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曲麻莱县基本情况.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39625202
  • 上传时间:2018-05-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1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曲麻莱县基本情况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因境内有“曲麻河”、“莱阳”大滩而得其名,为黄河源头第一个藏族聚居的纯牧业县黄河发源于麻多乡的约古宗列(藏语意为炒青稞的锅),长江北源主要源流勒玛河、楚玛尔河、色吾河、代曲河均发源于本县,是我国南北两大水系的主要涵养区之一全县辖约改、巴干、秋智、叶格、曲麻河、麻多1镇5乡19个牧委会2个移民村,总人口3.2万人,居住有藏、汉、回等民族总面积5.2万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场3.6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县政府所在地约改滩镇(藏语意为“文字场”,也有人译做“晒经地”、“诵经地”,相传唐代大僧人玄奘赴天竺取经,曾在这里停留休息译经而得“约改滩”其名)海拔4200米,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省会西宁874公里,距州府结古镇248公里,是青海省乃至全国海拔最高的县份之一曲麻莱县历史悠久早在两万年前,玉树西部曲麻莱地区就有人类定居,历史上属西羌故地,隋唐时属吐蕃领地约在十二世纪中叶,囊谦部落在玉树出现的同时,在曲麻莱南部出现了年措部落1921年以后陆续从果洛、四川迁居的牧民,逐步形成了九个部落1941年设置星川设置局,1950年省政府改星川设置局为曲麻莱设置局,1952年建立曲麻莱工委,1953年建曲麻莱县,属省直辖,同年划归玉树藏族自治(区)州。

      曲麻莱县区位优势突出东北部与果洛州玛多县接壤,西经可可西里与西藏、新疆相衔,北以昆仑山主脉与格尔木市、都兰县分界,历来是川西北、果洛、玉树等地进出西藏的重要商道,109国道和青藏铁路从本县西部的五道梁、不冻泉穿过,曲不公路由东向西横贯全县,区位优势极为突出曲麻莱县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金、银、铁、铜、钼、煤、水晶、食盐等20余种,其中麻多乡境内的大场岩金矿储量惊人,被誉为“亚洲第一矿”此外风能、水能资源丰富,发电蕴藏潜能巨大珍稀野生动物众多,繁衍栖息着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白唇鹿、雪豹、棕熊、黑颈鹤、斑头雁、金雕等珍稀野生动物,被誉为野生动物的天然王国曲麻莱县旅游资源神秘独特,历史遗址众多,著名的格萨尔王登基台、格萨尔王妃浴池“珠穆嘎卡”、“格萨达然”等遗迹至今尚存位于曲麻河乡境内的唐蕃古道“长江七渡口”,曾是祖国内地进入西藏的重要驿站昆仑山主峰玉珠峰、玉溪峰是中华道教文化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外知名的登山、探险、科考之绝佳场所一、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一五”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实施“生态立县、畜牧稳县、科教兴县、项目建县、旅游强县、非公活县、依法治县、以德育县”的发展战略,坚持把加快发展、保护生态、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作为主要任务,突出抓项目、保增长,建生态、调结构,推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工作主线,强化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抓好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计民生,在应对挑战和抢抓机遇中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与民生改善。

      2008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3.05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62%,生产总值年均递增20.7%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年均分别递增5.18%、9.83%和12.6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末的61:15:24调整到2008年的58.53:14.08:27.39人均 GDP 由2005年末的3764元增加到2008年的9413元,比2005年末增加5454元经济增长实现了由结构调整到稳步增长的转变,综合实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二、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二、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曲麻莱县是全省著名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和“西宁毛”的十大产区之一近年来,曲麻莱县扎实推进畜牧业“五项工程”,通过改善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培育特色畜种品牌,加快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探索畜牧业产业化路子,使畜牧业整体发展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十一五”以来,建成网围栏224万亩,畜棚近2万座,牧民定居点4472户,人畜饮水井100余眼建成了扎加羊、野血牦牛、白绒山羊繁育基地,实施奶制品加工、矿泉水生产以及红景天开发等产业化项目扶贫开发进展加快,累计脱贫5752人截止2008年底,全县存栏各类牲畜47.73万头只,繁活率、总增率分别达88.85%和23.34%,畜牧业产值1.44亿元,比2005年增长3.14倍。

      牧民人均纯收入2743元,比2005年增加486元 三、生态保护工程扎实推进三、生态保护工程扎实推进2004、2006 年我县退牧还草工程总投资 5117.5 万元,项目实施区曲麻河乡、叶格乡、约改镇,其中:搬迁户 389户、留居户 2339 户,主要内容为围栏草场和饲料粮补助,目前已全部完成2005 年我县封山育林工程在约改镇的郭涌那却、目扎,巴干乡的布考、腰青,秋智乡的登恩考、达青牙达,曲麻河乡的楚麻尔河畔、拉伙陇格等地实施,总封育面积为 5 万亩,共涉及 6 个大班 36 个小班,封山育林直接投资为 176 万元,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2005 年荒漠化治理工程总投资为 73 万元,封山育草 1.2 万亩其中人工治沙 300 亩,补播 100 亩,共涉及 3 个大班此项目已全面完成2007 年荒漠化治理工程总投资为总投资124万元,封山育草 1.80 亩,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2006 年森林防火工程总投资 95 万元,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100 平方米的森林防火器材库已建成,防火器材工具全面购置完毕2009 年,总投资 97 万元的草原防火工程,已进入招标阶段2005 年,我县鼠害防治工程总投资 1149.02 万元,防治地面鼠害防 777.79 亩,培训 2178 人次,已全面完工。

