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岭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doc
6页浅析岭南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摘要: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展成为两大不同地域风格 的园林概括性地回顾岭南发展历程,比较江南园林与岭南园林,从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文化思想、造园师及园主人四个方面分析岭南园林风格形成的原因, 并总结了岭南园林的造园艺术特征关键词:江南园林;岭南园林;造园艺术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两大璀璨明珠,因为地理环境、社会 文化环境、造园师等方面的不同,形成了江南和岭南两大地方风格的园林在中 国园林史上具有各自坚实的文化传统现有岭南艺术风格研究,多从一个时期或 是通过案例进行分析比较本文通过研究岭南园林的发展历程以历史的角度审视和把握江南园林和岭 南园林各时期的艺术实践状态从而建立对江南与岭南园林的整体认识,并在此 基础上理解和研究岭南园林风格形成的原因,从而发现岭南园林造园特征1.岭南园林发展历程1.1岭南传统园林发展历程1.1.1生长期秦汉时期,岭南园林处于萌芽、产生、发展的阶段首先岀现的是皇家园林, 最早的实例是赵佗所建的南越国宫署御苑遗址此宫苑效仿秦皇宫室苑囿于广 州越秀山下建王宫并依山而筑赵王台和朝汉台赵佗是北方人,带来中原文化, 便有了宫殿里修筑高台的做法。
三国时,岭南私园开始产生,如建立在虞翻的虞苑虞翻后人施其宅为寺,是为制止寺,开岭南寺庙园林之先河顾微《广州记》所记载的菖蒲涧为 —处林泉胜景,被视为岭南城市公共园林的起源1.1.2发展期唐代,佛教经海上丝绸之路传人岭南促进了寺庙园林的发展这些寺庙多 建在风光优美的名山中以南华寺为代表公共园林此时处于开发时期,广州西 关一带的荔园、连州的海阳湖、潮州西湖曾极一时之盛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王刘龚投以钱财物力,〃仿唐上京之制置左右街使〃” 形成广州城的初步分区及城市中轴线,又兴建园林宫馆,于城南今九曜坊处建南 宫南汉宫苑规模极盛有〃三成之地,半为离宫苑圃〃西部城区水域成网 风景优美,出现了富豪营造的私家园林南汉宫城禁苑以彳山湖药州最为著名药洲上赏石九尊,世称〃九曜石〃 O南汉王朝园林是岭南史上皇家园林的第二个高峰,以此为序开始大兴建设宫殿、寺庙和私家园林促进了后世岭南公共园林的发展1・1・3兴盛期宋以后,人们开始追求居住环境的舒适和情趣私家园林逐渐发展,城市园 林、寺庙园林、书院园林和衙署园林等公共园林也稳速发展城市园林的形成主 要源于当时地方官员在兴建水利工程时为充分利用土地、空间等在周遭种植 经济作物、灌田养鱼、筑堤建亭而形成了供大众游憩的公共空间。
因士大夫与佛 寺关系密切这一时期的寺庙园林多为地方官员所造1.1.4成熟期明清时期园林发展完全成熟出现了一批为人称道的私家庭园其功能主要 体现为社会交际以岭南四大园林以及行商园林为代表此时,城市居民区内建置了不少寺观园林,由于置于商业闹市中,园内形成一种世俗美感和生活气氛, 为岭南人所好书院园林也随着私人讲学之风盛行及岭南理学的发展而兴盛起 来也有不少书院是在寺观的基础上建造的各类公共园林的形式和风格也已发 展成熟1.2江南与岭南发展历程7寸照(表1 )首先从起源上看据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岭南园林最早岀现的是〃南 越宫苑〃的越王台、朝汉台、长乐台和白鹿台,《述异记》嘲中则载有江南园林 的姑苏台台是园林的最初形式;当时,越王台和姑苏台已成为以游赏功能为主 的园林分别是两派的游乐园源头两者发端的园林类型都是皇家园林园林中 均以高台为标志性建筑其次从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的发展轨迹来看,两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应出 现的园林类型均有相似主要表现在从实用功能、游憩观赏再到公共休闲的变化 上中国园林发展与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内在的联系进入农业时代后,林,以适应帝皇人类生活不再仅仅满足于〃吃〃。
开始出现了宫苑一体的皇家 为首的少数贵族富人阶层的观赏游乐需求;后来,以隐士为代表的庶民阶级醉 心于乡野郊园宅园一起休戚与共并出现公共园林由此可见,无论是江南 园林还是岭南园林造园活动共同经历了几个历史时期:生成、发展、兴盛、高 峰,历程大致相似2 •因流探寻岭南与江南同属南方地区,为何园林风格会不同?