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外国文学—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3977948
  • 上传时间:2018-09-06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38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形成条件 : 现实主义文学是资本主义制度 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 1.社会 基础: 19 世纪初,错综复杂的 阶级矛盾, 资本主义新秩序下, 金钱主宰一切的冷酷现实,使 欧洲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对现 实由不安到失望,不满情绪日 益加深,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应 运而生并迅速发展2.哲学和 自然科学基础: 19 世纪中后期 产生的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学 说都很丰富哲学有黑格尔的 辩证法、费尔巴哈的“人本学 说” 、孔德的实证主义、尼采的 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 析学等,自然科学成就则有细 胞学说、能量转化学说和进化 论这些成就从整体上启发人 们用比较客观的眼光观察并研 究世界,探求表现现实的新方 法,极大的促进了现实主义文 学的发展 艺术特征 : 1.追求艺术的真实模 式,强调客观真实的反映生活 2.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3.人道主义精神4.现实主义以 叙述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 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欧美各国 现实主义特点:法国 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 地三四十年代的法国现实主 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 资产阶级的矛盾及资产阶级内 部矛盾为主,表现出对现实的 强烈批判性和揭露性。

      批判锋 芒由强到弱,与浪漫主义共同 发展 英国:产生于30 年代,到四五 十年代达到繁荣,70 年代后逐 渐衰落主要表现了劳资矛盾 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 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 色彩浓厚 俄国 :形成于 19 世纪 30 年代, 五六十年代不断发展,70 到 80 年代达到鼎盛阶段,20 世纪初 逐渐衰落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的批判锋芒直指沙皇专制统治 下的封建农奴制,具有很强的 革命性、战斗性和民主倾向 (普希金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 人,塑造俄国第一个多余人形 象) 美国:真正形成于19 世纪 80 年代,这和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较晚有关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往往从民主主义理想出发批判 资本主义罪恶,反映劳动人民 的不幸遭遇,追求自由平等的 理想,具有较强的民主性和人 民性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开 了美国文学史上心理分析的先河) 自然主义: 产生于 19 世纪下半 叶的法国,龚古尔兄弟是其倡 导者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传 至欧美和世界各国自然主义 受到实证主义、遗传学和决定 论的深刻影响它的哲学基础 是孔德的实证主义, 实证即“实 在、精确”泰纳提出“种族、 环境、时代”三要素的论点。

      思 想特点:1 它继承了巴尔扎克、 司汤达及福楼拜的现实主义观 点,将写真实和客观性视为文 学创作的首要条件 2 接手了巴 X 描写一段历史时期,反映整 个社会的成功经验3 机械地将 自然科学理论搬到文学创作 中,从生理角度表现人,特别 是以遗传学观点去解释人行动 的原因艺术特点: 1 力图巨 细无遗地描绘现实,排斥想象, 给人以实录生活和照相式的印 象 2 忽略典型的创造,注重群 体写照3 开始淡化情节,主张 按“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 唯美主义 :康德哲学是其理论 基础,他提出“无目的之合目 的性”繁荣美感学说思想艺 术特点: 1 认为艺术与政治、 道 德无关,超脱一切利害关系, 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 2 提出 艺术是心灵的故乡3 主张艺术 超然于现实,生活应追随模仿 艺术代表人物:王尔德影响: 在艺术上开拓了美的领域,扩 大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对形式 美和美感的独特性的强调有一 定的参考价值,但片面强调美 的超功利性,过分重视形式, 忽略了内容,将艺术与生活割 裂开来 “多余人”:指俄国19 世纪前 半期文学中的一组贵族分子形 象他们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 找不到自己的社会位置,不满 现实,却又不最初能挺身反抗 社会。

