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姚县地理 行政资料.docx
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大姚县地理 行政资料 大姚县 地理 行政资料 第一章 地理环境 县域地处滇中高原,境内多山,地形向东南倾斜,高差悬殊较大,中部高,四周渐低,呈塔状大百草岭主峰帽台山为最高点,金沙江边的灰拉表村为县最低点,海拔上下差2633米,北部多为山区、高寒山区,中部为山区、半山区,南部为半山区、坝区,县城处南部坝子境内山脉为云岭山脉和川西大雪山系,有支脉12条,呈西北~东南走向,构成西北侧坡8条走向和东南侧坡4条走向其水系属金沙江,主要河流16条,总长510公里,年均径流量13亿立方米形成湾碧、红古地、一泡江、六苴、龙街、蜻蛉6个水区和与宾川、祥云、牟定相邻的3条分界河境内气候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有冬少酷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清晰、雨水偏少偏晚、立体气候明显、光热量资源丰富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5.6℃,日照2526小时,辐射量148692卡/平方厘米,蒸发量2754毫米;风58.5天,频率22%,风速3.6米/秒;霜期57.6天,降水量796.8毫米,降水量小于或大于800毫米各占一半,根本形成三年两旱气候规律 第一节 地理位置 县域位于云南省北部偏西,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
北纬 1 25?33′~26?24′,东经100?53′~101?42′之间东邻永仁、元谋县,南与牟定、姚安县毗邻,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宾川县,北与丽江地区永胜、华坪县隔金沙江相望东西最大横距79.3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3.5公里总面积4146平方公里县城金碧镇居县境南部由县城至州府所在地鹿城镇120公里,至省会昆明312公里 其次节 地形地貌 地 形 在地质构造上,县地域分布着大面积的中生代红层褶皱构造,东临元谋南北向大断裂,南接姚安山字型构造带,西处一泡江南北向断裂带,北面为北西向短轴倾伏褶皱构造带;由东西两大断裂带产生的反时针水平扭力受南部山字形构造的阻隔而产生旋钮作用,造成境内东北部的隆起,碗状向倾扣,倾伏背斜,其构造线呈南北向;昙华、赵家店呈碗状向斜,六苴、龙街呈倾伏背斜,向斜背宽且平缓,背斜较窄而倾角较陡,从县城金碧镇至石羊镇以短轴箱状褶皱为主,南部地带为北西西向短轴箱状褶皱构造带;境内断裂不发育,仅在龙街内的两条断裂,范围不大 全县分布有中生代的白垩纪(K)、侏罗纪(J)地层和新生代的第三纪(E)地层地质构造上为一大向斜,四周是白垩纪(K)砂岩,中心是第三纪(E)地层。
白垩纪(K)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西部及西南部的一些地区内:即湾碧、桂花、铁锁、三台、石羊、七街、龙街等这些地区白垩纪(K)的砂岩成了西部、北部山区的主体 2 第三纪(E)主要分布在金碧一带,其它如六苴、新街、赵家店等地区内这些地区的地层较为松散,因而形成一些低矮小丘、丘陵和小坝区 朱罗纪(J)主要分布在湾碧地区沿金沙江两岸一带及桂花的树皮厂一带 县境地质岩层大面积露出的是中生界碎屑岩类,其中各岩组的露出是以昙华山碗状向斜为核心,较新岩层(赵家店组)到较老岩层向四周宽窄不等露出新生界聚积地层呈点片状分布在冲积平坝内元古界岩层亦有零星的露出,其主要岩层有,中生界白垩纪系、中生界侏罗系、中生界三迭系、元古界、新生界5类 中生界白垩系 上白垩纪赵家店组(K2Z),为河流或滨湖砂岩、紫红色或灰紫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灰质粉砂岩夹薄层泥岩,分布在红山至赵家店到蕨基坪梁子一带、龙山至柳树塘坝子和昙华山上白垩纪江底河组(K2J1-4),是县内露出面积最大的岩组仓街、七街乡是下杂色泥岩段、浅湖泥岩集中分布区岩性为:七街、仓街地区属紫红色泥岩夹黄色钙质泥岩和泥灰岩,金碧镇、新街南部、盐丰西部和北部地带为上杂色泥岩段、咸化湖泊泥岩区,岩性与仓、七街乡根本一致,但有泥砾岩层含盐带,还含石膏、芒硝及蓝石棉。