本文试从自然条件、社会 经济、文化思想、造园师及园主人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其中的原因2.1自然条件《广东新语》卷三《山语》中王伯厚日:大抵五岭不一,五岭之外,其高而横绝南北者,皆五岭,不可得而名也五岭这个天然屏障自古就将两个地域分割 开因此岀现艺术风格差异岭南地区有丘陵山地,也有零星的沿海平原、台地, 自然风光优美,如岩溶洞穴、海天一色的港湾岭南园林能在自然风光之处构建 公共园林,形成地域特征显著的自然山水园江南地区则以平原为主园林多建 于城市中通过人工模拟塑造出自然山水园江南地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使得该地区植物品种繁多,乔 灌木季相明显,如《扬州画舫录》中描述的〃珊瑚林〃景色四季各异岭南属 于热带、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地区,高温多雨,炎热潮湿地区跨度较大使得 植物资源丰富,为岭南打造热带风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如杏林庄的〃蕉林夜月〃 ” 园中遍植芭蕉江南地区盛产各类石材,尤其黄石和太湖石,被普遍运用在园林造景中岭 南地区则以英石、蜡石最为常用,是岭南盛产的绝佳造景石材2.2社会经济东晋时期因江南地区相对平静,北人纷纷南下建立理想家园唐时文人通 过科举考试掌握政权,纷纷集中于城市宋室南渡经济文化中心亦随之南迁元时民族矛盾突出到了明代,南京为〃留都〃,江南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和文化 学术重地江南园林的兴盛,除了财力雄厚还因其社会经济背景下所产生的文 化氛围及汇集的文人雅士 自南越国以来,岭南就开始了海上贸易汉平南 越后开启了 〃海上丝绸之路〃广州成为我国唯一的贸易港口历史 久远的海上贸易使岭南对外交往频繁,同时促成了岭南商贸经济的经济模式,宋 代以来,商品经济不断地发展2.3文化思想江南文化思想对其传统园林艺术影响至深东晋南朝时期,本土的道家与外 来的佛家融合普遍渗透到文人士大夫中间影响其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隐逸之 风悄然而起唐宋时期,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官僚名士在闹市中开辟出一片安心 自在的天地,达到进退自如、宁静自在的境界元代,以道家出世思想为主,许 多被贬、退隐或仕途不得意的官吏追求淡泊惬意的生活。
便寄情花草树木、山水 片石中自始自终,隐逸思想影响着江南园林艺术z如造园立意、空间营造、造园手法从岭南文化思想的发展史上看岭南林既受儒家、道家思想影响也有重商、经世致用、西方文化思想的体现早在先秦便受中原儒学思想的影响在园 林及建筑上表现出〃文〃饰艺术,至明清,园林建筑装饰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道家老子的自然无为的观点及老庄的自然美学则表现在环境选址上,其园林多选 在景色优美的地方结合自然环境就势而建,充分发挥原有的地理环境优势明代的丘溶倡导〃经世致用〃,引起岭南文化思想的变革从而导致了岭南 美学观念的变革清代绘画艺术的实用主义为岭南经世致用的思想奠走了基础从而使岭南园林世俗功用的审美观念愈加强烈岭南自古以来就形成重商文化, 海上丝绸之路这种商贸经济模式使岭南园林的营造更注重其实用性、娱乐交际 性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的输入,使岭南从被动接受到利用其优势寻求在 传统世俗观念的基础上融入西方思想,做到中体西用这种审美观念对近代岭南 园林的外观造型、造园布局手法和材料运用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4造园师及园主人东晋以来,文人、士大夫隐逸江湖,创造了大量园林山水诗文及山水画,如 陶渊明《桃花源记》、谢灵运《山居赋》等所描绘的豁达、淡雅的自然田庄风光。
唐代,诗人、画家开始直接主持造园运用诗情画意规划园林五代时,山水画 逐渐兴盛画家们开创了各自的画论和画法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宋时受山水 画体系的影响〃文人写意山水园〃成为主流江南士大夫不屑于参与政 事而寄情山水故而积极加入构造具有诗画意境的自然山水园林的行列 众多载于诗文的园林与绘画的关系密切,如唐寅的江南春图丰富的造园 实践培育了一批造园家计成、周秉忠为其中的佼佼者计成总结的《园冶》, 成为中国最早的经典造园名著,标志着此时期园林臻于成熟清代专业造园师张 涟、张然等的出现促使园林营建的系统化不同于江南园林岭南园林的园主多为富商和官员园林是他们夏季避暑和 休闲娱乐的地方历来富含浓浓的生活气氛明清时期,出现了 〃士人商人化〃 和〃商人士人化〃的现象其园主人多为士商合流的社会成员私家园林多用于 园主的应酬宴请、听曲赏戏作为园主炫耀自身财富与彰显社会地位的手段,如 海山仙馆为大盐商潘仕成的宅3.岭南园林艺术特征纵观不同时期的江南与岭南园林造园艺术特征分析,往往容易忽视自然条 件、社会经济、文化思想、造园师及园主人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江南园林和岭南 园林艺术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了 〃写意〃和〃务实"的两种文化特征。
在中 国园林史上异彩纷呈互学共进,其差异性具有表现在造园思想、风格形式和构 园要素上通过江南和岭南园林艺术的比较硏究(表2 )有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岭南园林艺术文化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