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查字典辞书》ppt课件.ppt

28页
  • 卖家[上传人]:tian****1990
  • 文档编号:74483546
  • 上传时间:2019-01-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17.81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单元 古汉语通论 第一章 怎样查字典辞书,本章内容简介,1、字典常用排检法 2、古代常用注音方法: 概念:直音法、反切法、叶音法 3、选择工具书 新华字典、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助字辩略、 经传释词、词诠、诗词曲语辞汇释;,一、字典、辞书常用排检法: 1.部首检字法 (最传统) 2.笔画检字法 (最简单) 3.汉语拼音字母检字 (最快) 4、四角号码检字法 (最难) 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四角号码检字法简介: (一)汉字一般都是方形, 都有四个角,一个角取一个数字,四个角共得四个数字,为四角号码角的形式共有十种,用0-9十个数字号码来代表 十类笔形编号列表如下:,号码 名称 笔形及说明 0 头 亠(独立的点横组合) 1 横 一乚(横、挑、右钩) 2 垂 丨丿亅(直、撇、左钩) 3 点 丶\(点、捺) 4 叉 十乂(两笔相交叉) 5 插 扌(一笔通过两笔以上) 6 方 口(四边齐整的方形) 7 角 ﹁「」ㄴ(横与垂相接处) 8 八 八丷人(两笔成八形或其变形) 9 小 小忄⺌(两笔中隔一笔成小形),(二)取码规则: 每字只取四角的笔形,每字得4码, 顺序如下: ①左上角 ②右上角 ③左下角 ④右下角 如: 端 ;颜 ; 济,二、字典辞书常用注音方法 1.直音法: 用一个同音字来给另一个字注音。

      如: 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 厶音司;(厶为私的古字) 农事既毕,乃令弟子群居,还就黉学 黉 音 宏; 山东单县 单音善 直音法是一种很简便的方法,因而一直使用到现在 但有两个缺陷:一是有时找不到同音字注音; 二是同音字可能更加冷僻,注了等于没注2.反切注音: 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来标注 另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起源于汉代末年 古书的文字竖排,前面的文字在上所以叫反切上 字,后面的文字在下所以叫反切下字反切上字 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的 字如:冬,都宗切,冬是被切的字,“都”是反 切上字,“宗”是反切下字,用音标记录下来就 是:冬 dong――都du+宗zong,反切的来源: 反切是受了梵文拼音的启发东汉时印度佛 教传入我国,同时传入梵文的拼音字母梵文 是拼音文字,其拼音字母影响启发了中国古代 僧人和学者,他们根据梵文的拼音原理,对汉 字字音进行分析,分析出汉字的声母和韵母, 分别用两个汉字表示,两个汉字相拼,拼出另 一个字的读音,这种注音方法叫反切注音 反切法用两字合注一字,分出声母和韵母, 这是比较科学的注音方法,于是很快风行于世反切法也有一些局限性: ①不同的人使用的反切用字不统一。

      拼音中 的一个声母或一个韵母,只能用固定的一个字母表 示,绝不允许随意更动反切上下字的选用则是灵活 的,选用与被切字声母、韵母相同的任何字做反切上 下字,都不会改变被切字的实际读音例如,“孤, 古胡切”假如上字不用“古”,而用过、姑、公等字, 下字不用“胡”,而用乎、吴、都等字,被切字的读音 都不会变这是因为前者声母都是[g],后者韵母都是 [u]假如规定只用一个字来表示,那么就无法给这个 字自身注音,因此同一类声母或韵母至少得用两个字②根据上述基本拼读规则,很多反切拼不出 今音来如 “筹”,不同韵书用不同的字作反切用字: 《广韵》直由切 zh 《集韵》《韵会》陈留切 ch 《正韵》除留切 ch 陈留切、除留切还能切出筹的读音,方法: ch+(i)óu= chóu(现代汉语ch后不能有有i,处理办法 是把i去掉就可以了)但是直由切就不行了,直的声母 zh,切不出ch来因为“直”为古入声字,入声字在元 代就发生了变化,现代普通话不存在入声字,入派三 声,今天的读音发生了变化,所以切不出ch来《广韵》东-德红切 “红”古代是平声,元代以后汉语 平声分阴阳,反切上字全清今读阴平 这是因为语音发生了演变。

