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孤独之旅》教案 新人教版 (3).doc
3页孤独之旅课 题 孤独之旅 第____课时 总第____课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难点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具准备施教日期_______年___月___日 星期_____学情分析(结合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层次差异、教材重难点等展开)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孤独的滋味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默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3.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重点朗读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谁读得好1)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2)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入睡”3)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4)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______________故事,表达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主题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教师注意引导和归纳2)学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提示: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荡的经过和感受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三、精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语言1.学生再次阅读课文,选取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段高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写得好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的角度和归纳的方法2.学生提出探究讨论的问题,四人小组讨论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全班师生互动,鼓励独创性见解。
提示:(1)失去交流环境对于一个离开学校和同学的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非常寂寞的,失去了同伴的帮助,没有同学间的交流,等于失去了正常的生活2)失去了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离开了人群,父子缺少交流,“越来越单调,越来越干巴巴的了”这种空虚、贫乏的生活,在精神上是一种折磨3)恐惧自然环境大自然的空阔与未可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他“迟迟不能入睡”4)恐惧未来环境在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与无奈如: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如: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中有关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思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四、研读课文,结合自己的体验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感受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2.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请讲述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3.请你就杜小康父亲的教子方式,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对学生的感受要充分肯定,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适当给予点拨与提示。
五、布置作业1.完成自主练习卷2.课外阅读《草房子》(A类)设计意图及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