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报告.docx
19页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报告 “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研究”课题组[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心态 个体意识根据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在校大学生共有约3833万人,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中国社会思想观念的现状,也是我们理解未来中国社会思想观念变迁的关键调查于2015年、2017年进行了两次,采用“地区—大学—学生”三阶段随机抽样的方式,从覆盖中国内地七大地域、不同学校层次的中国高校中分别抽取了6351名和 6759 名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历时近三年,收集了一份跟踪调查数据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与上海开放大学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联合开展了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调查于2015年、2017年进行了两次,采用“地区—大学—学生”三阶段随机抽样的方式,从覆盖中国内地七大地域、不同学校层次的中国高校中分别抽取了6351名和 6759 名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历时近三年,收集了一份跟踪调查数据,力图立体地呈现当前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心态和价值观念为了较为全面地揭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心态,问卷设计了与青年人思想状况紧密相关的对国家发展与对外关系的态度、对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的态度、公共态度与公共讨论、社会认知、社会评价、科学与信仰、对港台地区的态度、对争议性社会议题的态度等板块,含有200多个指标。
研究团队对部分相关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上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问题归纳与提炼一、大学生社会心态的整体图景从调查结果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可以用五个关键词语来概括:“信心”“认同”“个体”“物质为基础的精神追求”及“网络原住民”一)信心解读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第一个关键词语是“信心”这种信心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个人的未来充满信心72.1%的被访者认为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确信未来会朝好的方向发展,仅有4.9%的被访者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持悲观态度60.5%的被访者预期未来会有令自己满意的经济收入,仅有6.5%的被访者对未来收入预期悲观第二个方面是对社会给予个人的机会充满信心57.7%的被访者认为社会环境为自己实现梦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仅有9.5%的被访者对此表示悲观第三个方面是对中国充满信心超过八成的大学生对于中国未来的经济和政治走势表示乐观,超过七成的大学生认为未来中国政治社会变迁会仍然遵循和缓渐变的轨迹,超六成大学生对当前社会的分配体制、竞争机制和运行机制持正面态度这种信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人所具有的一种特质它既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在标识着时代和改变着时代它既是青年人对自我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是青年人对国富民强的外部发展平台的信心。
大学生理想社会的蓝图呈现一定的秩序偏好,国家整体认同度高,对中国的发展道路有较强认可二)認同解读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第二个关键词语是“认同”大学生理想社会的蓝图呈现一定的秩序偏好,国家整体认同度高,对中国的发展道路有较强认可在微观层面上,大学生也相对认同校园内的党团组织与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大学生对理想社会表现出更加务实的社会追求,更强调社会的稳定、文明、安全等特征大学生理想社会的前三位特征依次是稳定(16.1%)、文明(15.9%)和安全(10.7%),选择自由(7.4%)和民主(6.1%)作为社会理想的大学生占比相对较小,可见稳定、安全等秩序要素仍然是当前大学生社会理想的首选偏好被访者也对中央政府、传统文化、革命传统以及国家的作用抱有非常正面的态度69.8%的大学生表达出对中央政府的信任,与之相对,仅有6.2%的大学生对中央政府缺乏足够信任同时,90.3%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弘扬传统文化,78.1%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弘扬革命传统,71.3%的大学生认为遵循政府的政策对国家的发展很重要,82.5%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繁荣会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此外,值得一提的是,59.9%的大学生认为,在处理外交事务中,中国政府应该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
大学生对社会给予个人的机会充满信心大学生对于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历史均持较高认同的态度认可“改革开放是今日中国繁荣昌盛的根本原因”的被访者占全体比例的50.8%,将近七成的被访者对于历史的看法与历史教科书基本一致从文化方面来看,大学生印象最深的电视剧中,不同于前几年的美剧潮、韩剧潮,国产剧比例高达80%,《亮剑》《人民的名义》《西游记》《琅琊榜》等均居于前列,这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中国的文化产品有着一定的认可度个体化意识、“为自己而活”成为部分当代大学生界定自身与社会关系的出发点他们思考问题常以个人兴趣和自我需要为驱动力,并且坚信个人努力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三)个体解读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第三个关键词语是“个体”个体化意识、“为自己而活”成为部分当代大学生界定自身与社会关系的出发点他们思考问题常以个人兴趣和自我需要为驱动力,以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为取向,并且坚信个人努力与个人发展息息相关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开始出现个体主义倾向,即生活以个人自身而非个人所处的环境为核心,由自己来界定自己的生活51.4%的被访者认为完全可以选择和掌握自己的生活,只有11.7%的人认为无法完全选择和掌握自己的生活。
