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最详细最实用.docx
13页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设题方式:(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⑵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 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构造效劳的1、为形象效劳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2、为意境效劳能营造出确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效劳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效劳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表达技巧的种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建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实行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特别广泛,简洁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构造技巧的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构造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第一类、表达方式: 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依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须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争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验或事情的发生、开展、改变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务、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争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抒情:表达作者剧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干脆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抒情方式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一)、鉴赏诗歌的描写手法• a、描写角度: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b、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c、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虚实结合3、动静结合 4、点面结合5、白描 工笔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正面描写 :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侧面描写: 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光明,看到的越光明,反映雪也就越大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衬托雪大• 《陌上桑》•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的反响来衬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2、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及想象的景、事互相衬托,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景: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已逝之景: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验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想象之景: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得到延长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诗中的“野草”、“夕阳”、“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都的繁华是虚景我们从中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芜无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 塞上听吹笛 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黄昏,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识的《梅花落》曲调啊! 三、四句以实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家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陇西行四首(其二) 陈 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第三句实写战场的惨烈场面,第四句虚写亲人的思念这一虚一实形成显明的比照,产生了剧烈的悲剧效果。
l 解答这类手法的思路是:首先指出实写什么景或事,虚写什么景或事,然后指出它们如何互相衬托、交织一起表达怎样的情感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问: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分析: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两句写诗人此时的孤寂,是实后两句写家人围坐灯前,议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人,是虚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议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两句是对将来团聚时的华蜜想象那时诗人返回家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华蜜快乐1)定义(虚实的内涵)总体说明:虚实结合是古典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换言之,就方法而言,具体为实,简单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实结合,可以给人以无穷的想象和回味,也可以使诗人的感情表达得更深厚而充分在诗歌观赏中,虚及实是相对的分类说明:所谓“虚”,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局部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等感觉捉摸到的局部;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例2:《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例3: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簇新奇妙,让人回味例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例5:《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2)“虚”的三类内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1:《梦游天姥吟留别》:【析】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射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奇妙的图景,图景的奇妙反衬出现实的黑暗例2:李白《蜀道难》:【析】以虚写实,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建出了让人惊羡不已的蜀道形象例3:李商隐《锦瑟》:【析】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写虚(过去的经验、幻想、挫折等),让后学者畅想不已,被喻为古代“朦胧诗” ②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验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1: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析】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及“朱颜”比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例2:“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析】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明显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③设想的将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始终延长到将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1:“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析】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例2:“见支配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装扮得娇娇滴滴的媚;打算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及我恓恓惶惶的寄《西厢记·长亭送别[正宫][叨叨令]》)【析】崔莺莺送别张生的唱词许多是设想的将来之境。
3) 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相生”“虚实相生”是指虚及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络,互相浸透及互相转化,以到达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供应广袤的审美空间,充溢人们的审美兴趣①相反相成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剧烈的比照,从而突出中心的例1:姜夔《扬州慢》:此词中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旺盛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比照显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②相辅相成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衬托,从而突出中心的例1:“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析】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典型例题】例题1:阅读下面宋词,答复问题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斟酌,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注:这首诗是诗人悼念亡妻王弗之作问:这首诗上下片各分两层,请概括各层的内容答题指要:这首诗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及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及回忆、想象结合起来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说:“文到入妙处,纯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合适于表现广袤的生活画面,增加文章的思想容量,深化主题苏词分上下两片,各分两层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属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属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属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充分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之苦。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