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州水污染问题的现状原因及防治对策开题报告.docx
7页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 湖州水污染问题的现状、原因及防治对策一、选题的背景、意义(一)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城市 水污染不断加剧,城市水环境持续恶化城市水环境质量下降以及由此引发的一 系列问题,不但危害人体健康,而且还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加速了生态环境的退 化和破坏,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一定的水 污染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湖州每增加一个GDRfi成的水污染程度远远超过了国家 标准,因此城市水污染的质量改善已迫在眉睫,成为保护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重 大课题二)选题意义水是一种有限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保证人类生存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 展的战略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层次,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好坏, 不仅仅要看一个国家的GDP环境方面的指标,如水污染指标等也是不可缺少的 虽然湖州政府已经采取一系列治理水污染的政策与措施, 但由于湖州水环境的污 染并非朝夕形成,同样其治理也不可能在短暂的时期内见效 造成湖州今天严重 的水污染,与湖州政府只重视行政手段,忽视环境经济政策也密不可分。
目前, 湖州的水污染情况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政治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因 此,研究湖州水污染问题的现状、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与防治 对策,对湖州社会政治的稳定、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类 的健康与生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水污染是指由于人们的生产和其他活动, 使污染物或者能量进入水环境,导 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特性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体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生命安全的现象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 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 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 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 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目前,在国内研究水污染的文献还不是很透彻, 但是基本上都对水污染的现 状进行了描述,对水污染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治水 环境被污染的措施和治理水污染的对策下面对这方面的一些文献进行论述:(一)有关水污染现状的研究陈迎冰、蔡武兴(2009)通过描述我国水污染的现状,认为我国水污染的根 源来自工业排放的废水、城市污水、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药流失等。
工业排污及废弃物引起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引起水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引起水 污染,这三个方面是引起水污染的直接原因, 也是我国水污染现状最严重的三个 方面霍尚涛、陆志明(2006)等人概述了长江流域水污染现状和特点长江流域 大部分城市与地区的淡水资源供给已受到水质恶化和水域生态系统破坏的威胁, 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导致了水域生态功能退化,可利用水源的进一步减少和水 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己经对我国人民生活用水构成威胁周才扬、穆宏强(2002)全面综述了我国的水污染现状:我国的河流湖泊水 质日趋恶化、饮用水安全程度下降、工业排污不容乐观、农业面源污染有增无减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污染的直接现象 目前,长江流域大部分城市与地区的淡水资源供给已受到水质恶化和水域生态系统破坏的威胁, 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导致了水域生态功能退化,可利用水源的进一步减少和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二)有关水污染原因的研究郑轶雄(2006)针对城市河道水质污染现状,分析了水质污染原因:向河道 内排放各类废水、向河道内倾倒固体废弃物、河道淤泥严重沉积造成污染等易志斌,马晓明(2008)等人指出跨界水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因素很复杂, 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包括跨界河流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 地方保护主义 因素,环境管理体制因素,法律法规不足因素四个方面胡定金(2010)简要叙述了造成我国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即工业废水、城镇 生活废水、农业污染等因素造成的水质污染三)有关水污染防治对策的研究水污染防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政策、管理技术、市场调节、 全民配合等方面水污染防治必须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结合,统筹规划, 综合治理,建立和完善水污染治理机制,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依靠全社会力量 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王任超、凌璐璐(2009)两人通过对我国地表水、地下水和降水污染现状和 水污染影响的分析,认为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从控制源头开始 加大预防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人积极倡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清洁生产 采用“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引导企业对工业三废进行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对重污 染企业进行限期整胡定金(2010)提出了要加大《水污染防治法》宣传和执法力度,利用税收 杠杆调控水污染,城市污水集中处理,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采取有效措施应 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建设城市垃圾焚烧厂,用市场机制解决污染等七方面的防 治对策四)有关湖州水污染问题的研究徐浩( 2005)指出在单纯的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中,不仅要治好水, 管好水,更要亲近水。