      2009 年,我县鼠害防治工程总投资 264.4 万元,防治地面鼠害 264.4 万亩,已全面完工第一期生态移民工程,总投资 900 万元(包括小城镇建设 100 万元)的昆仑民族文化村 160 户定居房工程和总投资 405 万元的小城镇建设工程, 于 2005 年开工,2006 年 8 月份竣工,到 2006年 12 月底 160 户 921 人全部入住,入住率 100%第二期生态移民工程,总投资 495.6 万元(自筹 23.6 万元)的县城河源村生态移民 118 户定居房工程和总投资 400 万元的县昆仑民族文化村 80 户定居房,分别于 2005 年 5 月和 7 月开工,2006 年 9 月份竣工2007 年 3 月和 4 月份通过州、县级验收截止目前,河源村 118 户和昆仑文化村 80 户全部入住昆仑民族文化村现有移民 240 户 1780 人(包括流动人口) 总投资 73 万元的河源村 118 户小城镇建设工程和总投资 153 万元的昆仑民族文化村 80 户小城镇建设工程,于 2006 年底开工建设,现已竣工总投资 147.1 万元(自筹 6.2 万元)的约改镇 31 户 130 人定居房(房屋、围墙、大门)工程,于 2007 年 4 月中旬开工,截止目前已全面完工,入住率 100%。

      县城河源村现有 149 户 830 人2007 年,总投资251万元的曲麻莱县约改镇生态移民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现已完工2008 年,结转项目总投资 101 万元的生态移民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正在组织实施2009年总投资 635 万元的约改镇生态移民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正在进行初步设计2006 年实施的建设养畜工程 472 户,涉及叶格乡 222 户,曲麻河乡 200 户,东风乡 50 户,总投资 1382.96 万元,已全面完工2009 年总投资 2356 万元的建设养畜工程,已完成前期工作2008 年,总投资210万元的湿地保护工程,保护重点沼泽湿地 3 万亩,已完工2006 麻多乡人饮工程总投资 39 万元,截止目前已全面完工2005 年至 2008 年我县科技培训总投资 93.55 元,其中:牧民培训 1048 人,管理干部 50 人,转产培训 574 人,建立科技示范户 24 户,购置设备 5 套截止目前已完成全部培训内容2008 年,总投资 493 万元的防洪工程,目前正在组织实施四、城镇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四、城镇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2006年至2008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年均增长28%。

      实施了垃圾处理场、城镇供水管网改造、县城美化亮化、人工湖、黄河源广场、政府综合楼、黄河宾馆、职工周转房、乡镇政权等76个重点项目根据“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完善功能、稳步推进”的思路,扎实推进城镇改造,完成了长江路、黄河路、觉悟路、科教街以及县城居民围墙改造,硬化县城和乡镇驻地道路120公里,使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服务功能得到明显提升五、交通建设日新月异五、交通建设日新月异坚持把公路交通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加大公路交通建设力度,加快通乡油路、通村砂路、村道硬化、配套桥梁建设,使农村公路建设迈入快车道近年来,全县共落实项目资金达9亿元,实施公路交通项目106个,通车里程达2682.74公里,占规划通车里程的46.5%,比 “十一五”末提前完成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村村通车的目标,逐步建成了以县城为中心 、“两纵两横”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并建立了农村公路建管养运长效机制六、旅游业方兴未艾六、旅游业方兴未艾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全省第二次旅游发展大会及全州第一次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认真贯彻“西抵西藏,东仰内地,北望青藏线,南联甘昌”的旅游发展战略,完成了“黄河源”和“岗日莱峻”两个主要景点和精品旅游线路规划,通过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狠抓工作落实,全县旅游业呈现出起步良好、稳步推进、效益初显的良好局面。

      全县已初步查明旅游自然资源51处、人文景观6处、古文化遗址1处,已确定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处,并初步拟定开发建设岗日莱峻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野生动物保护核心区)、通天河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生态保护和建设核心规划区)、黄河源约古宗列生态文化旅游区(国家级湿地生态保护和建设核心规划区)、扎陵湖生态旅游区(国家级湿地生态保护和建设核心规划区)等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全县已建和在建的“藏家风情休闲观光渡假村”共有3处目前正在申请注册的玛曲曲果(黄河源头)旅行社现已通过州级审批各类宾馆、旅店10家,从业人数30余名,间接人数100余名2008年共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按州级人均520元的标准,实现旅游收入104万余元 七、文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七、文化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适龄儿童3367人,其中已入学331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37%; 13—15周岁适龄少年1606人,初中阶段在校生1252人,初中阶段入学率为78%;在校生巩固率为99.8%,合格率为100%,学年内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初中辍学率控制在0.3%以内;16周岁人口为536人,其中受完初等教育517人,初等教育完成率96.45%;18周岁人口为565人,其中完成初级中等教育人数396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70.1%;小学图书总册数22542册,生均6.2册;初中图书册数15147册,生均32.6册。

      全县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18232平方米,生均5.01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面积3794平方米,生均8.18平方米各项教育经费按时足额到位,不存在拖欠教职工工资的现象小学毕业班学生毕业率为100%,毕业年级体育合格率为99%,小学各年级行为规范合格率为99%左右全县共有教职工206名,其中专任教师140名(小学113名、中学27名)、代课教师48名(小学48名),农牧区特设岗位教师12名(小学6名、中学6名)15-50周岁总人口17224人,其中非文盲16767人,非文盲率为97.3%;15-24周岁总人口5583人,非文盲5583人,非文盲率为100%近3年脱。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