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邓小平现代化建设目标思想.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1231376
  • 上传时间:2022-05-3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98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邓小平现代化建设目标思想    钱爱文[摘 要]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民主富强文明”,不仅着眼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而且着眼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统一,反映了整个社会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的特征,有其鲜明特色[Key] 邓小平 现代化 目标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但有其自身特色一、邓小平现代化建设目标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1.毛泽东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思想新中国建立后,随着我国全面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和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经常使用“现代化”的提法他认为,没有工业的现代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现代化,没有其他方面与工业化的同步发展和互动,就不可能改变我国经济文化整体落实的现实根据毛泽东这个思想,周恩来在一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国防工业”的宏伟设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最初表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工作重心进一步向经济建设转移,科学文化的重要作用日渐突出。

      1957年毛泽东再次提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他将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认识从工业化发展为“三个现代化”1959年底至1960年初,他在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时,第一次完整地表述了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即“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p116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思考经历了一个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这一转变反映了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点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对世界现代化进程动态的把握他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必须以工业化为起点,应用工业化所提供的物质基础去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从这个意义而言,毛泽东一开始就抓住了经济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四化”目标的实质是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其中工业现代化是重点,农业现代化是关键2.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思想的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毛泽东确立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与根本任务邓小平不仅遵循这一战略目标,而且努力推进这一伟大进程他指出:“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句话,就是搞现代化建设。

      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们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2]p162、163这一时期,他不仅谈得较多的是“四化”,而且力图通过一切努力来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他以宽阔的眼界观察世界,并顺应时代发展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将经济现代化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之中,并视现代化为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有机的历史进程他指出: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规定为:“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具有高度民主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这里把“四个现代化”与“高度民主、高度文明”并提,增加了新的内容1982年党的十二大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确立的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正式采用了“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提法,使现代化的内涵更加现实、完善和科学二、邓小平现代化建设目标思想的特点第一,它是全方位的邓小平设计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目标每一行都树立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一定要打赢他特别注重物质文明建设,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同时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举他也设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制度目标他指出:“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2]p208邓小平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同样也包含从事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人”的现代化目标他提出让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提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目标,使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邓小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是包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人的文明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系第二,它是分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虽然有长足发展,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左”倾思想也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逐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从1990年到2000年这十年要使人民生活水平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从2000年到21世纪中叶,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而合理设计的第三,它是有主次的从战略布局上,邓小平设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有突出点、有着重点、有关键点邓小平认为“四化总得有先有后”他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认为“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是关键”[3]p9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忽视农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现代化将失去巨大物质基础当今世界的竞争已从经济、军事的竞争转到了教育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邓小平敏锐地观察到世界竞争的这一变化,因此,他指出了教育科技是关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科技的思想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是在参照了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设定的邓小平始终将中国的发展放在世界发展的大环境中来加以考虑,他认为:当今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不仅经济社会发达,而且政治制度也较为先进,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低的。

      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为此,他把比较范围从第一、第二世界扩大到第三世界国家,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参照系数增大,设定目标更科学他还补充说道:“到本世纪(指20世纪)末,争取国民生产总值每人平均达到一千美元,算个小康水平这个回答当然不准确,但也不是随意说的现在我们只有二百几十美元,如果达到一千美元,就要增加三倍新加坡、香港都是三千多[2]p259这样,他又把中国与新加坡、中国香港这些第二批进入现代化的东方国家和地区相比较,增强了在同一地域和同一文化圈下的可比性,使目标设定更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邓小平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思想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邓小平不仅科学合理地设定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而且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衡量和修订自己设定目标的科学合理性Reference:[1]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责任编辑/马永义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