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四年级蒙锡焕:集体备课记录表七、八单元).doc

30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44985291
  • 上传时间:2023-06-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0.51K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独山二小( 数学)单元分析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第七单元单元标题图形的运动(二)教材简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轴对称和平移,是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学习找出对称轴和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究新知识;再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数一数、填一填等活动,认识到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明确平移的特征;而后通过运用平移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让学生体会到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与迁移能力教材中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还设计了让学生进校想象、猜测和推理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学情分析1. 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等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2. 图形的运动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的现象,学生在平时都对此有感性的认识3.学生基本具备了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思维活动探究新的知识。

      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会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在数学活动中,经历图形运动的认知和探索过程,感知图形运动的现象和特征,并积极体验观察、想象、推理和分析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欣赏图形的运动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和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法在教学中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学法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小组合作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2课时教学1.轴对称:1课时2.平移:1课时独山县第二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记录表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四年级科目数学课型新授主备人蒙锡焕执教时间课题轴对称(教材第82~83页例、例2)备课合作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过程与方法经历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探究过程,体验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与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欣赏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认识美、创造美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学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主要教法创设情境,课件演示,质疑引导学法指导观察分析,动手实践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后调整及建议 一、创设情境课件出示轴对称图片师: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二、复习旧知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三、学习新知1.教学例1 (1)这幅图对称吗?  (2)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3)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4)点B和点(   )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5)点C和点(   )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6)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      2.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3.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思考 ①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②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思考的基础上,用铅笔试画 (3)小结①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②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④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接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三、 课堂练习1. 教材83页“做一做”第1题小组讨论总结,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2. 教材83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四、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 作业布置 教材第84页第4题板 书 设 计 轴对称 图形中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画法:先找对称点,再把对称点连起来教 后 反 思独山县第二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记录表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四年级科目数学课型新授主备人蒙锡焕执教时间课题平 移(教材第86~87页例3、例4)备课合作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着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 利用平移来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或周长3.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移的过程,初步体验平移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与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感知平移,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难点体验平移的思想方法,利用平移来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或周长主要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指导小组合作研讨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后调整及建议一 、情景导入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观察 1. 让学生观察,提问:它们有什么联系有区别? 2. 教师总结: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直线运动 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平移板书课题:平移)3. 提问: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现象?二、学习新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m1.教学例3 (1)教师课件演示,展示图形平移的方向及平移的单位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形是按照什么方式?忘什么方向?平移了几个单位? (3)学生数一数、填一填,同桌之间交流、探究 (4)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回答强调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教学例4 (1)教师读题,学生思考: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如何计算?以前学过的计算面积的方法有哪些?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各部分的特点,然后平移,将图形转化为一个规则的长方形学生分小组动手切割图片,并拼一拼 (3)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平移的格数与方向 (4)学生动手,并将成果展示3.小结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步骤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端点);    (2)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    (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链接4.平移的特点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三、巩固练习1.教材86页“做一做”学生动手填一填,画一画,同桌之间互相检查2.教材87页“做一做”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教师巡视指导3.教材88页练习二十一第1题学生动手涂一涂,集体展示4.教材88页练习二十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展示,集体订正四、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教材88-89页第4、第6题板 书 设 计 平 移 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利用平移来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 后 反 思独山二小( 数学)单元分析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第八单元单元标题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表和平均数,理性地分析问题,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实际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能从图表数据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简单统计图表的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认识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3.使学生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统计图表的补充、对数据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掌握分析平均数的方法,认识复式条形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法在教学中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再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统计知识的重要作用。

      学法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小组合作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教学5课时1.平均数:3课时2.复式条形统计图:1课时3.营养午餐:1课时独山县第二小学教师集体备课记录表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年级四年级科目数学课型新授主备人蒙锡焕执教时间课题平均数(1)(教材第90页例1)备课合作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 理解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能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和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情感态度价与值观能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主要教法动手实践,引导探索学法指导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若干课时安排1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后调整及建议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我今天带来了一些我们生活学习中的信息,请看屏幕课件出示信息)(1)四(1)班踢毽子的4位选手平均每人1分钟踢50个2)一年级第一小组的3位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20厘米3)三年级平均每个班开展了3项课间活动依次出示信息,分别请3名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