      想干一番事业,却又没 有实际行动,由此成了整个社 会多余、无用的人最初见于 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中, 赫尔岑在评价奥涅金时,称他 为“多余人”,以后,这个词就 专指一种人物类型,并形成了 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模式 俄国小人物 :指活在城市底层 的劳动者、小公务员、破产贵 族,平民知识分子等,身份有 马车夫、看门人、妓女等,他 们社会地位卑微,经济状况贫 困,精神压抑,处于被侮辱与 被损害的地位小人物是贵族 阶级没落,城市兴起和城市贫 困的产物普希金的《别尔金小说集》开创了俄国文学写小 人物的传统, 形成小人物模式司汤达《红与黑》:19 世纪现实 主义的奠基作他的作品艺术 上,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自觉运 用心理分析的小说家,他的心 理分析被称为心里独白, 1 以科 学的冷漠态度去分析人物心理 的活动2 采取客观的叙述方法 3 风格极其纯净、 简洁 3 擅长心 理描写,他的心理描写是显意 识层次的心理思维,只涉及头 脑和感情的理性分析,因而显 得理智,冷静,充满逻辑) 巴尔扎克 :人物再现手法(即 在不同的小说中人物反复出 现,以表现他们的不同生活阶 段和侧面,最后构成这个人物 的整体能使各部作品联结起 来) ,影响了左拉的《卢贡·马 卡尔家族》的创造。

      《人间喜剧》 的编年史小说艺术: 1 最突出的 特点是重现时空结构从时间 结构看,它所强调的时间是历 史时间,注重交代确认的时间 日期,故事时间与历史真貌相 合 2 全景描绘 巴 X《人间喜剧 》是“包罗万 象的社会史” 原因:1 反映了资 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 家史 2 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 衰亡史3 描写了一幕幕惨剧, 均围绕着争夺金钱展开的(如: 《高布塞克》,夏倍上校等)创 作时法国的历史背景: 1 贵族日 益没落2 资产阶级日益成为社 会的主导阶级3 金钱日益成为 社会主宰性力量 福楼拜 : 《包法利夫人》农产品 展览会(法国国力的缩影) :共 时叙述,效果:双向否定,情 爱对话穿插在颁奖中,是对他 们爱情的否定,也是对当时法 国经济、国力的否定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多声部” 小说:作家在小说中提供了多 种声音、音调,使得小说具备 了一种新的品格在《罪与罚》 中,拉斯科尼科夫的“哲学”, 索尼娅“东正教观念” ,卢仁的 极端个人主义等每一个人物 都成了直抒己见的主体,作品 人物的意识成了一种可称为 “他人意识”的东西这就是 “复调小说”的内涵和表现形 态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 尼娜》的心理描写1.注重于人 物心理活动、变化的过程,体 现出“心灵辩证法”的主要特 点,在描写安娜心理过程中, 侧重于展示其情感与心理矛盾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她一方面 厌恶丈夫,另一方面又怀有愧 疚之情。

      一方面憎恨上流社会, 另一方面又依恋这种生活条 件作者将其内心的爱与恨, 希望与绝望,欢乐与痛苦等矛 盾而复杂的情感与心理变化详 尽的描述出来,从而使这一形 象富有艺术感染力2 善于通过 人物的外部特征来揭示其内心 世界,一个笑颜,眼神(衬托 人微妙的心理变化,使人物更 为真实),动作都成了传达心灵 世界的媒介3 通过内心话语的 描写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 界拱顶结构”:表面看, 安娜的爱情悲剧和列文的精神 探索两条主线平行独立地发 展,缺乏内在联系,但实则巧 妙地联结在一起首先,小说 两主线间穿插了奥博朗斯基和 道丽的家庭生活这条中间线, 在外部结构上构成了两条主线 的拱顶结合处其次,小说运 用人物向心对照法沟通了两主 线的内在联系忏悔意识 (个 人思想矛盾和自身忏悔情绪的 表现《战争与和平,复活, 》 ) 托尔斯泰创作最突出的特点: 全景式的 史诗性 叙事艺术这 不仅表现在他小说材料广泛, 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叙述 具有多层次性上,还表现在能 真实地展现现实生活中人的内 心世界的千变万化上场面广 阔,气势,人物众多,( “阿尔 扎玛斯的恐怖”预示托X 精神 危机的来临) 开明地主立场,幻想以改良办 法协调地主和农民的关系,改 善农民处境。

      《复活》宗法制农 民立场波德莱尔:现代派的鼻祖,象 征派的先驱1,主张以丑为美, 化丑为美2 提出了通感理论 《恶之花》象征派代表:兰波, 马拉美(领袖),魏尔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