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研政治知识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docx
5页考研政治知识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相识的发生◆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以及相互关系实践的主体是指具有思维实力、从事社会实践和相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相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肯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相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实践对相识的确定作用实践是相识的来源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相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相识的目的◆相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它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明的确践活动的方向依据正确的相识、理论规定实践的目的、安排、过程,使实践获得胜利二、相识的本质◆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相识路途,即唯物主义反映论一条是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相识路途,即唯心主义先验论◆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论与直观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分相同点:都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维的相识路途,认为相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区 别:第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相识论,认为相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否认实践在相识中的作用,把相识看作是主体对客体消极、被动的反映其次,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把辩证法引入相识论,科学地说明白相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而旧唯物主义反映论不懂相识的辩证法,否定相识的辩证过程,认为相识是一次完成的◆能动反映论的主要内容相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建性的过程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三、相识的发展规律◆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的辩证关系区分:感性相识是相识的初级阶段;理性相识是相识的高级阶段感性相识是客观事物干脆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理性相识是感性材料的抽象和概括感性相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相识通过概念、推断、推理三种形式反映感性相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相识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理性相识依靠于感性相识感性相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相识,这是相识的任务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感性相识和理性相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只承认理性相识,否认感性相识的牢靠性,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
只承认感性相识,否认理性相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阅历主义◆相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相识到理性相识的飞跃其次次飞跃是从理性相识到实践的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相识过程中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理性因素(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实力)在相识活动中起指导、说明和预见的作用非理性因素(人的情感、意志等)在相识活动中则起到动力、引导和诱发的作用◆相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反复性:人们对于一个困难事物的相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相识到理性相识,再由理性相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无限性: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人的相识运动也必定随之不断发展◆相识和实践的详细的历史的统一“实践、相识、再实践、再相识”这一辩证的相识运动,充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相识和实践的详细的历史的统一四、真理与价值◆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期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是因为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真理的肯定性和相对性及其相互关系真理的肯定性和相对性(或肯定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和谬误相互区分(含义不同),相互联系(相对立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在肯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确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至,符合,所以只有把主观和客观相联系的东西,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和客观相联系,所以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与价值真理和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二者既区分又统一。
五、相识与实践的统一◆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国高校网考研频道考研政治学问点 辩证唯物主义相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