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网络文化中的反向歧视探析.docx
13页当代中国网络文化中的反向歧视探析 [摘 要]当代中国网络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反向歧视现象,主要体现在普通网民对精英的偏见以及对官二代和富二代的仇视反向歧视盛行的直接原因是网络民粹主义的泛滥,根本原因是严重的社会不公从法理上看,反向歧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当代中国网络上的反向歧视已经超出必要的限度,可能瓦解社会信任甚至造成社会分裂要消除网民的反向歧视心理,需要建立一个相对公正的社会,还应引导广大网民树立合理的正义观念[Keys]反向歧视;网络民粹主义;反智主义;社会公正DO :A:1008-410X(2017)05-0073-06一、引 言歧视是平等的大敌,追求平等就必须跟歧视作斗争在人类历史上,常态的歧视一般是指强者对弱者的歧视,主要表现为精英对大众的歧视近年来,大众对精英的反向歧视在网络上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这里的反向歧视跟法律意义上的反向歧视有所不同法理学意义上的反向歧视,按照巴里·格罗斯的界定,是指“给予以前或者现在由于种族、宗教、少数民族或因性别歧视而遭遇的不公正的成员的特殊与优惠待遇”[1](P3)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开始主要是一个法律概念.“它是一种法律上的‘歧视’,不过和一般的歧视正好相反,它‘歧视’的不是少数群体或政治上的弱势群体,而正是制定法律政策的强势群体自己,其目的是补偿少数或弱势群体在历史上受到的歧视和不公待遇,并促使他们早日强大起来,足以通过民主政治过程保护自己的利益。
[2](P9)很明显,这种反向歧视有一定的合理性由于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美国长期实行种族隔离制度,黑人群体受到了严重歧视和不公正待遇,所以6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通过了很多“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①,为了弥补和纠正以前的歧视给弱势群体带来的损失而在立法、司法和政策上给予这一部分人以特殊照顾但是,这种措施为了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相对优势群体的利益正是这一“抑强扶弱”的平权措施引出了“反向歧视”概念并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支持者认为这种“歧视”体现了实质正义,符合平等原则,尤其有利于实现起点平等;反对者则认为这种“歧视”违背了程序正义和机会平等原则本文所论述的反向歧视主要是指民众在思想认识上并主要通过语言表现jLH来的对精英的一种偏见有关“反向歧视”政策的法理学研究国内外已经有不少成果,但对于民众心理尤其是网络文化中的反向歧视问题目前的研究还非常欠缺本文是从网络文化和网民心态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的反向歧视问题进行的一项初步研究二、反向歧视在网络上的表现及其成因网络文化中的反向歧视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最突出的体现是仇官、仇富、仇知(仇恨知识分子)也就是说,很多网民对政界、商界和文化界的精英表现出一种全盘鄙视甚至仇视的态度。
在当代中国的互联网上,“草根”和“底层”是非常安全的身份,甚至“屌丝”这一本来属于贬义的词汇都成了护身符,“精英”则几乎成了一个贬义词,是用来讽刺、嘲笑和批判的对象在普通网民那里,“专家”经常被写成“砖家”,“教授”则常常被写成“叫兽”,“官员”常被写成“官猿”在网络上普通网民的极端言论经常被追捧,而专家学者的理性发言常常招来谩骂久而久之,一些学者的言论也逐渐草根化、极端化甚至粗俗化了比如2012年的邹恒甫事件,邹恒甫在微博中说:“北大院长在梦桃源北大医疗室吃饭时只要看到漂亮服务员就必然下手把她们奸淫北大教授系主任也不例外所以,梦桃源生意火爆除了邹恒甫,北大淫棍太多①这一明显夸张、完全不符合学者身份的发言却赢得了绝大多数网民的支持为什么会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骂的是北大北大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无疑是中国知识精英的象征,在邹恒甫事件中网民的态度生动地说明了普通网民对精英的偏见已经达到何种程度根据我们对网络评论的长期观察,当前网络上对知识分子的两大群体——教师和医生——的评价已经以负面为主,已经可以称之为一种歧视,即对知识分子的道德和人格的歧视至于对官二代和富二代的仇视,那就更为普遍了。
每当官二代或富二代出事时,那就是普通网民的狂欢日对同样的违法犯罪问题,如果违法者是普通人,网民常常会非常宽容,更多的是反思社会的责任,但如果违法者是官二代或富二代,网民们就会穷追猛打,呈现出一种“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架势从2010年的河北大学车祸案到2013年的李天一案,网民的反应都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心理与逻辑可以说,中国大多数网络舆情危机事件都跟这种反向歧视的心理有关当代中国网络文化中反向歧视盛行的直接原因是网络民粹主义的泛滥民粹主义( Populism)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引人瞩目的政治潮流”[3]网络民粹主义是民粹主义在网络时代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在互联网时代由现代技术与社会变革所带来的一种蔓延于网络的社会心理俞可平曾经总结了民粹主义的三种表现形式: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民粹主义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反对精英主义,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以此来评判社会历史的发展;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民粹主义主张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它指的是动员平民大众参与政治进程的方式,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从而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的控制和操纵[4]。
民粹主义者往往认为精英阶层是腐化堕落的,而民众是纯洁与高尚的,所以民粹主义最主要的特质就是颂扬大众,贬斥精英从政治意识形态的角度观察,民粹主义不过是依附于种种形式的政治意识形态的不定思潮而已依附的定势,一直是大众对精英的抗拒[3]可以说,对精英的反向歧视是民粹主义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表现,而网络民粹主义比传统的民粹主义在这方面要更进一步,这跟网络的特点有关在传统时代,精英掌握着话语权,民粹主义很难泛滥(除非统治者有意提倡)而在网络时代,话语权空前分散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发言的自由性、便捷性与交流的即时性,普通网民已经掌握了很大[来自WW]的话语权现实中的权威结构在网络中被彻底地颠覆,年龄、职业与社会地位的差异均消失,“人多力量大”的优势被空前地体现出来与大众相比,精英当然属于少数,因此在网络上,精英的话语经常被湮没于是,作为对社会不平等之过激反应的仇富、仇官、反智等情绪,就在这样一种网络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并逐渐在网民的普遍参与中扩展成为与精英、政府和主流意识形态相对抗的民粹主义因此,网络民粹主义比传统的民粹主义表现出更大的影响力,也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虽然互联网的发展为民粹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但反向歧视以及网络民粹主义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严重的社会不公。