大、小百草岭及桂花~三台~铁锁一带,以紫红色泥岩夹粉砂岩(K2J1-3)为主红光、外期地、瓦房、新街、赤石岩、茅稗田等地,是紫色粉砂岩段(K2J)滨湖粉砂岩的分布区,岩性为紫红色厚层粉砂夹泥岩上白垩纪马头山组(K2M)、下白垩纪普昌河组(K1P)和颠峰寺组(K1J) 3 为滨湖砂泥岩及河流沙砾岩,岩性是紫红、灰色细-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粉砂质岩 中生界侏罗系 分布在龙街花岗片麻岩体外围(设甸、上马台、永胜、仓屯和鼠街、塔底南面)、六苴背斜北翼(者纳么、双河、草米簸)以及湾碧沿金沙江的谷坡地带其岩组有:妥甸组(J3t)为浅湖杂色泥岩;设甸组(J3S)为滨湖浅灰黄色砂岩;张河组(J2Z)为紫色砂岩泥岩不等互层;冯家河组(J1f)为紫红色泥岩夹粉-细砂岩 中生界三迭系 仅在龙街乡的绞苴、秀水河有小面积的舍资组(T3S)岩层露出,岩性为绿、黑色页岩夹砂岩及劣质煤层秀水河一带为黄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砂岩,并有土林发育 元古界 在塔底有震旦系灯影组(Zb)为深海沉积的生物岩类,岩性是浅灰色硅质、白云质灰岩,风化发育形成红壤;在鼠街有上昆阳群(Pt1Kn1/2)花岗片麻岩段露出,石英砂粒含量较多,冲沟发育。
另在铁锁乡的永和、旧哨一带,三台的吁支拉至松毛乍一带,有燕山期的正长斑岩、花岗斑岩、二长石露出 新生界 第四系全新统(Qh)松散聚积层,呈点片状分布在宽缓河谷侵蚀平坝中,大面积为紫色冲积物,坝子边缘地带那么是聚积物龙街乡平坝区有中生界岩层和元古界岩层段风化的红壤 地 貌 县域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属滇中高原由于内引力的地壳运动所产生的构造格架,形成大姚地势南低北高,峰峦起伏,山高 4 谷深,沟壑纵横,地貌繁杂境内最高点是北部的大百草岭,海拔3657米;次高点是小百草岭,海拔3647米大百草岭位于北部东侧,小百草岭位于西侧,两山雄踞于县境之北,而被多底河深切割开其南延县境中部的昙华山,海拔3117米,与大、小百草岭相连呈马鞍状,县境中部各条山脉以此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四周开展,亦为坝区各条河流的源头百草岭北坡的4条长垄状山脉,急剧下降至金沙江,最低海拔1023米,相对高差2634米,坡比8.5:1南面为一系列平缓山脉,连绵起伏延迟至坝区 全县总的地貌外形,西部、北部为高山区,山高谷深,河谷切割猛烈,平均海拔在2000~3000米左右,耕地少,山地多。
往南地势逐步下降为低山区或片面丘陵区,山势较缓,河流切割不深,小盆地(坝子)分布多,平均海拔下降到2000米以下,是全县粮食主要产区和人口集中区 全县亦可分为北部山区、中部山区和半山区、南部半山区和坝区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1.7%在多山条件下,地貌成因并不一致,因而有变化多样的特征故此,从地貌上分为4种类型 中山深切割侵蚀峡谷地貌 属此类地貌类型地区有大、小百草岭、昙华山,包括湾碧、桂花、三台、铁锁、三岔河5个乡及叭腊么、拉乍么、红光3个村公所辖地,共计面积3157408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1.8%最高海拔3657米,最低海拔1023米,一般海拔在1400~3000米之间因西北两侧受金沙江及其支流一泡江三勾谷的切割侵蚀,多呈“V”型狭谷,谷壁屹立陡峭,坡度大于35谷内常见叠水, 5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