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局部解剖综述.ppt
56页第五章 口腔局部解剖 1 参与消化过程 协助发音和言语动作 感觉功能 辅助呼吸 口腔的功能 (function of oral cavity) 2 一、 口腔的境界和分部 前:唇 后:咽门 境界 两侧:颊 上:腭 下:舌下区 咽门:腭帆、腭舌弓 、舌根 3 分部 当闭口牙尖交错牙合时 ,上下牙列、牙龈、 牙槽粘膜将口腔分为 前外侧部的口腔前庭 (oral vestibule)及 后内侧部的 固有口 腔(oral caviry proper) 4 二、 口腔前庭及其表面解剖标志 口腔前庭:位于 唇、颊与牙列 、牙龈及牙槽 粘膜之间的蹄 铁形潜在间隙 5 解剖标志(从前往后) 口腔前庭沟(groove of oralvestibule)(唇颊龈沟) : 口腔前庭的顶、底, 为唇、颊粘膜移行于牙槽 粘膜的沟槽, 口腔局部麻 醉常用的穿刺及手术切口 部位 6 为扇形或线形的粘膜小皱 襞,位于中线,上唇系带 较下唇明显 临床意义: l制作义齿,注意避让; l儿童较为宽大,连切牙乳 头;替牙牙合,上颌中切 牙间隙。
上、下唇系带(frenum of upper and lower lip): 7 颊系带(buccal frenum) 定义:数目不定的粘膜小皱襞 ,位于上下尖牙或前磨牙区 的口腔前庭沟上颊系带较 为明显 临床意义:义齿制作注意缓冲 8 腮腺乳头(papilla of parotid duct): 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的颊粘膜 上 临床意义:腮腺造影、导管内注 射治疗 9 颊垫尖 定义:大张口时,在平对上 下颌后牙牙合面间可见一形 似三角的粘膜隆起即颊垫, 深面为颊脂垫所衬托,颊垫 的尖端称颊垫尖 临床意义: 位于翼下颌皱襞中点的外侧 ,为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 重要解剖标志 10 翼下颌皱襞(pterygomandibular fold) 定义:系深面为翼下颌韧带所衬托 的口腔粘膜皱襞,位于上颌结节 后内方及磨牙后垫后方之间 临床意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 , 翼下颌间隙及咽旁间隙口内切口 的有关标志 11 磨牙后区 磨牙后三角(retromolar triangle) 定义:底为第三磨牙远中面的颈 缘 , 其尖朝向后方 磨牙后垫(retromolar pad) 定义:覆盖于磨牙后三角表面的 软组织 临床意义: 磨牙后垫在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 时常显红肿 12 13 三 唇(lips) 境界及表面解剖标 志 上:鼻底 下:颏唇沟 两侧:唇面沟 其中部有横行的口 裂将唇分为上唇 和下唇两部。
14 表面标志: n口角:口裂两端,正常位 置在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 间 n唇红:上、下唇皮肤与粘 膜移行的红色区 n唇红缘:唇红与皮肤交界 处 n唇弓:上唇的唇红缘呈 “M”形的弓背状 n唇峰: “M”形唇弓在中 线两侧的最高点 n唇珠(上唇结节):唇正 中唇红呈珠状地向前下方 突出 15 n人中:上唇皮肤表面 ,由鼻小柱向下至唇 红缘的纵行浅沟 n人中穴:人中的上中 1/3交点 n人中嵴:自唇峰延伸 至鼻小柱两侧的皮肤 嵴 n人中点:“M”形唇弓 在中线上的最低点 16 临床意义: 1.唇裂整复术,应恢复上 唇正常的解剖特点 2.唇红缘定点关系到术后 唇弓及唇珠的外形 3.鼻底定点关系到上唇高 度及鼻小柱位置和患 侧鼻孔大小 4.口角开大或缩小术时, 应注意口角的正常位 置关系 17 唇的层次(外→内分五层) 1.皮肤:厚;与浅筋膜和表情 肌结合紧密;富毛囊、皮 脂腺和汗腺;疖痈好发, 危险三角区 2.