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教下乡培训心得体会(谷金鹏).pdf
2页送教下乡心得体会宣威市西泽乡西泽一中谷金鹏新学期开学初,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教师送教下乡”学习活动本次学习有专家的讲座, 名师的现场观摩教学及与教育专家和名师的互动交流纵观这几节课,名师的课如行云流水,润物无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对学生的引领能力及操作教学设备的娴熟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堂上把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师生激趣互动、 知识拓展及学生素质培育贯穿始终,对我的启发很大同时,也让我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1、教学目标的确立和体现在三维目标的确立上, 应该说我没有问题 和名师比, 我觉得自己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只停留在纸面上, 不能深入的领会, 从而造成在教学的过程中落实不到位;反观名师,是把三维目标进行内化,抓住重点要落实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几个小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去落实, 在知识的传授和生成过程中不着痕迹地达成目标可以说,名师课堂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是围绕着确立的目标在展开教学的2、教学思路的设计和课堂结构的安排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需要教师在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上一步步去落实,各个教师在这方面都有所体现,但我做的却不能尽如人意,显得层次凌乱,结构松散,教学目标不能得到落实, 并且在引导学生时往往会出现老师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
名师的课在开课的环节与学生进行对话,意在引起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这样做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解除了师生初次见面的陌生感, 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另外教师在谈话间也是在了解了学生大概的学习情况,为下步的教学打下基础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分析知识点要靠教师去讲,但是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手段,是没有固定模式的那种把关键词句罗列出来, 让学生顺着老师的牵引, 一句一句地学,一段一段去理解的方法, 虽然条理清晰, 知识点一目了然, 但它最大的弊端是要点是教师给总结、 提炼出来的,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 学生没有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没有体验知识形成的快乐,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是被动的,是教师给个拐棍然后被牵着走的, 主动性发挥不出来, 知识的记忆当然不牢固 正因为这样,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封闭状态,造成学生思维不积极,探究不深入,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狭窄的现状名师在这方面做的和我们大相径庭,从始至终都没有给出本课的知识点,而是巧妙地把知识点分散在各个教学环节当中,积极地进行引导,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去探索, 去发现,去总结,学生的学习兴趣浓, 在活动中愉快地掌握了知识。
一堂课下来,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4、教学效果上的分析一堂课的好坏最重要的标准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名师的课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学生积极思考, 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了进步和提高,教师有效地利用 40 分钟,学生学的轻松所以,上课不能只看表面,那种表面上学生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课堂上气氛热烈的课,静下来想想,学生们就像在演一出教师导好的木偶戏, 主角是老师, 学生是老师手中的木偶, 他们不需要去思考,行动是老师提前设计好的,只要跟着做就行了试想,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能有什么发展呢?上一节这样的课, 教师们都说太累 是啊,我们的教师把精力放在了备教材、备教参、查资料、制课件、“背”教案、 “背”导语,演练各个环节,付出的辛苦是平时一节课的数倍, 课堂上教师不停地讲, 不断地指挥学生, 能不累吗?而成效却是微乎其微的,老师们厌倦是理所当然的说实话,每次在参加教学研究活动或观看教学视频的时候,我总是对城里孩子的素质羡慕不已, 心里都想过: 如果这样的孩子放在我手里,我一样会教的很好但现在想来,恐怕不是这样的名师在课堂上风趣机智的语言, 亲切祥和的教态, 及时捕捉课堂中生成的洞察力以及能将生成内化的应变能力,让我每每想起变心潮荡漾, 这将是我今后教学中努力要做到的。
2017年 12月 5 日星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