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2篇).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xx****3
  • 文档编号:320366058
  • 上传时间:2022-07-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1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2篇)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一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唐代·杜牧《秋夕》 银烛:银色而精致的蜡烛银,一作“红”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轻罗小扇:灵巧的丝质团扇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露天的石阶天,一作“瑶” 坐看:坐着朝天看坐:一作“卧” 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 赏析 此诗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时,一个孤寂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非常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芜的地方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其次,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孤独与无聊。

      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好像想驱逐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方弃妇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即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天阶夜色凉如水”中“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示意夜已深厚,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照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闻,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他会面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远眺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憧憬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视之中了 梅圣俞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看法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见《六一诗话》)这两句话恰好可以说明此诗在艺术上的特点一、三句写景,把深宫秋夜的景物非常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冷”字,形容词当动词用,很有气氛凉如水”的比方不仅有色感,而且有温度感二、四两句写宫女,含蓄蕴藉,很耐人寻味。

      诗中虽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宫女那种哀怨与期望相交织的困难感情见于言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凄惨命运 这首诗构思奇妙,语言质朴流畅,感情蕴藉婉约,艺术感染力很强,颇能代表杜牧七绝的艺术成就从形式和结构上看,全诗描物写景与叙事抒情相结合,呈现出灵动之姿,颇动人心魄前者旨在为后者营造氛围,后者意在为前者规范意蕴,两者相互衬托融为一体 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二 原文 唐代: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译文及注释 云物凄清拂曙(shǔ)流,汉家宫阙(què)动高秋 拂晓的云与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屹立触天空 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萧索之意清,一作“凉”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流:指移动汉家宫阙:指唐朝的宫殿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似乎触动高高的秋空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yǐ)楼 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 残星,天将亮时的星星。

      雁横塞:因为是深秋,所以长空有飞越关塞的北雁经过横,渡、越过塞,关塞长笛:古管乐器名,长一尺四寸 紫艳半开篱(lí)菊静,红衣落尽渚(zhǔ)莲愁 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 紫艳:明丽的紫色,比方菊花的色泽篱:篱笆红衣:指红色莲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块陆地 鲈(lú)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qiú) 惋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鲈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惦念家乡的菜莼鲈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真被杀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 注解及译文 译文 拂晓的云与攀在漫天游动,楼台殿阁高高屹立触天空 残星点点大雁南飞越关塞,悠扬笛声里我只身倚楼中, 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 惋惜鲈鱼正美回也回不去,头戴楚冠学着囚徒把数充 注释 凄清:指秋天到来后的那种乍冷未冷的微寒,也有萧索之意清,一作“凉”拂曙:拂晓,天要亮还未亮的时候。

      流:指移动 汉家宫阙(què):指唐朝的宫殿动高秋:形容宫殿高耸,似乎触动高高的秋空 残星,天将亮时的星星雁横塞:因为是深秋,所以长空有飞越关塞的北雁经过横,渡、越过塞,关塞 长笛:古管乐器名,长一尺四寸 紫艳:明丽的紫色,比方菊花的色泽篱:篱笆 红衣:指红色莲花的花瓣渚:水中小块陆地 鲈(lú)鱼正美:西晋张翰,吴(治今江苏苏州)人齐王司马冏执政时,任为大司马东曹掾预知司马冏将败,又因秋风起,惦念家乡的菜莼妒鱼脍的美味,便弃官回家不久,司马冏果真被杀 南冠:楚冠因为楚国在南方,所以称楚冠为南冠《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间之日:‘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悦之,召而吊之’后用以“南冠”指囚徒或战俘 创作背景 这首七言律诗是赵嘏客居长安时期所作赵嘏曾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诗人独在异乡,见深秋凄凉景象,顿生怀乡思归之情,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 这首七律,通过诗人望中的见闻,写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和羁旅思归的心情 首联总揽长平安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凉爽的云雾缓缓飘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漫而壮阔。

      诗中“凄清”二字,既属客观,亦属主观,秋意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正是这两个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写仰观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支配,颇见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作了饶有情韵的烘托这两句是说:晨曦初见,西半天上还留有几点残余的星光,北方空中又飞来一行避寒的秋雁诗人的留意力正被这景象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闲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有人背倚栏杆吹奏横笛笛声那样悠扬,那样哀婉:是在喟叹人生如晨星之易逝,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吹笛人,你只管在抒写自己内心的衷曲,却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这样地使闻者黯然神伤吗?这一联是赵嘏的名句据《唐诗纪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此称赞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楼”杜牧如此激赏,唯恐就是由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原因 颈联写俯察夜色褪尽,晨光大明,眼前景色已是历历可辨: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一丛丛似开未开,仪态非常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一朵朵红衣脱落,只留下枯荷败叶,满面愁容紫菊半开,红莲凋谢,正是深秋时令的花事;以“静”赋菊,以“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拟物作人,不仅形象传神,而且含有深厚的主观色调。

      这与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借菊之憔悴写人的愁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目睹眼前这憔悴含愁的枯荷,追思往日那红艳满塘的莲花,使人不禁会生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的伤感;而篱畔静穆闲雅的紫菊,俨然一派君子之风,更令人忆起“采菊东篱下”的陶靖节,油然而起归隐三径之心──写菊而冠以“篱”字,取意就在于此 上面三联所写早晨的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无不触发着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末联则抒写胸怀,表示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诗人说: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也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事,表示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下句用春秋锺仪事,“戴南冠学楚囚”而曰“空”,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 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凹凸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改变特殊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景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心情,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示意;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爽。

      秋夕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2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