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建筑史006第三篇: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筑.pdf
105页第三篇: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筑 宫廷建筑左右着建筑的发展,宗 教建筑成为记念碑 历史原因 各地都建立过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宗教势力末占据统治位置 城市没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市民文化 水平很低 三个分支 阿拉伯国家伊斯兰建筑 印度和东南亚佛教、婆罗门教、耆那 教、伊斯兰建筑 中国、朝鲜、日本木结构建筑 第九章:伊斯兰国家的建筑 创造了独特的建筑体系,写下了绚丽篇章 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土耳其、印 度、 北非、南非、南欧等地区 主要时期: 7世纪中叶8世纪初:版图为叙利亚、巴 勒斯坦、两河流域、阿塞拜疆、埃及和比 利中斯半岛 9世纪16世纪:开始逐渐解体 伊斯兰建筑 宗教地理原因: 教规很严涉及各个方面;同处于封建早期;地理 环境有许多共同点 建筑特色: 普遍使用拱券;表面满铺装饰 分5个地区: 西班牙;北非;西亚;中亚和伊朗;印度 中亚、伊朗和印度的建筑风格成熟、艺术完美、 有强烈的独特性 早期的清真寺(西亚、两河流域) 基本型制: 进深小、面宽大、横向的巴西利卡 塔: 顶部设小亭的光塔 装饰特征: 券和穹顶多样式、大面积装饰图案 集中式清真寺(中亚和伊朗) 现存清真寺的基本型制受陵墓建筑影响 陵墓建筑: 穹顶四个圆心、火馅状、砌在高鼓座上 钟乳体叠涩斜向砌、锯齿形牙子上凿凹坑 清真寺的基本型制: 四边围合式四边型庭院、中央洗礼池、正殿面 宽大于进深 正方式柱网方形、每间覆穹顶 装饰特色: 满铺彩色琉璃面砖;阿拉伯图案为主要题材 代表作: 比比-哈内清真寺;皇家清真寺 埃及的集中式清真寺 周边建多厅堂、无对称轴、形体较乱 用马蹄形、海扇形花式券拱 塔形华丽:下方、上圆、中部八角 石材为主、浅浮雕、白石红砖水平线条 代表作:开罗的汉撒苏丹清真寺 土耳其的清真寺 继承拜占廷传统,风格独树一帜 集中式、无院落 光塔细高、无收分、分节、以锥体结束 用兰、绿色琉璃砖和彩色玻璃 代表作: 赛沙德清真寺 苏里曼耶清真寺 阿赫默德苏丹清真寺 第十章:印度和东南亚的建筑 产生了最早的城市,以风格独特的建筑贡献给 世界,并影响东南亚多数国家。
主要成就为宗 教建筑 主要时期和宗教: 公元前2000年建立奴隶制国家、创造婆罗门教 公元前5世纪末产生了佛教并很快流行 6-9世纪形成封建制度、产生耆那教、婆罗门教 转化为印度教 15世纪末被伊斯兰教徒统一、各方面穆斯林化 印度的宗教建筑 3世纪初印度统一、提倡佛教、国力强大、 经济繁荣、建设发达 早期佛教建筑 堵波半球形建筑、像征天宇 石窟凿山而成、核心厅、周边柱、小 禅室 支提举行宗教仪式的石窟 佛祖塔金刚宝座式、高台基、五个方 锥宝塔 婆罗门教建筑 北部集中式无院落、分门厅、神堂、 方锥塔三部分 南部基本同北部 中部宽大台基、设柱廊 耆那教建筑 庙宇不封闭、十字柱厅、藻井、透雕 荣誉塔大理石造、仿木结构 印度的伊斯兰建筑 受中亚和伊朗建筑影响 陵墓建筑型制 具有印度传统特点 代表作:泰姬-马哈尔陵(16321647) 三大成就: 建筑群体的完美布局 肃穆明朗的建筑形象 对立统一的构律图规 东南亚国家的宗教建筑 尼泊尔: 堵波式半球发达、方形基座、方锥或圆锥塔 缅甸: 庙宇方形主体、方锥顶子、墙面洁 金刚宝座塔身分段明确、束腰较深 泰国: 庙宇高棉式、塔婆罗门式、堵波覆钟式 柬埔寨: 金刚宝座、轴线对称、周边柱廊、陡峭屋面 吴哥窟(国王陵墓):东南亚最宏伟壮丽的建筑 群 朝鲜和日本建筑 与中国文化交流密切,深受中 国建筑影响,保存唐代建筑特色。
朝鲜建筑 新罗时期: 佛国寺利用地形,富于创造 高丽时期: 梵塔具有朝鲜文化特征 朝鲜时期: 城郭、宫殿建筑为重点 住宅: 单层、内院式、檐下平台、集中采暖 日本建筑 充分利用和展现建材的物理特性和质感、色彩, 洗练简约、优雅洒脱 神社建筑崇奉自然神的建筑 佛寺建筑受中国建筑影响很深 都城与宫殿 城郭 园林艺术(写意庭院) 枯山水盆景式园林、淡泊弃世、表现永恒 回游式园林巧于裁剪、曲折延长、增加层次、 缩小尺度、分区设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