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质疑的研究课题- 梅县丙村中心小学.doc
7页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质疑的研究课题申报书丙村镇中心小学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概念的界定①生本理念: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提出: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课堂具体表现形态为——“四突出” 、 “三转变”和“四个基本流序” “四突出”即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 “三转变”即变教师灌输式的教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使学生获得学习动力;变“听懂了”为“学懂了” 、 “会学了” ,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变“他律”为“自律” ,使学生获得自信、自尊,激发内在的学习潜能 “四个基本流序”即学生先学;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总结和巩固②有效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心理学研究表明, “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随之产生。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困惑,提出问题,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和强烈的内驱力,驱动学习动机,从而有效积极调动思维去探索并在探索过程中发展思维,打开智慧之门2、课题的由来:通过廊坊市《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的初步探究了解,我们对本课题的界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认为“生本理念下小语教学中有效质疑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要从理论上提高认识,转变理念,认真学习与探究,提升自身素质二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进一步探究“生本理念下小语教学中有效质疑的研究” 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和方向,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明确了分工,从而增强了课题研究实施的可能性3、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长期以来,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以牺牲学生的生命为代价来提高“质量”的教育现象,结果学生学习成绩上去了,身体质量却下来了,心理素质下降了,道德修养淡化了, “高分低能”的学生越来越多课堂上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课堂效率低下概括起来,表现出“五多五少”的现象,即:教师无效的组织活动多,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少;课堂上预设的活动多,生成的活动少;教师组织检查活动多,有价值的引导活动少;单纯追求完成任务的活动多,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少;单一的教学资源多,丰富的有文化含量的教学资源少。
于是只能兴“加时之风” ,靠“补课” ,搞“题海战术” ,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课堂上,教师在课堂上淋漓尽致的自我展现,其实是以“喧宾夺主”的方式,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权、发言权和自主探究权,将本来充满智慧潜能的学生降格为一部接受器,从而异化了教学的“本质” ,导致了长期以来高耗低效的学习状态而生本高效课堂是以学生是否学得积极、学得高效、学得轻松为主要评价标准一堂成功的生本课,大部分时间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小组讨论、交流发言,最后获得的课堂;教师以不见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学生潜能迸发的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以最少的语言开启学生的智慧闸门,以适时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潜能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愉悦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及能力,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中之重的责任及任务这并非时髦,而是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人,语文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把课堂视为在教学情境中师生共同创造的能够丰赡精神世界的魅力场,是师生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生命体验质疑,正是使学生活动处于一种开放状态的课堂教学实践机智,它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之迈向交流、合作语探究;它搭建了学生知识探索与精神建构的平台,使生命的责任感与丰富性归于学习。
鉴于此,以生本理念为指导,以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改革为核心,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生本理念下小语教中有效质疑的研究”这一实验课题便应运而生了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思路1、课题研究的目标生本理念下,通过学生的质疑探究的指导,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加快把知识转化成语文素质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 、生本理念下,通过培养学生的生疑、质疑、善疑、解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质疑水平2) 、探索生本理念下小语教学中有效质疑的研究的教学模式,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质疑创造条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扩大学生课堂参与效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率3)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2、课题研究的内容(1) 、在生本理念下,建立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的兴趣运用好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学生能大胆设想,敢于质疑要让学生敢提问,要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疑虑,让学生大胆地问,毫无顾忌地问,凡是提问,不管好与坏,不管对与错,均应给予肯定和称赞2)、在生本理念下,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抓住关键处提问,向“教科书”提问,向“真理” 、 “科学结论”提问,并鼓励学生不能“浅问辄止” ,而应刨根问底,多角度地思考,多方位地发问其次,要鼓励学生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所谓有价值的问题,就是通过表象看到实质的问题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往深入想,不浅尝辄止教师要在质疑上舍得花时间,绝不能走过场,搞形式,而应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学习提问,学会质疑3)、启发学生再次质疑起疑—质疑—解疑—再起疑—质疑—解疑……启发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在解疑结论中再次产生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并不是代表着结束,一节课的学习并不是因为下课而代表着本课内容学习的结束,鼓励学生再次发现问题,再次探究3、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对比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等方法来进行本课题研究1) 、对比实验法:同班级对比实验为促进语文课堂中学生有效质疑的研究我们将尝试应用“课堂教学评估表”来进行对比,分析实验效果2) 、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课题的研究分析、总结和反馈工作加强档案资料积累3) 、调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研究成果,通过试卷分析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在本课题实验中,我们准备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如:采取学习名师、专家先进经验,听取名人专家讲座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等形式,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增强对课题的研究能力,加快对课题研究的步伐另一方面,我们确立了“围绕质量抓课题,围绕课题抓教研,围绕教研抓课堂,围绕课堂抓教师”的教学改革思路我们准备通过开展“磨课、说课、集体备课、课例研究等活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我们通过在“引路课、观摩课、研讨课”等形式,在课例研讨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教学水平4、课题研究阶段,本课题拟分以下几个阶段开展研究:第一阶段:制定研究方案(2011 年 6 月——2012 年 7 月)这一段的主要任务:①搜集相关资料,②学习提高认识,③制订实施方案第二阶段:研究实施(2012 年 9 月——2013 年 9 月)本阶段主要任务:①2 初依据方案有秩实施, ②中旬调查问卷,总结、③底组织开题报告,④反思现行教学、现行教学观摩,⑤重视案例分析、合作交流,⑥ 磨课、研课,⑦总结反思第三阶段:课题的总结(2013 年 9 月——2013 年 12 月)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整理研究资料,反思总结,撰写实验报告,验证结论。
三、研究基础:本课题研究是在我校教育教学综合评估荣获县教育教学先进单位主持人张长根主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曾在县代市课题结题会做经验交流并得到与会同仁的一致好评他撰写的《关注语文课堂聚焦有效教学》在国家级、省级征文活动获奖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课题的研究得到镇、县领导的大力支持课题主持人张长根主任从事学生管理多年,并长期主抓教学研究工作,具有很强的管理经验和实验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均为学校骨干教师,多年来从事课堂教学研究,尤其语文教学成绩更为突出,曾多次在县镇做公开课、观摩课他们讲学习,爱钻研,努力创新,追求卓越,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本课题组成员既有从事语文教学多年的中年教师又有年轻有为积极进取的青年教师课题研究的参与者均为大专学历学校备有电子备课室、农村远程教育接收室、播放室,学校图书阅览室,为教师学习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资源课题成员准备筹集资金购买课题相关的光盘、书籍学校为课题组成员提供了录音机、电视机、摄相机等,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课题组成员将计划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学习研讨与活动,优先组织外出参加各种业务培训我们按计划有步骤稳步扎实推进,确保课题顺利实施。
五、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李伟(课题负责人):负责本课题组织形式的安排,学生主体有效质疑参与课堂活动的策略研究,撰写结题报告温带宏(课题参与人员):制约课堂有效性因素分析的调查及协调课题组人力、物力、财力的和谐健康、有序地发展黄秀清(课题参与人员):个案内容的选择,实验班的确定,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研讨张爱琴(课题参与人员):负责实验班教学的实施,撰写教学简案,课前课后交流研讨,撰写论文刘胜金、翁映红、谢利妮(课题参与人员):负责课题相关理论整理与课题信息发布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