浅筋膜:组织疏松,炎症易 水肿 18 3.肌层:口轮匝肌 4.粘膜下层:上下唇 动脉环:触及波动 /夹压止血; 5.粘膜 19 唇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血供 动脉:面动脉分支-上 下唇动脉 静脉:面静脉 回流 神经 感觉神经:上、下颌 神经的分支 运动神经:面神经 20 淋巴 回流 n上唇及下唇外侧 –下颌下 淋巴结 n上唇淋巴管-耳前淋巴结或 颈深上淋巴结 n下唇中部 -颏下淋巴结 n下唇近中线-交叉至下颌下 淋巴结 n下唇外1/3 -颏孔 上下唇淋巴回流特点 上唇广泛、下唇中部可交 叉 21 四、颊(cheeks) 境界 上:颧骨下缘 下:下颌骨下 缘 前:唇面沟 后:咬肌前缘 22 层 次(外→内分六层) 1.皮肤:富 于毛囊、 皮脂腺、 汗腺,疖 的好发部 位 23 2.皮下组织 颊脂垫(buccal fat pad):在颊筋膜表面 与咬肌前缘内面的窝 内,被菲薄筋膜包裹 的脂肪团块, n 横行:面神经颧支、 上颊支、腮腺导管、 面神经下颊支、下颌 缘支 斜行:面动脉、面静脉 n颊及颌上淋巴结 24 3.颊筋膜 4.颊肌 5.粘膜下层: 粘液 腺 6.粘膜: 腮腺导管 口 颊筋膜(颊肌)咽筋膜(咽肌) 翼下颌韧带(颊咽肌缝 ) 25 颊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血供 动脉:面动脉、眶下动脉、 面横动脉 静脉:面静脉 淋巴 下颌下淋巴结 神经 感觉神经:三叉神经上下颌 支 运动神经:面神经 26 五 牙 龈 (gums) 定义:为口腔粘 膜的一部分, 粉红色、质韧 而微有弹性, 覆盖在牙槽突 边缘区并包绕 着牙颈的周围. 27 分为: n游离龈:又称边缘龈呈领圈状 包绕牙颈部,宽约1mm,正 常呈粉红色,菲薄而紧贴牙 面。
n附着龈:与游离龈相连续的角 化龈,缺乏黏膜下层,由固有 层直接紧附于骨膜上,呈粉 红色、坚韧、不能移动 n龈乳头:两牙之间的牙龈呈 楔形或乳头状 n龈沟:龈缘与牙颈之间环形浅 沟 28 分层: 粘膜层,无粘膜下层 固有膜:与骨膜连接 ,坚韧难以移动 临床意义: n局浸药物注入口腔 前庭沟粘膜下层 n牙龈手术:整层剥 离 29 六 腭(palate) 定义:固有口腔的 上壁,又名口盖 ,由硬腭与软腭 构成 作用:分隔口腔与 鼻腔,参与发音 、言语和吞咽 30 硬腭(hard palate) 定义:腭前 2/3由腭突 及腭骨水平 部构成支架 ,浅面覆以 软组织 31 表面标志: 腭中缝(palatine raphe):为位于硬 腭中线的一纵行粘 膜隆起 切牙乳头(incisive papilla):为腭缝 前端卵圆形粘膜隆 起,位于两侧上颌 中切牙的腭侧通 鼻腭神经及血管 腭皱襞(palatal rugae):为形状不 规则的软组织嵴, 硬腭前部、中线两 侧 32 上颌硬区:位于硬腭中 央,粘膜薄,缺乏弹 性 上颌隆突:骨质隆起, 可出现在上颌硬区前 部 腭大孔:位于上颌第三 磨牙腭侧,牙龈缘至 腭中缝外、中1/3交 界处,距硬腭后缘前 约0.5cm,此处粘膜 稍凹陷,其深面即腭 大孔 翼钩:上颌第三磨牙后 内侧约1-1.5cm,可 触及一骨质隆起 33 层次及结构特点 层次 粘膜、粘膜下层及骨 膜 硬腭软组织特点 1、粘膜下层在硬腭 前部含有少量脂肪 而无腺体,后部则 有较多的腭腺 2、硬腭的骨膜与粘 膜和粘膜下层紧密 附着 3、粘骨膜移动性小 ,能耐受摩擦和咀 嚼压力 34 临床意义: 1.后部粘膜下层腭腺 较多,肿瘤多发后 部 2.粘骨膜难以移动, 腭裂手术时,常将 粘骨膜作为一层从 骨面分离 3.两侧近牙槽骨的软 组织,因含腭腺及 神经血管增厚,故 腭部切口应尽量靠 近牙龈 35 软腭(soft palate ) 定义:前续 硬腭后缘 ,为一能 动的软组 织隔,厚 约1cm 36 表面解剖标志 腭凹:位于软腭粘 膜前端表面,中 线两侧,左右各 一 腭帆:软腭后部, 斜向后下 腭垂(悬雍垂): 腭帆后缘中央伸 向后下方的指状 突起 37 腭舌弓、腭咽弓: 软腭后部向两侧 有两条弓形皱襞 ,前方者称腭舌 弓,后方者称腭 咽弓。
