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7讲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doc
20页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 7 讲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山东 刘秀珍【课标要求】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备考指要】1.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掌握同盟会的成立,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比较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点;分析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以及给后人留下的教训3.从命题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应注意两个纲领,辛亥革命要注意与西方启蒙思想、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等内容联系命题自主学习】考点 1 太平天国运动 1.兴起原因: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的和空前激化2.兴起发展(1)兴起:1851 年 1 月,洪秀全集合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2)壮大:永安建制后于 1853 年攻克作国都3)全盛①北伐:北伐军打到,孤军深入失败②西征:西征军与的湘军激战,夺取清朝半壁江山3.革命纲领 (1)《天朝田亩制度》①内容:土地分配制度──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 和年龄平分土地;产品分配制度——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②目的:建立一个“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
③评价: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体现了,根本无法实现2)《资政新篇》①内容:政治上主张向西方学习,,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奖励技术发明;文化教育上主张开设等②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的设想4.由盛转衰──天京变乱(1)原因①领导者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滋长②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2)表现①杀掉杨秀清后被处死②遭猜忌出走,全军覆没5.后期防御(1)重建领导核心:提拔、李秀成指挥军事,总理朝政2)开展防御战①1858 年,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江北大营,又取得大捷②1860 年,李秀成、陈玉成攻破打到上海近郊 ③湘军攻陷安庆,就义6.运动失败:1864 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考点 2 辛亥革命 1.背景(1)经济:清末“新政”、“ ”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2)思想:、邹容、陈天华等以、东京为阵地,宣传西方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3)组织①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然后华兴会、光复会等相继建立②1905 年,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东京建立4)军事:中国同盟会发动了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高潮5)时机:1911 年四川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3.高潮 (1)中华民国成立:1912 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定都,以五色旗为国旗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①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内各民族一律;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等自由和选举、权;确立、立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②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的民主宪法③意义:具有反对制度的进步意义4.结局(1)结局:窃取革命果实2)原因①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法,势力强大②列强以、、经济封锁为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③革命营垒中的和旧官僚向革命党人进攻④被迫妥协退让5.功绩(1)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建立起,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推翻了“”,沉重打击了3)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4)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重难突破】一、《天朝田亩制度》产生根源、评价及未能实施的原因1.产生根源:(1)社会根源: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身受双重压迫,清朝长期以来土地高度集中,广大农民无地、少地、负担沉重;(2)历史根源:“等贵贱、均贫富”一直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奋斗目标,明末农民起义“均田免粮”的口号开始触及了封建社会的根本问题;(3)阶级根源: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纲领只能反映其迫切的现实愿望,追求平等、平均和小私有制基础上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2.评价认识(特点):(1)强烈的革命性:首先,它继承和发展了历史农民的斗争思想,明确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形成系统的革命纲领,成为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次,它从各方面冲击了封建礼教和纲纪2)空想性:首先,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只是小生产者的一种迫切愿望;其次,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了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也无法调动其积极性3)落后性:此纲领是指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未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它主张小私有制,废除商品经济,不符合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4)从革命纲领上可以得出结论:太平天国军事上的胜利缺乏政治、经济和思想的牢固基础,不可能提出彻底改造封建社会的纲领,更不能阻止自身政权的封建化,革命的高潮中隐含着危机3.未能实施的原因(1)客观: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分田方案2)主观: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国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迁移应用】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体现了太平天国( )①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 ②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③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 ④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二、正确认识农民阶级的地位和局限性1.地位:(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在近代,农民由于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反抗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平等的革命性2)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延缓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3)农民阶级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是小生产者的代表在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浪潮冲击下,受灾最重的是农民阶级,但是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缓慢又无法吸收这些破产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农民阶级的地位和庞大的队伍决定了农民阶级始终是近代中国的动力2.局限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包含阶级局限和时代局限两个方面(1)阶级局限性的表现: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而是多用迷信的思想鼓动和组织群众④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带有严重的自私性和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领导核心并保持领导集团内部的团结2)时代局限性的表现: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中未曾遇到的新情况②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较晚,发展不充分,当时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未成熟到领导农民运动的程度,而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要失败。
迁移应用】2.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反映出( )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 B.天京变乱造成悲剧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 D.天京陷落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区别(1)产生的背景不同《制度》是为巩固太平天国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新篇》是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方案,此时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2)有关社会经济的主张不同《制度》以改变土地制度为中心,要在小生产者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建立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王国《新篇》则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即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3)群众基础不同《制度》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满足农民阶级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群众基础广泛《新篇》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不是农民战争的必然产物,缺乏群众基础4)作用不同:《制度》有利于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新篇》未能实行,对太平天国的斗争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5)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制度》提出了均分地主土地、财产的要求,体现了农民反封建的主张。
《新篇》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道路的迫切愿望,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虽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但脱离了现实斗争实际的需要迁移应用】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4.洪仁干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从材料中分析洪仁干的主张是( )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B.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C.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四、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反清斗争的比较 1.相同点(1)都以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为主要斗争目标2)都制定了革命的纲领,前者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后者提出了“三民主义”革命纲领3)都采取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的斗争方式太平天国同清朝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斗争,进行了北伐、西征、东征和后期防御战等;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武装反清起义4)都在南京建立了革命政权太平天国定都天京;辛亥革命中在南京建立了临时政府。
5)这两次革命都没有完成反侵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2.不同点(1)领导革命的阶级不同:太平天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2)革命的性质虽然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但太平天国运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而是处于新旧交替时代的农民战争,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革命的纲领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要建立一个“有衣同穿,有饭同食,有田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理想社会;“三民主义”是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太平天国分配土地的办法与辛亥革命的“平均地权”也有质的区别,一是平均主义的,彻底否定了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4)发动群众的程度不同太平天国主要依靠广大农民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而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则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不敢发动人民群众,,仅依靠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以及会党和新军中的一部分人5)斗争的结果不同:太平天国运动被清王朝勾结外来反动势力残酷地镇压了,而辛亥革命则在推翻了清王朝对中国的封建统治后被中外反动势力篡夺了革命果实迁移应用】5.佩弗在《远东》中说“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对于其中“荒唐可笑”的正确理解是( )A.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政体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C.暗喻资产阶级应该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20 世纪初中国整个一代人的努力都失败了五、辛亥革命的失败1.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