四)再读理解诗意: 1、古诗的第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解决学生的问题 A 指名读 B 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说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 C 你觉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 D 指名读 (教师此时指导并且过渡:初夏时节,大地春归,各种花草都已经凋谢了但想不到在高山中的大林寺内,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E 指名读,齐读 2、古诗的第二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解决学生的问题 A 指名读这一句 B 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诗意,教师适时点拨,相机解决学生的疑问这句话有些难度,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相机点拨)C 你能体会出这句话作者又想表现什么吗?D 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E 指名读诗人在看到了大林寺中的桃花不禁想到: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F 指名读谁能读得更好3、教师: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可以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联系更紧密;说的时候,注意以一个诗人的语气来说过渡:听了刚才同学说的,你有没有不同的体会呢?(五)悟情朗读1、请你们再自由的读一读,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来已经以为春天就要离去了,想不到它还在山中的古寺里。
诗人对春天有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个性体验品读(指名读古诗)2、读后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再带着感情读一读当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后,老师也参与进去)3、整体感悟赛读听了大家读的,现在老师也想读,教师配乐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啊?那请你们也再试着好好读读,我们待会儿来个比赛,看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把全诗连起来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读出诗的整体美,意境美指名读(配上音乐读)(2-3人)(六)、试背古诗现在老师放着音乐,请你们自己试着背诵一下古诗,你可以边背边想象诗的情景,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自由背,指名背你可以自由组合背2-3人)(七)、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关于诗人白居易的古诗《大林寺桃花》,大家学得都很不错,老师这里还有几首白居易的诗歌,下课后,我们一起去读一读第5课 《山居秋秋暝》 一、教学目标: 1、对照解析理解欣赏领会诗意2、正确熟练背诵古诗二、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熟练背诵本诗,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难点:感受诗韵律美,体会诗人思想感情三、课前准备: 预习古诗 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认读诗中字词2、反馈:集体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3、练习朗读课文4、集体朗读课文二、结合解析,练习背诵1、简明了解诗人王维(701—761),字摩 诘,蒲 州(今山西永济)人。
开元九年(721) 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 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 画,画 中有诗 著 有《王右丞集》2、总体把握诗歌的情景.第一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树木繁茂, 空气清新,高山寂静,宛若世外桃源第二幅“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第三幅“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第四幅“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第五幅“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3、结合插图,学生自由背诵4、集体背诵,分组背诵,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