另外,调查问卷还设计了这样一个指标来测量大学生的个体主义倾向:“生活是属于个人的,我应该完全按自己的想法生活”,选项分为“同意”“说不清楚”与“不同意”三种类型,同意该说法的大学生可以认为具有个体主义倾向,不同意该说法的大学生可以认为具有非个体主义倾向调查显示,个体主义者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比25.5%,非个体主义者占比29.3%可见,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渴望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为自己而活”逐渐成为共识大学生对个人的奋斗推崇备至,认为在成功的道路上个人的努力至关重要85.1%的被访者认为个人的成就大部分是靠努力争取的,仅有7.2%的被访者反对这一观点;80%的被访者认为个人的成就大部分是靠把握机会,仅有6.5%的被访者反对这一观点;76.5%的被访者认为努力工作通常能够带来更好的生活,仅有4.8%的被访者反对这一观点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状态更加个体化,思维方式更具个体主义精神,思考问题常以自我需要为中心、以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为目标一方面,这种个体化是技术进步与社会分工带来的,“90后”开始将自己的衣食住行全部“搬”到网上,这使得他们不再需要依赖于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也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另一方面,这种个体化也来源于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变化,“90后”逐渐从社群规范中脱嵌出来,更多强调独立的个体生活的价值。
四)物质为基础的精神追求解读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第四个关键词语是“物质为基础的精神追求”作为在相对富裕的物质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丰裕一代”,当代大学生既看重物质又轻视物质,一定的物质条件被视为必不可少的生活基础,且在物质需求逐步得到满足的同时表现出更高的精神追求,“物为我用”的思维取代了“我为物用”的思维此外,务虚的“非物质成就观”在大学生的观念体系中崛起,呈现出向后物质主义转型的特征调查显示,大学生以金钱、权力为价值追求的比例仅为7.2%,而以成就感、美好家庭和社会地位为价值追求的比例高达50.7%可见,与传统观念中追求金钱、权力等的人生观不同,当代大学生将奋斗的目标更多地聚焦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对于成功人生的理解明显从外在的、物质的转向了内在体验式的不同于以往“70后”“80后”大学生,“90后”大学生大多享受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其在物质上的富足感、充裕感,使得其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更高他们的价值观念建立在丰衣足食的基础上他们不再认为谈论物质是庸俗、市侩的表现,他们直接描绘舒适、安全、富足的生活并为之奋斗在当代大学生看来,物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不过物质只是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人生目标的前提,而非目的本身。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向越来越不注重经济取向的“后物质主义转型”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的物质积累使“90后”大学生不再需要为基本的物质保障投入太多的个人精力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向越来越不注重经济取向的“后物质主义转型”的特征问卷中设计了一个公认的测量后物质主义的指标根据这一指标,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以混合型为主(62.7%),其次为后物质主义者(18.7%)、物质主义者(15.5%)这说明在物质充裕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越来越不注重以经济为取向的物质价值,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已经在大学生群体中逐渐普及开来而后物质主义者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明显增强了自我表达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改革开放以来的物质积累使“90后”大学生不再需要为基本的物质保障投入太多的个人精力,也正是这些坚实的物质基础,让他们在精神追求、自我释放、个性张扬等方面的探索具有可行性五)网络原住民解读当代大学生社会心态的第五个关键词语是“网络原住民”当代大学生是与互联网共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如果说对于前几代人而言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平台的话,那么对于“90后”而言互联网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影响并塑造了他们的思想观念、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
互联网对大学生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与报纸、电视、广播及其他信息渠道相比,互联网作为大学生主要信息渠道所占的比例高得惊人,约91.5%的大学生最近一年最主要的信息来源是互联网,报纸占0.8%,电视占4.6%,广播占2.4%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总体水平较低调查显示,“从没有”或“很少”在互联网上参与讨论政治、政策事务的大学生占全体的72.1%,而“经常”参与的大学生仅3.4%;“從没有”或“很少”在社交媒体上转发政治性内容的占全体的69.2%;“从没有”或“很少”在社交媒体上表达政治观点的占75.7%;“从没有”或“很少”在互联网上就争议性事务、群体性事件、网络抗议发表观点的占68.4%;“从没有”或“很少”参加请愿或公共议题投票的占73.4%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隐私保护与网络自由却非常重视75.3%的被访者非常关注个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80.5%的被访者非常关注个人隐私信息(通讯录、照片等)的安全;54.1%被访者反对为了互联网使用的便利而泄露个人信息有意思的是,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隐私保护与网络自由却非常重视75.3%的被访者非常关注个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80.5%的被访者非常关注个人隐私信息(通讯录、照片等)的安全;54.1%被访者反对为了互联网使用的便利而泄露个人信息,仅有24.9%的被访者认为为了便利可以接受个人信息的泄露,72.2%的被访者反对通过雇用网络水军等方式来影响互联网舆论。
当代大学生所体现出来的上述社会心态,与主流价值观之间可能发生什么样的相互作用?对于这些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我们认为:一方面,大学生的社会心态与主流价值观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其可能带来的客观后果是与主流价值观的最终取向不谋而合,在部分领域甚至有所过之;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社会心态有其特点与自身的规律,与主流价值观之间也存在着张力二、大学生社会心态与主流价值观的耦合关系无论是当代大学生所体现出来的自信心与自豪感,还是强烈的认同感,都与稳定、秩序、国家、民族、中国道路的选择紧密相连,特别是大学生的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大学生社会心态与主流价值观最关键的耦合点,就在于大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对国家和现有秩序的支持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目前中国内地的大学生群体不太可能在较大范围采取影响社会稳定的行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对国家整体高度认同,对社会感知“未来可期”,对生活感知保持着一种整体良性互动的自我调适心理经过历练,他们能扛起国家和社会赋予的重任大学生总体认为个人发展与社会前景“未来可期”首先,在前文中提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