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广跨省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新模式研究.docx
19页两广跨省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新模式研究() 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通过发达地区的先进要素与欠发达地区的特色资源的充分结合,将有效提升资源附加值,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特色产业的培育壮大当前,以跨省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为载体,力促两广一体化建设,基础具备、条件允许、时机成熟两广通过产业互补合作,能够建立起资源互济、优势互补、分工互助、政策互惠的区域产业合作体系,培育一批高成长性、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一 合作基础、综合评估与经验借鉴(一)两广产业合作的基础条件——历史互融在秦、汉、唐、宋时期,两广都属同一行政区划,宋代把其分为“广南西路”和“广南东路”,“广东”“广西”由此得名两广地区地缘相近、山水相连、江河同流、人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同属岭南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这是推动两广产业合作发展的人文基础及历史渊源表1 两广人文基础和历史渊源续表——资源互享两广开展产业合作,广西的诸多优势资源将得到进一步开发目前,全世界可利用的矿产资源有160多种,广西探明储量的有97种,其中属大型矿床的有107处,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有64种,居全国首位的有锰、锡、锑等14种,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
广西水力资源蕴藏量达1751.8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藏量达1609.2万千瓦,居全国第八位其中红水河可开发水能藏量1303万千瓦,干流的10座梯级电站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发电可达600亿度龙滩水电站建成投产后将有一半电量送往广东这些丰富的资源,为两广产业合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同时,广西在高岭土、锰矿、铝土矿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路网互通经过多年建设,广西基本构建形成了江海陆空并举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新建的公路、铁路、水路、港口与机场相继投入使用,每周开通300多个国内外航班,为全国各地尤其是广东进军东盟市场和西南市场创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南广高速铁路和贵广高速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将粤桂两省区全面带入高铁时代,一批关键基础设施和瓶颈路段的打通,将进一步提升两广之间互联互通能力——产业互补广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较低的人力成本和特有的区位条件;广东具有显著的市场优势、丰富的教科资源和充沛的资金来源,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方面先行一步广东在家用电器、移动通信设备、计算机及配件、集成电路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深圳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我国创新要素最集聚、市场要素最活跃、创业氛围最浓厚的城市之一,这些先进产业、先进要素和先进经验的引进,对于广西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两广在汽车、钢铁、有色金属、水泥建材、制糖、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休闲旅游、海洋产业、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方面具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合作互助1996年,中央决定广东对口帮扶广西后,双方合作迈上了新台阶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两广相继签署《“十一五”广东广西扶贫协作计划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两省区合作的协议》《关于建设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合作文件,两广在经贸、交通、能源、投资、旅游、环保、劳务等方面合作取得显著进展扶贫协作、文教卫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全方位的合作模式初步形成,高层互访等合作机制不断健全和日益密切的交流合作使广东在原材料、劳动力、市场等方面获益良多,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更使发展滞后的广西得到大量来自广东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技术,不断拓展和深化的交流合作关系,为两广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二)共建合作园区的综合评估——两广产业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存在差距,但产业特色各异,产业合作的互补空间很大近年来,广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全力培育千亿元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了以制糖、铝业、电力、汽车和工程机械、林浆纸和林产林化、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医药、食品、建材等为主的一批优势产业。
广东是中国最早和最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是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大、制造业最发达、市场容量最大、对外贸易最活跃、投资环境最理想、旅游产业最发达、现代服务最强劲的地区之一广东已形成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电子加工、家具制造、家用电器、建筑材料、金属制品、轻工造纸及中成药制造等产业为主的优势产业体系,生产技术配套齐全,产业竞争能力强——开展产业深度合作是两广各自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共同需求两广开展产业深度合作,发展需求各有不同,利益诉求各有差异广东面临着人口承载密度过大、土地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强度过高等压力,“十二五”期间广东全省劳动力供求缺口超过100万,因此广东对广西的需求主要在于资源和劳动力广西可以为广东提供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有助于广东产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提升,进一步促进广东的区际生产专业化分工而广东则为广西提供生产必需的技术、资金等,有助于广西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推动广西的区际生产专业化分工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有助于两广各取所需、各展其能、深化分工、紧密联系——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是两广实现政策互惠、资源共享,共同开拓市场空间的必然选择广西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矿产资源和绝佳的区位优势,能够与广东的市场、资金、技术、经验等优势资源形成互补。