      把反切准确地拼读为 今音,还要掌握一些特殊的规律这些必须要学习音 韵学,掌握古今语音的演变后才能解释清楚在中国 古代,由于没有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人们在教学生 字时,常使用两个常见的字进行反切或直拼出这个生 字的读音这个方法显然太繁琐,不易读准致使很 多汉字古代的读音与现在的读音完全不同,所以我们 不要根据古书的反切来确定字的读音3.叶音法 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的注音方法 一种应该批判的注音方法为了押韵,可以随意改变读音如《诗经·燕燕》:,燕燕于飞,上下其音yīn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nán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Xīn 在诗经时代,这都是押韵的,但到了南北朝 时代,由于语音变化,已经不押韵了,于是南 朝梁末沈重给“南”字注音说:协句,宜乃林反 (nǎi+lín=nín);宋代朱熹注:叶尼心反 (nín)尼心反即乃林反 这都是没有根据的,都是强改字音求叶 韵,是错误的三、选择工具书 (一)查字音、字义 1.《新华字典》(目前最通用) 目前最常用的字典,收字8500个左右 虽不是专为阅读古书编写,但也适当收了一些 古书中的常用字以及其用法 体例: 优点: 缺点:,2、《康熙字典》(古代收录汉字最多) 是清代一部官修字典, 也是我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工具书。

      由张玉 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皇帝圣 旨编撰而成,具有深远影响该书的编撰工作 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1),成书于康熙五十 五年(1716),历时六年字典全书分为十二 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 三卷,共收录汉字47,035个体例:按部首排列,共214个部首, 按笔画分配到十二集中(以十二地支标 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释字也是先注音,后释义 注音方法:古代三种注音方法全部采用例如《康熙字典》对筹的注音:,筹, 反切: 《广韵》直由切 《集韵》《韵会》陈留切 又《集韵》徒刀切 《正韵》除留切 直音:音俦 又音陶 (两种读音,一字多音) 叶音:叶音除,释义方法: 注音之后,接着解释字义 优点:释义详细每义之下, 一般都引古书作证因此收集的 古书资料丰富对我们查字的古义,阅读古书 十分有用另外,由于收字规模大,一般字典 上找不到的难字、生僻字都能找到不足: 错误很多无论是注音还是释义,都 有很多问题注音沿用错误的叶音法,反切很 多切不出今音;释义方面,有些解释不正确, 有些所引证的材料错误清代道光年间王引之 曾作一书,指出它的错误有2千多条二)查词语和典故 古代汉语还有许多复音词和大量的成语典故。

      当我们想查找这些词语的意义和成语典故的出处时,最常用的工具书是《辞源》和《辞海》1.《辞源》 商务印书馆 辞源,中国最大的一部古汉语辞典出版于1915年,至今已经修订再版多次修订版《辞源》是专为解决阅读古籍时关于词语典故和有关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疑难问题的所收古代词语和典故相当丰富,释义精当,引文详细,注明出处,是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的很好的工具书2.《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大型综合性辞典36年由中华书局 初版于上海57年决定修订《辞海》,当 时中华书局已经迁往北京,因此在上海另行成立 独立的编辑出版机构——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 (78年改名为上海辞书出版社)经过修订由 上海辞书出版社分别出版了《辞海》79年版和 89年版古代词语和典故只收比较常见的,释 义也比较简单通俗三)查虚词和特殊词语 古代汉语虚词的用法比较复杂,是学习古代汉语的要点和难点当我们想查找古汉语的虚词时,常用的工具书有如下几部:,1.《助字辨略》 清刘淇著,1711年出版,收字400多个 体例: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优点: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包括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资料比较丰富 缺点:体例欠严密,虚词的分类标准不统一。

      2、《经传释词》 清·王引之著共收汉以前古书中 的虚词160个,所收的虚词以经传为主,其他 材料为辅,东汉以后的一概不用 体例:按古声母排列,分为十卷 优点:解释虚词有独到的见解,对古注或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不当的,提出自己的看法 缺点:使用的语法术语与今天很不一样,初学者不易读懂且收字太少,只160个3、《词诠》 近人杨树达编收虚词五百多个 体例:全书按注音字母顺序编排 优点:解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后,引用大量例句加以证明,读者可以通过众多的例句体会虚词的用法,对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很有帮助;作者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此其最突出的优点;此书比较通俗易懂,对初学者较实用 不足:语法用语比较陈旧,和当代语法著作中的术语不完全相同;对于部分虚词的某些用法的分析,尚有可商之处;引例方面也有差错4、《诗词曲语辞汇释》 近人张相著,是研究诗词曲中 特珠用语的一部专著我们读唐宋元明的诗词曲 或白话小说,常常碰见一些当时的口语或习用语, 这些口语习用语自来没有专书解释,这就给读者 带来很大的困难本书填补了这个空白 体例:每条词语的排列次序是先诗后词再曲 优点:资料丰富,对于阅读诗词曲等作品很有 参考价值。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