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重学生主体 提高课堂效率.pdf
2页新课程提出:让学生的主体得到充分发 展,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统一的人,作为主体, 他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是自我学习与 自我管理的主体,是自我改造与自我发展的 主体作为客体他即是教育者改造和塑造的 对象,也是自我改造、自我塑造的对象作为 被改造和塑造的对象,他不是消极被动的, 而是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即他是根据 自己的爱好、兴趣、追求来选择教育影响,并 内化自己的身心发展内容这就意味着,学 生是作为一个能动的个体参与到教育过程 中的,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地教导, 更不仅仅是接受教师给予的知识 一、转变观念 教育形势在发展,教育的内容在不断的 丰富,教育的对象每天都在变化,要使自己 的教学理念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就要 不断地进行思考,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准 确有效,更符合具体实际高效课堂应该让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放手给学生去 做的老师坚决不代劳,要有足够的胆识和气 魄,敢于冒风险,又要努力减少失误 首先,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好坏 老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能力,以发 —.40— 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相信他们能行如果 老师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事先明确其学 习目标,布置给他们任务,教授他们学习方 法,委任重任,那么,他们在使命感的驱使 下,立即会调动诸多感官机能去咀嚼、模仿、 反馈。
有了这样主动积极的学习过程,长期 下去,班级里每一个学生都会把课堂当作舞 台,在上面尽情展现自己最完美的一面,感 受成功喜悦,体验快乐成长 其次,课堂改革不能指望立竿见影有 很多时候,过分追示显现的教学效果,常常 会陷入急于求成的地步不少老师认为,学 生讲得再好,也抵不上老师的高屋建瓴和高 瞻远瞩,长期让学生主宰课堂肯定会延误教 学进程,导致学生成绩下降其实,现代社会 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合作意 识的人才,是能适应风云变幻环境的复合型 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的应试产品著名科 学家钱学森老人发人深省的“世纪之问”直 接冲击教育工作者的心灵,逼迫我们去思 索:如何在学生成长关键的十几年内,凭借 课堂这一载体,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能力 的人才?这个问题是摆在教育工作者眼前的 头等大事!山东省地处偏僻,条件简陋的杜 郎口中学坚持走课堂改革之路,真正体现了 学生主体作用,焕发了课堂生命活力,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骄人 的业绩,吸引了全国乃至国外教育同行的目 光,这是坚持课改的有力证明或许,学生的 成绩在短期里不会提高,基至下降,但从学 生终身发展来看,长远利益定是远远大于眼 前利益的。
再次,要关注班级里的弱势群体我们 老师为了节约课堂时间,加快授课进度,常 常会把问题、任务交付给优秀生和中等生去 完成,而忽略了后进后其实,就课堂效果而 言,只有那些“后进生”的学习权益得到保 证,能力得到提高,知识得到相长,学生整体 成绩与群体素质才能水涨船高因此,课堂 上要把时间、空间多让给那些基础差,自觉 性差的学生,让他们完成那些力所能及的任 务,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以尊重、 维护他们在学习中应享有平等的地位把 “能自律”、“勤发言”、“学有得”作为考查他 们的标准让他尽量发挥自己的一切潜能, 从各个方面得到锻炼,从自卑,被冷落的心 理阴影中走出来,融人到集体这个大家庭 中,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育实践中,一方面要明确学生的客 体属性,即学生是教育实践的客体,是被改 造和塑造的对象,这是教育实践的规定性决 定的,也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和青少年的身心 发展规律决定的因而教师把学生当成是自 己改造和塑造的对象是对的,但不能因此忽 略其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应确立学生的主 体地位教育这种实践活动与其他实践活动 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 的人,他不仅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 时也进行自我改造和塑造,因而他是自己改 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 位,承认学生的独立的人格,是培养学生独 立自主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前提任务型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教学 新局面的支撑点,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 课程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 参与主体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教学 时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创造学习气氛,同 时还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设计好主体活动能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 其中并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交 流活动,启发他们的想象和创造思维能力是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 三、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导演 尊重学生,给学生自信教师尊重学生 可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这种满足可以 化作一种强大的推动力,一方面可以激发学 生奋发向上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 对教师的信任,使师生的感情倍增亲其 师”是“信其道”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让每个 学生都相信自己能够成才,给他们一种良好 的“心理定势”,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将教师 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学习需要,使他们能积极 地主动学习;同时运用“心理互换”的原则, 给学生以民主的自由发展空间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 的角度去体验,去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 寻求易于接受的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 讨论,以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学生 在平等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知识,体验到参 与学习的乐趣。
