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历史优秀教案.docx
28页2024年初中历史优秀教案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5篇 历史学指的是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人类史、鸟类历史等等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时间及实质、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新航路的开拓:哥伦布、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 2.实力培育: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及突出表现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文艺作品的分析,初步领悟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培育透过现象看事物本质的实力新航路开拓的过程,就是西欧人在地理上取得重大发觉的过程,它使世界结束了彼此孤立的状态,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起先了新航路的开拓者,既适应了时代的须要,又具有超乎寻常的志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3.思想品德教化: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实质和进步作用有所了解,还应相识到“肯定的文化是肯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赐予宏大影响和作用于肯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而坚决自己主动投身先进文化事业的信念。
要求学生结合开拓新航路的动机和取得的成果,结合开拓新航路的后果进行思索,培育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务的实力通过中国四大独创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郑和远航等史实的穿插对比讲解并描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化,培育学生民族骄傲感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艺复兴的重要代表人物新航路开拓的经过 难点: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对开拓新航路作出恰当评价 三、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14世纪~16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的巨大改变,然后指出:这时欧洲发生巨大改变的又一个标记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由此引入新课提问: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发生在意大利? 一、文艺复兴 14世纪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随着自身力气的增加,而提出一系列符合自身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主见;14世纪的意大利是一个须要巨人的时代……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首先在意大利发展起来,所以与它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潮也首先出现在意大利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大利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须要文化科学学问,他们渴求摆脱教会对于人的生活和思想束缚。
他们主见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来考察一切他们信任并且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气和人的宏大,认为人可以创建一切他们赞美人生和自然,崇尚科学和理性这种从人动身而不是从神动身思索问题的思潮被称为什么?(人文主义)从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人文主义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潮那它为什么被称为文艺复兴呢?文艺复兴表现最突出的领域是哪两个?(文学和美术)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领域杰出的代表人物是--(诗人但丁)但丁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青年时代他是在博览群书中度过的,除拉丁文、修辞学以外,他对诗学、神学、历史、天文、地理、音乐、绘画等都作了探讨,从而使他成为那个时代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学者,为他日后的从政活动和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302年,但丁被代表罗马教廷的反动势力放逐,流落意大利各地,最终客死他乡但丁的作品许多,《神曲》是他的代表作下面再看美术领域的成就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领域最的艺术家是谁?(达芬奇)达芬奇所画的人物和宗教故事,都是以现实人物为蓝本的,所歌颂的是人的现实美妙的生活,这些作品都体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人为本的思想原则 15-16世纪,文艺复兴发展到欧洲的其他地方。
英国的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喜闻乐见的诗篇代表作《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莎士比亚不仅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坛上的巨匠,西方文艺评论界把他同荷马、但丁和歌德并称为世界四大诗人莎士比亚毕生主要献身于戏剧事业,他的写作题材广泛,一身兼为悲剧、喜剧和历史剧作家,各方面都硕果累累,这一点超越了以前全部的悲剧家和喜剧家与新旧交替时期的先驱但丁相比照可以看出,莎士比亚的作品更富于现实主义色调,这也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正在深化,时代正在前进莎士比亚与中国的大戏剧家汤显祖同处一个时代 一、新航路的开拓 15世纪,随着商业的发展和贸易的日益扩大,西欧国家对黄金的渴望更加剧烈但是,西欧的珍贵金属矿藏很少,开采也很慢,为了寻求黄金,欧洲人便把留意力转向了东方为什么呢?(《马可·波罗行纪》内容的影响)《马可·波罗行纪》中,把东方描写得富丽繁华,介绍中国和印度是黄金遍地,香料盈野,这对向往黄金的欧洲上层分子有很大的诱惑力,因此,他们不惜冒着生命危急,远渡重洋到东方去寻求黄金另一方面,欧洲贵族亲眼看到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把东部的珠宝、瓷器等贩运到欧洲而大获其利,这更坚决了他们去东方寻金的决心。