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和两广一体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贵广和南广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两广产业合作势必进入新的阶段广西可以充分依托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枢纽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区位优势,整合发挥西部大开发政策、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边境地区优惠和沿海地区开放政策,充分发挥资源、能源、土地、劳动力等优势,利用广东先进生产力、先进管理方式和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管理等先进要素与广西的区位、资源、生态、政策等优势结合起来,互补发展——共建跨省产业合作园区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实力、产业合作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从区位条件来看,两广都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泛珠战略要求广东要有一个更大的腹地,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的广西是其重要选择;从资源状况看,广西有着丰富的矿产、水利等资源,而广东有着较强的经济实力、开发能力和对资源的迫切需求广西基本形成了以糖业、铝工业、汽车、工程机械、有色金属、石化、林浆纸等为主要构成的产业体系,具备与广东开展产业合作的良好基础;从经济实力看,两广存在着显著的梯度,存在产业梯度转移的可能;从产业合作看,广西积极支持广东的电子、医药、食品、服装、建材等产业在桂开展产业对接,广东则支持广西的制糖、铝工业、汽车、工程机械、钢铁、石化等产业赴粤进行合作;从现代服务业看,两广间的产业合作空间广阔,除了旅游业外,物流业合作将是未来的重点,广东要走向东盟,与广西共同建设中国—新加坡经济走廊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三)经验借鉴:基于国内外产业园区合作的总结当前,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主要分为国家跨境产业合作园区和国内跨省(跨地)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其中中新(苏州)工业园、中马“两国双园”、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中德(佛山)工业服务区、中德(揭阳)金属生态城、中德(青岛)生态城是国际跨境产业合作园区的典型代表;苏滁现代产业园、广佛肇经济合作园、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昆明深圳工业园、江西吉安(深圳)产业园是国内跨省(跨地)产业合作园区的典型代表,这些园区为推进区域产业发展、实现产业一体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较多实践经验1.国际产业园区合作建设经验——要首先确立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协调机制推进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尤其是在推进国际跨境产业合作建设过程中,必须首先确立推进园区建设的协调机制广东省对于推进建设中德(佛山)工业服务区给予了高度重视,2011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王洋率团与德国相关机构达成合作协议,随后广东省政府与德方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进行了多次磋商,进而确立了中德(佛山)工业服务区建设协调机制推进两广跨省合作产业园区建设,必须确立高层协调磋商机制,加强协调配合,明确双方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园区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积极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解决园区规划、融资、用地等问题。
——要不断优化产业合作园区管理运行机制建立怎样的产业合作园区管理运行机制,是决定园区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中德(揭阳)金属生态城采取“党委领导、政府指导、协会组织、公司营运、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模式,园区内不设类似“管委会”的一级政府机构,相关政府职能按照规定由社会组织承担,逐步转移给金属企业联合会实施揭阳市政府通过机构驻点、现场办公、网上办事等形式,并设立行政管理服务平台统一实施推进两广跨省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必须率先着力园区管理运行体制建设,采用公司化管理的市场运营方式,形成一套“政企分开,市场运作”的先进管理模式,避免财政收入与开发收益混淆不清等问题——要明确产业合作园区的发展定位,充分体现园区发展的专业化建设推进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必须在园区战略功能尤其是产业发展方面给予明确的定位,只有明确了定位,园区建设才能实现特色化、专业化中德(青岛)生态园明确提出要把自己打造成为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示范意义的高端产业生态园区、世界高端生态企业国际化聚集区、世界高端生态技术研发区和宜居生态示范区中德(揭阳)金属生态城建设充分突出专业化产业定位和运营管理职能的市场化转移,重点建设中德资源再生基地,并委托专业行业协会负责园区的运营管理。
推进两广跨省合作产业园区建设,必须对园区进行明确分工和准确定位,产业园区有所侧重发展,使园区内加工制造业产业链条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推动园区内集群化工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和借助发达国家先进生产要素,带动欠发达和发展滞后的产业体系开展产业合作园区除了立足资源互补和产业协同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以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的先进生产要素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的产业中德(佛山)工业服务区、中德(揭阳)金属生态城等产业合作园区都是通过对接国际最先进制造水平的技术合作平台,将发达国家的技术、人才、产品、产业实现嫁接,同时以先进、高效、完善的高技术服务体系向省内乃至国内输出品牌因此,推进两广跨省合作产业园区建设,要积极引进广东现代物流、现代服务业、旅游、现代职业教育、现代农业、生态环保和智能制造等高端、新兴产业,从深层次助推广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体经济的内涵式增长2.国内产业园区合作建设经验——要加强园区载体建设,打造产业合作平台推进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尤其是在推进跨省产业合作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园区载体建设以广佛肇经济合作区为例,合作园区的建设打破了行政区划的障碍,在有效分工合作的基础上,推动要素跨区域流动,实现资源要素跨区域的最优配置,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因此,两广跨省产业合作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注重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等载体建设,要抓好园区的发展定位、整体规划布局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和配套条件,打造两广产业合作的良好平台——要实施园区产城一体化建设,加快合作园区提质增效升级推进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必须注重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的相互融合,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苏滁现代产业园遵循“产城一体、节能环保、生态优化、产业园地”等全新理念,重点打造高科技产业园、现代服务园、文化创意园推进两广跨省合作产业园区建设,必须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建设,严格按照产业布局规划,合理布局产业配套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产业、生活、环境协调运行机制,加快促进产城一体化建设——要提升产业合作园区承接层次,带动园区产业技术升级推进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必须提升产业合作园区承接层次昆明深圳工业园通过对云南和深圳产业的静态和动态分析,选择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