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级审计师理论例题.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60424157
  • 上传时间:2023-09-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01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级​审​计​师​资​格​考​试​理​论​例​题第一章 审计理论研究的意义与原则 正确认识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对于推动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要试述审计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国家审计理论研究应把握的原则 (一)为什么要进行审计理论研究(总结审计实践的客观需要;审计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前提;有助于提出正确的审计指导原则) (二)应从什么角度把握指导国家审计理论研究的基本原则(要有政治视角;要有法制观念;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审计本质的问题,有很多观点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是受托责任论的观点,即审计的本质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请对这一论点进行论述 (一) 受托责任关系的概念 所谓受托责任关系就是指资源占有人与资源经管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委托管理与资源受托经管关系,以及资源经管人与其资源经管执行人之间所形成的资源受托经管与执行资源经管关系受托责任关系是众多社会关系的一种受托责任关系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资源占有人占有的资源数量巨大,以至于自身无法有效经管这些资源,因此才将资源委托给他人经管,形成受托责任关系 (二) 作为审计产生的发展动因的受托责任关系至少应包括的特征 对于作为审计产生与发展动因的受托责任关系至少应包括如下一些特征:(1)资源经管权由委托方转到受托方,资源经管权的转移是受托责任关系的核心与本质内容。

      2)受托责任关系的确立意味着委托方给予受托方权利、受托方对委托方承担一定义务与责任关系的确定受托方运用被给予的经营权,有义务经管好所代管的资源,并向委托方报告履行经营责任的情况3)受托责任的内容必须能够明确下来,并通过法律、规章、契约等有效形式加以体现,使其能够具体运作4)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应该加以计量,以使受托方能够报告责任履行情况,委托方能够评价责任履行情况例如,受托方经常运用会计计量手段,并以会计报表形式报告其履行责任情况,委托方则依据会计报表给予评价,以便确定或解除受托方的经管责任 (三) 为什么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受托责任关系是资源占有人实现对资源的有效管理与使用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而审计则是受托责任关系能够顺利实现的必要手段和保证机制由于资源占有人将资源经营权委托给受托人之后需要对其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由于资源经管人受托经管资源占有人的资源后需要向委托人证明自己有效管理和使用资源的情况,以解脱自身的经营责任,这都需要有一个具有独立身份的第三者加以检查和评价而审计人恰好独立于受托责任关系双方当事人,又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因而可以对受托人履行责任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证明。

      因此说,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和根本动因根据上述分析,可以见审计理解成是由独立的第三者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和证明 (四) 为什么说审计的本质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 受托责任关系反映了受托人的社会需要,而委托人的社会需要在层次和水平上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和提高,因而受托责任关系的外延也总是在不断的演变受托责任的性质有原始的受托财产保管责任扩展到受托经营责任;内容由受托财务责任扩展到受托管理责任;范围由对特指的委托人责任扩展到非特定的委托人的社会责任而受托责任关系外延的变化导致了审计的发展、变化和创新,因为它要保证对受托责任的有效监督和证明从这层意义上说,审计既在受托责任关系基础上产生,又随受托责任关系外延的演变而不断深化和发展 受托责任性质、内容和范围的变化导致了审计类型和审计内容的变化发展,但不论审计 五一长假除了旅游 还能做什么? 补习 美容养颜 家庭家务 加班须知 类型和审计内容如何变化,审计的本质都没有变,都是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无论是传统的财务报表审计,还是现在经营审计、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直至后来的经济责任审计、资源环境审计,都是从不同角度或方面对受托责任方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检查和评价。

        第三章 审计环境及其对审计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影响并改变着审计的范围、内容与方式、方法,推动了审计的发展,同时也对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试述信息技术对审计产生的影响 (一) 信息技术对审计业务范围的内容和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由计算机处理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通信技术广泛应用使得整个世界“变小”,不仅信息处理的速度加快,所有的信息使用者几乎要求获得实时的、可靠地信息,以便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产生伊始就以“提高信息可靠性”为使命的审计职业来说,面临着更大的社会需求审计的业务范围和内容从传统的财务把表或其他管理方面的“有形”信息扩大到了信息处理系统的安全性、完整性及其内部控制等“无形”的技术领域近年来开始的信息系统审计就是审计业务范围和内容发生变化的重要标志 (二) 信息技术对审计方式、程序以及审计项目管理产生的影响 审计的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不断发展变化我们知道,传统审计的主要方式是手工查账随着计算机在数据处理系统中应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审计人员欲对信息进行审查和评价,必须首先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否则,无法实现对财务或非财务信息进行审查和评价,真正意义的信息系统审计出现了。