但是,为什么要开拓新航路呢?15世纪前叶,东西方的商路主要有三条:一条是陆路,从小亚西亚动身,沿黑海、里海经过中亚到达中国和印度;其次条是经叙利亚、两河流域抵波斯湾,换海船前往印度和中国;第三条是经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出红海,经印度洋去印度和中国当时,红海以东和地中海一带的贸易,分别主要由阿拉伯商人和意大利商人所垄断,后又被奥斯曼帝国所限制,它的统治状况如何呢?(奥斯曼帝国阻碍东西方商路)因此,在大西洋沿岸诸国的大商人迫切希望找寻到一条绕过地中海东部,开拓直达东部的新航路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面临大西洋的两个欧洲国家,他们无力加入欧洲大陆的争夺,特殊希望获得海外的财宝,最热衷于探寻新航路当时人们具备了远洋航行的条件了吗?(学生看书答:地圆学说的流行、航海技术的发展)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5世纪末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这为组织大规模远航供应了条件,同时两国的造船业和航海业较发达,当时地圆学说在欧洲日益流行,意大利地理学家绘制的世界地图,把印度和中国画在大西洋对岸,并断定从欧洲始终向西航行就可以直达东方15世纪欧洲已能制造适于航海的多桅快速的大型帆船,中国人独创的罗盘针,14世纪已普遍用于航海事业,使远航不至迷失方向。
最先探寻新航路的是葡萄牙人老师指图讲解:葡萄牙人探寻新航路的方向是向东 (1)1487年,迪亚士率三艘帆船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的最南端这是探寻新航路中的第一次突破葡萄牙国王相识到非洲南端的重要性,确定由此向东航行可以到达亚洲,因此,就把这个地点称为好望角,这次航行证明白大西洋与印度洋是相通的,为达·伽马的探寻新航路打算了条件 (2)1497年~1498年,达·伽马率4艘帆船,160名水手从里斯本动身,沿迪亚士开拓的航路南行,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前进,进入印度洋,到达非洲的莫桑比克,然后由阿拉伯人领航,顺当渡过印度洋,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返航时,劫掠了大批香料、象牙、丝绸、宝石等物品,他们带来的收益高达航行费用的60倍继葡萄牙之后,西班牙也主动进行航海扩张,并且选择了西进的路途 (3)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乘三艘帆船,率88名水手,从西班牙启程,横渡茫茫无际的大西洋,经过69天的艰苦航行,最终到达古巴、海地,哥伦布误认为他所到达的地方就是印度,因此,称当地居民为印地安人(印度人),这个名称始终沿用下来哥伦布直到死始终误认为自己所到的是印度。
后来,意大利另一位航海家亚美利哥,证明哥伦布所到达的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块新大陆,于是这个大陆就被称为亚美利加洲 (4)第四位探寻新航路的是麦哲伦他率领的船队最终完成了环球航行1519年,麦哲伦带领5艘船,262人组成的远航船队从西班牙动身,横渡大西洋,沿南美洲海岸南下,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后人命名为麦哲伦海峡),进入另一片宽阔的海洋,因沿途一帆风顺,航行很顺当,麦哲伦兴奋地把这片海洋称为太平洋,麦哲伦的船队在太平洋上航行三个多月,许多船员因饥渴而死去当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时,与当地土著居民发生冲突,麦哲伦在冲突中被杀,其他船员逃出后接着航行他们绕过好望角,直到1522年,才回到西班牙,这时只剩下一只船和十几个人了这样,人类第一次实现了环球航行,从而证明白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新航路的开拓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新航路开拓后,亲密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从今,世界结束了彼此孤立的状态,联成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起先了这四次重要的远航,大都发生在15世纪末,在同一时期,我们中国也曾有过远航的壮举,可以请同学思索、对比世界的四次远航与中国的郑和下西洋在目的、规模、后果上有何不同? 新航路开拓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亲密,世界起先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旺盛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2 教学要求: 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缘由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查找自己喜爱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缘由查找自己喜爱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 根据事情发展的依次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构想: 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打算: 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化学习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揭示课题:我们今日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日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
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战胜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战胜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战胜曹操,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索: (1)看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 (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依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 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起先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探讨分段按战役的起因、战前打算、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理解“兴师动众”,周瑜为什么要兴师动众? (3)让学生谈谈对“隔岸相对”的理解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赤壁一战的起因) 2、学习课文其次段 (1)指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示投影:说说你对周瑜说火攻是个好办法的看法?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起先的?默读五、六、七自然段,探讨了解:a、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划出有。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