腭扁桃体:两弓间 的三角形凹陷, 称扁桃体窝,容 纳腭扁桃体 咽门:由腭帆、舌 腭弓及舌根组成 38 层 次 n粘膜:前续硬腭粘膜 n粘膜下层: n腭腱膜:位于软腭前 1/3,构成软腭支架, 近硬腭部坚厚,后部变 薄 n腭肌:构成软腭后 2/3,附丽于腭腱膜, 肌肉细小,共计五对 腭帆张肌、腭帆提肌、 腭舌肌、腭咽肌、腭垂 肌 39 ①腭帆张肌:紧张腭帆及开大咽鼓管,完 全切断该肌可引起咽鼓管闭塞 ②腭帆提肌:能使软腭上提及咽侧壁向 内侧运动,是参与腭咽闭合的主要肌肉 ③舌腭肌:下降腭帆,紧缩咽峡 ④咽腭肌:上提咽喉;向前牵引咽腭弓 ,并使两侧咽腭弓接近 ⑤腭垂肌:缩短腭垂,上提腭垂 40 临床意义: 1.腭凹作为总义齿 基托后缘的参 考标志,上颌 全口义齿的后 缘应盖过腭小 凹后2mm处 2.腭肌与咽肌协 调配合,控制 腭咽闭合 41 腭咽闭合:鼻咽部的 咽腔缩小,与上提 的软腭形成广泛而 密切的接触,将鼻 咽腔与口咽腔分隔 不仅避免吞咽时 食物反入鼻腔,同 时也是获得清晰语 音的重要保证 42 软腭发育异常 :腭裂患者的 腭部发育异常 ,存在或大或 小的裂隙;其 软腭一般较正 常人短,腭肌 在腭腱膜上的 附着点异常 43 腭裂修复术要点: 1.将腭帆张肌、舌腭肌 和咽腭肌分离松解 2.将翼突钩凿断,或劈 开翼突内外侧板之间 的骨质,将翼突内侧 板连同翼突钩一起推 向内侧 3.将腭腱膜剪断 44 腭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 血供 动脉:腭降动脉;软腭有咽升和腭升动脉 静脉:翼丛 淋巴 颈深上淋巴结 神经 感觉神经:三叉神经上颌支 软腭:舌咽神经 运动神经:迷走神经( 腭帆张肌:三叉神 经) 45 vv由由“ “∧∧” ”形的界沟分为前形的界沟分为前2 2 //3 3和后和后1 1//3 3两部分两部分 vv前部为舌体,遍布乳头前部为舌体,遍布乳头 vv丝状乳头丝状乳头 vv菌状乳头菌状乳头 vv轮廓乳头轮廓乳头 vv叶状乳头叶状乳头 vv后部为舌根,无乳头后部为舌根,无乳头 舌背舌背 七 舌(tongue) 46 vv舌系带舌系带 vv伞襞伞襞 vv舌下肉阜舌下肉阜 vv舌下襞舌下襞 舌腹舌腹 47 n舌内肌:包括舌上纵肌 、舌下纵肌、舌横肌和 舌垂直肌,改变舌的形 态。
n舌外肌:起自舌外止于 舌内包括颏舌肌、舌 骨舌肌、茎突舌肌及腭 舌肌,改变舌的位置 颏舌肌两侧收缩时使舌 伸向前下,一侧收缩时 舌尖伸向对侧 舌肌舌肌 48 n舌的血液供应主 要来自舌动脉、 咽升动脉的分支 n舌动脉伴行静脉 及舌下神经伴行 静脉,注入舌静 脉 舌的神经、血管及淋巴管舌的神经、血管及淋巴管 49 • 舌的运动神经为舌下神经 • 舌的感觉神经为舌神经和舌咽 神经 • 舌前2/3的一般感觉由舌神经管 理,味觉由参与舌神经的鼓索 味觉纤维管理 • 舌后1/3的一般感觉及味觉由舌 咽神经管理(但舌后1/3的中部 则由迷走神经管理) 50 舌尖淋巴管 颏下淋巴结 颈肩胛舌骨肌淋巴结 舌前外侧淋巴管 颌下淋巴结 颈深上淋巴结 舌中央淋巴管 颈深上淋巴结 颌下淋巴结 部分交叉至对侧 淋巴引流淋巴引流 愈近舌尖部引流位置越低,愈近舌 根部引流位置越高 舌后淋巴管颈二腹肌淋巴结 51 八 舌 下 区(sublingual region) 52 v舌和口底粘膜之下 v下颌舌骨肌和舌骨舌 肌之上 v前至两侧下颌体内侧 面 v后部止于舌根 解剖境界解剖境界 53 v舌下腺及颌下腺深部 v颌下腺导管与舌神经 v舌下神经及其伴行静脉 v舌下动脉 口腔局部解剖舌下区的解剖舌下区的解剖内容内容 54 咽 咽(pharynx):为漏斗形 的肌性管道,上宽下窄, 前后扁平。
上端起自颅底 ,下端至第6颈椎下缘或 环状软骨,下缘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