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分析.doc
3页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分析新闻评论体现了媒体对新闻的态度, 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关于新闻评论, 赵振宇先生 将其定义为 “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 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 问 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 ”①近年来,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优势蓬勃发展, 成为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的重要构成要素 本文以人民网观点频道 “人民网评”为例,试分析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并就其不足提出建议一、 网络新闻评论1、 网络新闻评论定义网络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优势成为大众新闻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梦玉教授在其 《网络新闻实务》中将网络新闻评论定义为: “网络新闻评论就是在网络媒介上就新闻事件或当 前事态发表的评价性意见②笔者认为,所谓网络新闻评论就是通过网络媒体发布的,就 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评析或提出意见的文体或节目 网络新闻评论在表现形式上, 包括 文字、图片、声音、动漫、视频等2、 网络新闻评论类型网络新闻评论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类型 就新闻评论的主体来说, 可以分为: 媒介 网络新闻评论, 包括传统新闻媒介的网络版和网络媒介新闻评论; 专家网络新闻评论, 某一 领域的专家就该领域话题发表见解, 以促进受众对事件的理解; 网民新闻评论, 网民就事件 发表个人意见。
其中, 网络媒介新闻评论是由网站编辑人员或网络新闻评论员就新闻事实进 行评论,代表网站或个人对该事件的态度二、 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新闻评论分析1、 人民网与“人民网评”人民网于 1997年 1月 1日正式上线,借助《人民日报》的资源优势,人民网逐渐发展成为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被誉为“网上第一评”的“人民时评”是人民网于 2001年 3 月 21日推出的网络时事评论,一直以来是人民网与《人民日报》共享的栏目 2011 年5 月起,人民网进行新一轮改版2、 分析评论文本界定由于评论文章较多,信息量较大,本文以 2013年 5月 1日到 10月31日人民网“人民 网评” 所刊登的 183 篇评论文章作为分析对象, 文中所有资料均来自人民网观点频道 “人民 网评”栏目3、 评论选择题材分析 笔者就“人民网评”网络评论选择的题材进行分析,结果如右表: 可以看出,“人民网评”评论选题的范围较广,在内容上以政治题材为主,体现了人民网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 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 其次为社会民生题材, 体现了人民 网“权威、实力、源自人民”的理念4、“人民网评”受众分析“人民网评”受众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 在地域范围上遍布海内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 础。
评论文章下设留言栏, 网民可以发表对评论及所涉话题的意见或评价 为了反映受众对 评论的活跃度, 本文对所选择的评论后受众的留言数量进行统计, 发现受众对评论的留言较 少,活跃度不高受众的意见或疑惑未受到相关人员答复三、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的特色分析1、评论的时效性强、准确及时网络新闻的特点是迅速及时, 力求与新闻事件同步 网络新闻评论也应有时效性, 做到 快速反应、先声夺人赵振宇认为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新闻事实与新闻评论写作之间的时间最短;二是新闻评论写作与传播之间的距离最短” ③借助网络优势, 网络新闻评论时效性加强,不仅能够及时的报道新闻,也能及时就新闻事件发表评论 “人 民网评”注重第一时间发表新闻评论,积极引导舆论2、选题趋向多元化,时事政策和社会民生是主题新闻评论的评论对象是新闻事实 “人民网评”在选题上趋向多元化, 内容涉及政治、 经济、 文化、 科技、 教育、 娱乐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政治和社会民生题材为主 在政治方面, 选题倾向于反腐、 政策的制定与解读、 法律文件的出台等 如《“打老虎” 在勇气,“拍苍蝇” 在毅力》(2013年 8月 21日)涉及我国的反腐问题,表明中央从严治党、严惩贪腐的坚定 决心。