技术并非网络民粹主义形成的主要原因,网络无非提供了民粹主义表达的一个平台历史表明,民粹主义总是伴随着某种社会政治危机而产生的,例如,严重的贫富分化、社会经济不平等、普遍的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政治信任的急剧下降等网络民粹主义之所以在中国而很少在其他国家出现,根本的原因是当前改革开放遇到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的一种曲折反映,是社会滑向分裂状态时出现的一种现象[5]反向歧视之所以在网络上如此盛行,恰恰是因为普通网民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弱势群体长期受到各种歧视与不公正待遇,然后在网络上体现出一种矫枉过正的报复心理白2003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一直在0. 46以上高位运行,大大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①另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 014》,中国处于顶端的1%富人家庭占有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财产,而底端的25%家庭仅拥有中国财产总量的1%左右[6]从社会结构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急剧的社会转型和贫富分化逐渐造就了“精英一大众”的分层结构,精英阶层与底层大众之间出现了一条巨大的鸿沟近十多年来,大众阶层中一部分人出现了“相对贫困化”,沦落为底层并逐渐形成一个底层社会这样的社会结构不符合现代社会所理想的橄榄型结构,已经接近于部分学者所提出的“断裂社会”。
这样的社会现实无疑是反向歧视心理诞生的温床反向歧视的产生还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尽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在政治上是强调等级秩序的,但在经济上具有平均主义倾向,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墨家具有更为强烈的平民意识、劳动观念以及俭朴品格至于农民起义者提出的“等贵贱,均贫富”等口号,在民间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虽然平民主义和平均主义不等于民粹主义,但可以成为民粹主义的文化土壤中国传统的平等观念比较看重结果尤其是物质上的平等,而不太重视规则和权利的平等;中国传统的正义观念重视实质正义,而忽视程序正义这些都有助于反向歧视心理的形成更糟糕的是,中国对富人的偏见是源远流长的,可以说是具有仇富的传统在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就一直比较低下,甚至形成了“无商不奸”这一谚语,这种偏见在后来的计划经济时代得到了进一步地强化,所谓“穷则革命富则修”今天我国虽然已经告别了计划经济,但那个时代所形成的思想误区尚未完全消除,这是当代中国网络上反向歧视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三、网络反向歧视的潜在危害从法理上看,反向歧视有一定的合理性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的“差别原则”,即“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在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并且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7](P302),这为反向歧视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过,在分析反向歧视的作用与影响时必须区分国家政策与网络文化国家为了弥补以前对弱者的不公而采取的抑强扶弱的反向歧视政策,只要不超出必要的限度,这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是有积极作用的,严格说来,这不应该称为“反向歧视”,而应该称之为“弱者优先”至于网络文化中的反向歧视,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它提高了平民的自信心,为草根阶层提供了一片表达意愿与诉求的公共领域,同时,对精英阶层和权贵集团能够起到一定的监督和警示作用,有助于平衡社会权力与资源的分配但是,反向歧视必须是有限度的,否则就会成为一种真正的歧视,带来新的社会不公当代中国网络上的反向歧视已经相当严重,远远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如果不加以适当的引导,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首先,反向歧视的盛行会瓦解社会信任甚至造成社会分裂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具有一种基本的互相信任,这是一个社会能够维持稳定的重要前提但是,反向歧视由于妖魔化精英阶层,一方面会加剧普通网民对精英阶层的不信任甚至仇视,另一方面则会使精英阶层产生逆反心理精英阶层中那些有意于消除社会不公、弥合裂痕的人士可能由于对草根阶层的失望而放弃自己的努力比如2012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发生了一起医生被杀事件,在这起医患纠纷中,被害的是一名无辜实习生,然而在事后进行的一项网上调查中,选择高兴的网民比例居然高达60%。
另外根据天涯社区社会舆情分析报告对此事件的分析,选择“医生不值得同情”的人也达到47%[8]网民这样的反应无疑伤了绝大多数医生的心这种对医生的歧视并不能促进医生医术与医德的提高,反而加大了医患之间的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向歧视往往是两败俱伤的它不利于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合作,相反会撕裂社会如果不能及时化解,就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冲突其次,反向歧视可能导致新的社会不公反向歧视在一定意义上是对社会不公的一种矫枉过正,但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正问题尽管由于网民对精英的反向歧视所构成的舆论压力,使得一些精英违法犯罪的事件能够得以曝光甚至超常规处理,但从整个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来看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迫于网络民意的压力而进行的处理,从根本上说是违背法治精神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当前我国经常出现网络民意干预司法的现象,严重影响正常的司法活动,威胁司法的专业性与中立性而离开法治去追求公正,无异于缘木求鱼事实上,反向歧视还容易导致新的不公由于对弱者的过度同情,可能会淡化弱者应负的责任;由于对强。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