      随着电子商务的全球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许多业务的处理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联网审计成为审计的主要方式之一 信息技术对审计的影响也体现在审计证据方面传统的审计证据是“有形”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即使是存储的在磁盘上的信息至少是“可读(可理解)”的而信息技术条件下,很多审计证据都以数字形式通过计算机或网络进行存储或传输,可能是某一瞬间计算机或网络产生的操作记忆,是由特别的符号和代码组成的记录,这些电子证据不仅对于一般的审计人员“不可读(不可理解)”,而且需要专门的计算机取证技术进行分析才能取得由于电子证据的特殊性,其获取、存储、传输和分析都需要特殊的技术手段和严格的程序,否则,难以保证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由于审计内容和审计证据形式的变化,传统审计的程序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否则难以实现审计目标仅就调查了解内部控制一项来说,信息技术环境下内部控的内容与传统内部控的内容有很大不同,审计人员就必须采用不同的调查和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序,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正是由于审计方式、方法、审计程序等方面的变化,审计项目的管理和控制的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迫切要求审计职业界及时出台相关的审计准则和指南,以规范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

       (三) 信息技术发展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哪些更高要求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我们的被审计单位越来越多地依赖信息与通信技术进行业务处理,审计人员必须知道如何运用技术运行他们的业务并且达到单位目标,如果审计人员没有这种理解,他们就无法履行自己的职责我国国家审计署在信息化建设之处就曾经指出,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开展信息系统审计也好,以联网方式进行审计也好,都需要审计人员至少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 除知识、技术方面的要求外,信息时代的审计人员还必须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第四章 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 1、审计组织体系是由多种类型的审计组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整体不同国家审计组织体系的构成及相互关系存在差别请论述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特征 (一)我国审计组织体系的构成及各自侧重点(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 (二)我国的审计组织体系的主要特征(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平行结构的内部审计机构占主导地位;政府监督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社会审计组织管理体系;国家审计机关对其他审计组织的指导、监督关系) 2、我国地方审计机关采用双重领导体制,审计业务以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

      请说明我国对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的具体内容与意义 (一)我国地方审计机关双重领导体制的含义(双重领导体制是指对某一机构由两个上级领导机构同时进行领导的体制) (二)地方审计机关审计业务以上一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的内容 (三)我国对地方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的重要意义 3、审计的基本特征是独立性和权威性从审计组织和人员角度,论述如何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一)什么是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可称之为审计的灵魂独立性分为实质和形式两个方面所谓“实质独立性”主要指审计师得一种精神状态,即在工作中不使自己的判断受他人左右,不受个人偏见与杂念的影响,完全客观公正地判断并形成审计意见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性”主要是指审计师的一种社会形象,即审计师在组织地位与客户关系方面应独立于会计报表编制人,从而保证审计公正客观公正 (二)如何保持审计的独立性 从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两个方面保持独立性:在审计组织方面,保证审计组织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没有经济利害关系,审计组织有充分的经费和专门独立的经费来源;同时审计组织应对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保持独立性作出规定和检查、保障机制 在审计人员方面,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在审计过程中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独立客观地进行判断和表达意见,独立提交审计报告,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预和影响。

       (三)审计的权威性来源 1、相关法律的保证即通过相关法律规定了审计的法律地位及审计结果的法律效力 2、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审计产生于受托责任关系,资财的所有者、经营者和审计主体三方面构成了审计行为审计主体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监督是经资财所有者授权或委托,并签有法律协议的,因此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审计主体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并提供必要条件 3、审计独立性独立性与权威性是相辅相成的权威性是保证审计独立性的必要条件,而独立性也是权威性的基础审计主体独立的组织地位,独立的精神状态,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社会形象,树立了审计的权威性 (四)审计如何保持权威性 为了保持审计的权威性,审计人员应注意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审计规范,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这样,才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审计的权威性   第八章 审计证据和评价标准 1、审计证据对于审计工作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试述审计证据的含义及质量特征要求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获取的用以说明审计事项真相,形成审计结论基础的证明材料) (二)审计证据的质量特征要求(充分性、适当性) 2、从历史看,审计取证模式的发展变化反映了审计学科的发展变化。

      论述审计取证模式的类别及审计取证模式的影响因素 (一)审计取证模式的三种类别 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 (二)分别说明审计目标、审计风险和审计资源对选择审计取证模式的影响 从历史角度看,上述各种模式先后产生,从技术方法角度看,各种模式也有传统与现代之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种模式对另一种模式的完全取代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其一定的是适用范围,因此,都可作为审计人员的选择 1、目标导向分析在选择审计取证模式时,首要的考虑因素应该是审计目标,因为不同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目标从历史看,账项基础审计比较适用于弊端审计或错弊审计,亦即比较适用于单一合法性审计目标;制度基础审计比较适用于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亦即比较适用于以真实公允性为首要目标的定期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则是适用于高风险领域中的真实公允性财务报表审计 2、风险导向分析从审计的发展看,早期账项基础审计由于采用详细审计方法、审计风险是比较低的为提高效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试题库(单项选择题763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的面试考试题库.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80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库.docx 2025年江苏省第十届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考试题库(200题).docx 2025年煤矿安全监测监控证考试必刷题库附答案.docx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库.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10题).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70题).docx 2025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500题).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60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试模拟试题(五套).docx 202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400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基础知识)复习题库.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20题).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90题).docx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最新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库.docx 2025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教学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复习题库(350题).docx 2025年江苏生禁毒知识网络竞赛考试题库(250题).docx 2025年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知识竞赛考试题库(200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