四、用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 兴趣的培养和发展能使学生产生高昂 的学习情趣,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动机,而且还能 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高效学习的目 的教师运用活动教学,创造各种有趣、直观 的活动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寓教于 乐”,使之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如我在 汽车构造教学中就通过生活中汽车的维护 保养、汽车维修案例分析等来激发学生学习 汽车的兴趣这样,学生们会从对书本知识 的兴趣转向对实际生活的兴趣,保持浓厚的 兴趣和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更新层次知 识奠定基础 五、创造学习气氛设计主体活动,激活 主体意识 通过各种活动,可以给学生营造一种学 习、应用的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 六、提供学生自由发展空间,教师当好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首 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让学生 充分发展思维活动,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同 时,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对某 种只是思考和再认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 中,应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自己组织 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充分发挥其 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问 题要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对学生的大胆质 疑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心里充满对知 识的好奇和渴望,让学生在质疑中求索,在 争辩中明理,在合作中进步。
七、优化教学环境是关键 世界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指出:教育 即解放,解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 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了适应学生的 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笔者认为还应该从 三个方面来优化教学环境 (一)创建学习小组 把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搭配开来, 以小组为单位,对桌而坐,八个人一小组有 些老师认为这样的座位安排会致使学生注 意力不集中,讲话人数多,破坏课堂纪律,影 响课堂效果笔者认为这就需要老师事先做 好大量细致的工作,制定周密的考查机制,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树榜样,抓典型, 实行加减分制,一周一评比,看哪些同学得 分状况好,哪个小组处于领先位置这样可 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意识,使学生增 强使命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小组内成 员结队帮扶,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分享 资源,优等生通过与对手切磋,增添了新鲜 血液,通过对薄弱生的帮扶更好地把握知识 的本质规律小组合作实现了优等生的自 尊,中等生的自强,薄弱生的自信,合作双 赢,皆大欢喜,教学环境得到了优化 (二)增强黑板块数及利用次数 【教学研究1 黑板是学生用笔来表达自己学习成果 的平台,是建立自我反馈和知识训练及巩固 的阵地,是产生自信,增强学习能力的载体。
充分例用班级里的前后黑板,在教室左右墙 壁增加悬挂式黑板,由于它们的“易见”性, 老师和学生能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 疏漏和错误,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与反思笔 者在检查家庭作业,讲授重点句型,完成随 堂练习,进行课堂反馈时,常常一次就是让 十几个同学同时到黑板上展示答案,然后让 另十几个同学到黑板上进行批改,再针对展 示的内容进行点评,点拨,效果非常的明显 此外,前后左右黑板的交替使用,也避免了 学生座位安排的困饶,不存在座位的好差问 题,同时也便于学生互动,随时随地的展示 所思所想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 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 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快乐等各种情感体 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 学习与思考,使学习成为一个充满活力与激 情的活动现代信息技术微机系统能将数 字、图片等直观展示出来,给学生提供可感 的形象,能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使 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 认识活动中,从而产生无限的学习热情与动 力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上每个 学生家都拥有一台电脑老师在布置学生任 务时可增加一些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关的内 容,让学生动手去搜集有关信息,制作简单 表格,下载歌曲,影像资料,自己动手编辑文 字,绘制图片等,培养他们运用现代信息技 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以及获取 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真正意义上 的“教育平等”,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讲者,感 知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自己动手的学习主 体,提高课堂效率。
八、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容忍标 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 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给学生 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只有这 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 分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在可能的条 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和机会,让 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 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比如, 可以提供条件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来学 习,给学生呈现应用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 问题等 【作者单位:盐城市亭湖小学江苏】 —.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