在社会民生方面,如《食品安全呼吁社会共同治理》 (2013 年 6 月 19 日)呼吁社会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等3、文章原创性强、转载率高本文所分析的评论文章均由人民网评论员或特约评论员所撰写, 保持了较强的独立性和 权威性,原创成为“人民网评”新闻评论的重要来源由于其权威性和影响力,各大网站纷 纷转摘或摘发,转载率高如评论文章《国庆旅游,请带上“文明”导游》 (2013 年 9 月 30日),新华网、网易、凤凰网、新浪网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进行转载4、言论写作平民化,标题制作有艺术感“人民网评”的文章短小精悍, 以平民化的角度解读社会问题,找到与人民群众利益的 相关点,分析事件的来龙去脉, 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文章少了说教式的评论方式,体 现了平民化如 2013年 5月 7日的《“道德血液”也是食品安全的防护堤》就“神农丹姜” “假羊肉”等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评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对其提出批评和质疑,并从法律、 监管、 制度方面进行反思呼吁商家应守住道德底线,以道德良心筑牢食品安全的防线同 时,文章在标题制作上求新,有较强的艺术感和可读性如《给“口罩实名制”戴上法治笼 头》(2013年5月 28日)、《拆“最牛违建” ,打“特权横行” 》(2013年8月20日)等。
5、评论呈现形式多样化 “人民网评”评论后设“我要留言”栏,受众可以发表自己的感言或评价也可以将评 论分享到各大微博网站,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以及人人网、开心网、 空间等各大 社交平台,还可以通过邮件进行分享,呈现形式趋向多样化 “人民网评”评论后有延伸阅 读或相关链接,受众可以在阅读评论同时,了解其他网站的评论文章,加深对事件的了解 如《教授的“顶层别墅”折射公共意识缺失》 (2013 年 8 月 13 日)一文,评论后链接了《长 江日报》、《广州日报》 、《钱江晚报》等的评论文章,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帮助 读者全面了解该事件四、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新闻评论的不足1、对受众留言的反馈及双向互动不足 网络平台的交互性和便捷性改变了以往新闻评论的单向模式, 然而对于受众的跟贴或留 言,网站的反馈很少受众的意见、疑惑虽然表达了出来,但却没有引起重视,容易引起受 众的抱怨和不满, 非理性的情绪也可能促使恶意谣言的产生 同时, 对受众的言论表达重视度不高,使受众对评论的互动积极性降低,跟贴率降低2、网络评论的多媒体表现形式有待开发 互联网的多媒体性质为新闻评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网络新闻评论在使用文字表 达的同时也可以借助图片、漫画、音频、视频、 flash 动画等多种形式 “人民网评”评论文 章大多以文字为主, 表现形式较为单一 本文所选取的评论中仅有 5 篇加入视频, 其他评论 也没有图片、漫画、音频、动画等元素,且视频只是新闻报道的内容,网络的多媒体表现形 式有待开发3、选择题材分布不均,涉及国际、经济、少数民族地区方面的评论较少 “人民网评”评论以政治题材为主,关注国际、经济的评论所占比重较少,这与人民网 的权威网站地位以及我国在世界上的政治、经济地位是不相称的 此外,对于少数民族、西 部地区的关注度也有待加强 五、关于“人民网评”发展的建议1、畅通反馈渠道,实现受众和评论作者的双向互动传播学者施拉姆认为 “最典型和最频繁的传播模式是一种长时段的双向关系” ④在新闻 传播过程中只有建立完善的反馈渠道, 才能促进传播过程的良性循环 因此, 评论专栏不仅 要为受众提供反馈的有效途径, 还应创造条件促进受众与评论作者之间的交流互动, 充分调 动受众的积极性,促进评论专栏的发展2、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促进评论形式的多样化 网络新闻评论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视频、漫画、动画、声音等形式,使新闻评 论的表现形式多样化, 促进网络新闻评论多元化发展。
网络新闻评论可以在文字表达的基础 上,通过视频或音频的形式进行解说, 使受众在听和看的过程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有些评 论也可以结合漫画、 动画或插入链接, 以幽默风趣的形式呈现给受众, 使评论告别文字的单 一模式,具有立体感、鲜活性3、题材选择上应更加均衡,加强国际和经济评论、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网络评论应加强涉及国际话题和经济类的评论, 帮助受众更好的了解国际形势以及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同时,积极展现少数民族的精神风貌,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促 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新闻评论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在传播方式、传播效果、传播模式上取得了新的发展、突破和创新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网 络新闻评论日益壮大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对此我们应积极应对、 扬长避短, 在坚持自 身优势的同时,借鉴传统新闻评论的优点,为网络新闻评论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