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四 年 级 必 读 古 诗.doc

33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37842778
  • 上传时间:2018-04-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6.50KB
  • / 3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四 年 级 必 读 古 诗诗 名作者页码诗 名作者页码观书有感朱熹采练曲王昌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登幽州台歌陈子昂过故人庄孟浩然竹里馆王维易水送别骆宾王春望杜甫登高杜甫画眉鸟欧阳修示儿陆游三衢道中曾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别董大高适塞下曲卢纶望洞庭 刘禹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夏日绝句李清照乡村四月翁卷墨梅王冕石灰吟于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寒食韩翃浪淘沙刘禹锡商山早行温庭筠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舟夜书所见查慎行观书有感南宋 朱熹(xī)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朱子的这首《观书有感》为古今学界和民众所广为引用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每次读书总有新领悟,如同有源头活水来,其乐无穷,激励人博学知书,精深学问译文】: 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其实这首诗是诗人借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来比喻读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huàn)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释】: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 “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 ”这里化用其意 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现在四川崇州城阙:帝王居住的城,这里指长安阙,原意是宫门前的望楼辅:护卫三秦: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项羽灭秦后,把战国时期的秦国故地分为三部分,分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因此称为 “三秦”风烟望五津: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茫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此则泛指四川宦游:出外做官海内: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比邻:并邻,近邻无为:无须,不必歧路:告别的地方沾巾:挥泪告别译文】: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 风烟滚滚,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过故人庄唐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译文】: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简析】: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黍 shǔ :〔黍子〕一年生草本植物三、考题:1、《过故人庄》中描写田园风景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2、.《过故人庄》中描绘山村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表现诗人对田园的喜爱之情的诗句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3、《过故人庄》中写山村风光的对偶句 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4、唐朝山水诗派代表孟浩然的《田家元日》诗则透着强烈的农家情结:“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让人联想到作者的名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后代诗人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诗句,都不能不说受此影响易水送别唐 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起句“此地别燕丹 ”,这里就是荆轲与燕丹告别去刺秦王的地这里就是荆轲与燕丹告别去刺秦王的地方啊!方啊!五个字饱含激情,点出时间、地点,并将诗的主人公推向了前台虽未明确点出荆轲,实际却是站在荆轲角度说话继而用一个典故,饱含深情地忆起这场悲剧的一个壮烈场面:“壮士发冲冠”,生动而传神地再现了当时燕丹及其宾客白马缟素送荆轲的情景,高渐离击筑,宋如意与之相和每个人都怒发冲冠每个人都怒发冲冠 ,,泪流满面泪流满面荆轲诵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义无返顾地登车而去几句丰富形象鲜明的诗句 ,将读者带到远古的历史事件中。

      紧接着,诗人的笔锋陡转,又将读者带回了现实:“昔时人已没 ”,古代的英雄豪杰已经不在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已经不在了,逝者如斯夫,可是“今日水犹寒,结句自然而又意在言外物是人非,易水依物是人非,易水依然如故的流淌着然如故的流淌着,一个“寒”字,却增添了几许肃然、凛然,移情于景,阐明和拓深了主旨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比原句更显含蓄雅致读起来给人“悄然动容”之感荆轲刺秦有勇无功之事历来是诗人咏怀的热点而骆宾王这首绝句,寥寥二十个字,感人至深荆轲刺秦王之事 ,是人尽皆知的因此骆宾王作这首诗,并非为了叙事,而在于以景寓情如结句,情景交融诗中意象跳跃较大,但脉络清晰流畅,从始至终,一气呵成平易中见工巧可看作是骆宾王“坦易”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正如清毛先舒在《诗辩坻》中所评论这首诗说:“临海《易水送别》借轲、丹事,用一‘别’字映出题面,馀作凭吊,而神理已足二十字中而游刃如此,何等高笔!”这首诗题为“送人 ”,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 ,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

      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作为送别诗的一格,这首绝句可说是开风气之先吧 【简析】:这首诗是骆宾王咏荆轲的,正像贾谊凭吊屈原一样,是从其类以见志的 骆宾王本是才高志远的人, “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 ”,自命其才志不在申包胥、张子房之下却落得“失路艰虞,沉沦下僚”,甚至入狱失去自由他的“积愤”是蓄积已久的早在永徽年间,马戴、裴行俭任吏部侍郎时,负责选拔官吏裴行俭认为“四杰”浮躁浅露,并断言他们“才名有之,爵禄盖寡 ”这句断言几乎决定了他们日后的悲惨命运 骆宾王在裴的幕府中,自然不被重用当他身临易水送客时,对“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的荆轲的敬佩之心就油然而生 ,并因此恨不逢 “燕丹 ”诗人作这首诗,是想借咏怀古人而委婉含蓄地表达久积于胸的郁郁不平之心 登 高唐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zhuó)酒怀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简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kuí)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颔(hàn)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渚:指水中小块陆地示示 儿儿南宋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注释】:1. 示儿:给儿子们看2. 但:只3. 九州同:祖国统一4. 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5. 家祭:对祖先的祭祀6. 乃翁:你的父亲 译文: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简析】: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zhū)萸(yú)少一人注释】: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2.忆:想念3.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6.逢:遇7.倍:格外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9.茱萸(zhū yú ):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语译】: 我孤独的流落到他乡客居,每逢佳节良辰就更加思念亲人,今天是重阳节,我知道兄弟们一定都去登山避邪,而每个人的身上也都系着茱萸袋,却单单少了一个我 【简析】:这首七言绝句是王维十七岁时所作的,从他这首诗中,我们不难体会出当时他客居他乡的那份辛酸十七岁的作龄,通常还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然而王维已身处异地,怎不令他伤感?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塞塞 下下 曲曲唐 卢纶月 黑 雁 飞 高,单(chán) 于 夜 遁(dùn) 逃欲 将 轻 骑 逐,大 雪 满 弓 刀注释】: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2.月黑:没有月光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4.遁:逃走5.将:率领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7.逐:追赶 【简析】: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 “月黑雁飞高”,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