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的各种人为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水污染, 为了加强工程的生态保护,湖州市大 力推进水工程环境建设,在改善城市水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史铁锤(2010)采用WAS模型估算了湖州环太湖河网区 90%水文保证率下 的CO,口氨氨水环境容量,基于区域水质管理和流域水质管理思想, 初步构建了 该区水质管理模式.张尚义(2005)在苕溪流域的水环境保护上,实现要进一步强化环保目标责 任制,由行政首长负责,确保本辖区内水质达标;其次,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区 规划一旦确定,要维护它的权威性,各县(区)、各部门在城镇建设,产业布局, 结构调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建设等工作中,要围绕达到功能区要求这一目标, 团结治污,形成合力,共同保护条溪水环境,为湖州市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一)研究内容目前,不仅我国水污染问题很严重,全世界的水污染更是影响了全人类的健 康与生存,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湖州水污染的现 状入手,来了解湖州水污染存在的危害, 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和论述湖州水 污染的原因。
最后,针对这些危害和原因,提出一些对解决湖州水污染问题具有 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对策第一部分相关文献回顾,介绍近年来湖州水污染的现状;第二部分通过对湖州水污染现状的了解,阐述造成湖州水污染现状的原因;第三部分 对水污染现状及原因的思考,对水污染恶化过程进行深入思考最后在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及防治对策;第四部分结语二)研究方法立足现有资料,力求把握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水污染方面的理论,结合自己 专业所学知识,在参考已有学者对这方面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资料文献与理论研究:对现有的理论观点,特别是最新的论文文献进行整理、 归 纳、评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见解,找到合适的理论依据与观点网络分析法:利用网络方便的信息流和知识流来获取一些关于湖州水污染现 状及原因的资料综合集成法:总体上综合所有理论,并进行比较分析,找到一套合适的理论统计分析法:统计已有的有关水污染的资料,对湖州水污染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三)技术路线本文主要从湖州水污染的现状入手,利用现有理论和文献资料以及通过网络 找来的数据,指出水污染带来的危害,通过统计分析法对水污染的现状与原因进 行分析,综合集成已有的理论,针对性地提出具有现实意义、并能够改善水环境 的对策与建议。
四)研究难点1、湖州水污染问题严重,完善防治水污染的制度创新2、造成湖州水污染的原因纵多,对于全面统计比较困难五)预期目标通过对水污染现状的描述,探讨水污染存在的问题,分析水污染的原因,提 出一些能够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改善水环境与水质的防治水污染的对策与建 议,另外,提出一些具有创造性和具有现实意义的改善湖州水环境的措施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2010年10月 确定选题,检索文献;2010年11月 下达任务书;2010年1月 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等;2010年3月 上交论文初稿;2010年4月2010年5月上、中旬论文修改和完善;论文定稿、评审;2010年5月下旬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陈迎冰,蔡武兴.水污染存在问题及防治对策 [J],雷州市环境监测站. 2009,(08).[2]张芹芹,刘媛媛,李霞.我国小城镇水污染现状与趋势[J].能源与环境. 2008,(05).[3]霍尚涛,陆志明.长江流域水污染的现状以及相关立法建议和完善 [J].科技信息.2006,(03).[4]陈丽.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及其防治[D].西北政法大学.2006.[5]徐国东,冯绍元,王丰新.浅议我国水污染防治的新思路 [J] .水资源保护.2004,(05).[6]周才扬,穆宏强.我国的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2, (04).[7]张尚义.湖州苕溪流域水环境质量分析与规划[D].重庆大学.2005.[8]郑轶雄.城市河道水质的污染与整治[J].太原科技.2006, (08).[9]邢平伟,秦天,宋清生.中国的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浅论 [J].太原科技.2003, (04).[10]蒋耀新.水环境现状及水污染防治[J]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2003,(04). [11]关亮炯.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06). [12]高廷耀,陈洪斌,夏四清,周增炎.我国水污染控制的思考 [J] .给水排 水.2006, (05).[13]陈娟,强桂芬,崔淑卿.改善我国水环境的对策与措施[J].内蒙古科技与 经济.2006, (01).[14]徐浩.湖州中心城市水工程与水环境[J].浙江水利科技.2005, (01).[15]史铁锤.湖州市环太湖河网区水环境容量与水质管理研究 [D].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2010.[16]易志斌,马晓明.我国跨界水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分析 [J].科 技进步与对策.2008,(12).[17]胡定金.浅谈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成因及防治对策 [J].湖北农业科学.2010,(09).[18]王晖,邵青.我国水污染的防治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自 然科学学报.2005,(01).[19]何雨薇,邢会歌.我国城市水污染现状及其对策[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6,(01).[20]王任超,凌璐璐.浅议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及治理 [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8).[21] NIKOLAI NAZAROVHADRIANF. COOI& GRAHAWOODGATWater Pollution in Ukraine: The Search for Possible Solutions Agricultural Sciences,Imperial College at Wye, Kent, UK . 2004, ( 06).[22] D. W. Mackay, P. J. Holmes& C. J. Redshaw The application of bioassay techniques to water pollution problems —The United Kingd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