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商丘市郭店联合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25页河南省商丘市郭店联合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腊梅吴连广腊梅嫁给顺子时,村里的年轻小伙子都当八路走了腊梅就问顺子:“顺子,人家都当八路打小鬼子去,你咋没去?”顺子低着头,小声地说:“俺爹俺娘的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不能下地干庄稼活儿,俺去当八路打小鬼子,爹娘咋办?”顺子说的是实情,爹娘虽然年岁不大,只有五十多岁,可都一身的病,别说下地干庄稼活儿,就连走路都困难八路军和地方政府也看到了这些,也就没有动员顺子参军腊梅听顺子的话是真话,也就没多说什么第二年一开春,腊梅有了身孕,挺着肚子操持着家务,伺候着病病歪歪的公婆忽然有一天,顺子对腊梅说:“明天,俺要到二姑家去一趟有点事,过几天就回来顺子走后,腊梅就听说,辽南支队来村里招收新兵腊梅越想越觉得顺子走得蹊跷,早不走晚不走,偏这个时候到三十里外的二姑家去第二天,腊梅做好够公婆一天吃的饭菜就走了她要去找回顺子,让他参加辽南支队打小鬼子腊梅一见到在二姑家的顺子,一句话也不说,拉着顺子就走,顺子不敢不跟腊梅走走了一段路程,腊梅哭了,她望着低着头的顺子说:“打小鬼子,不是哪一个人的事,你不去,他也不去,小鬼子什么时候才能打走!”顺子一下子抱住腊梅激动地说:“腊梅,俺也想参加八路军打小鬼子,可俺舍不得你和肚子里的孩子,还有俺爹俺娘。
两行清澈的泪水从顺子的脸上滚落下来,顺子理了一下腊梅被山风吹乱的头发,接着说:“上了战场,就不能当孬种,可子弹不长眼睛,死了就死了,咱们的孩子就没爹了顺子穿上灰色的军装走了,再也没有回头腊梅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一直看不到走远的部队初秋腊梅生了一个大胖儿子,她也听说辽南支队开赴前线作战的消息,后来这支黑土地上壮大的部队,转战东北抗日战场上,奋勇杀敌,让日本关东军非常头痛,无数关东军的尸体倒在黑土地上腊梅像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望着把小日本早一天打回老家去,顺子就会回来可小日本还没打走,东北战场上的战事还很激烈,就传回顺子回来了的消息当腊梅飞似的跑到村口的大槐树下,望着一群人抬着担架走来,腊梅心里“咯噔”了一下,她不知道顺子是啥模样,她预感到了那不堪入目的一瞬人群渐渐地近了,腊梅再次飞奔过去担架上抬着的是顺子,顺子双腿被炮弹炸飞了走的时候,是一个双腿如飞的男人,回来,却把一双腿留在战场上了腊梅哭了,泪水像雨点似的,砸在地上了她擦了擦眼泪笑了,无论怎样总算回来了自从顺子回来以后,脾气非常暴躁,总是和腊梅发脾气,有时还骂腊梅,拿起东西就砸腊梅腊梅并不在意顺子对她的不公,依旧细心照料着顺子那天,顺子又发脾气了,拿起喝水的碗砸在腊梅的头上,一股鲜血顺着脸流了下来,腊梅望着顺子苦苦笑了笑说:“顺子,俺知道你想赶俺走,不想拖累俺,俺知道,俺不走,俺是你的女人,不管你是什么样子,这一辈子俺都是你的女人!”顺子哭了……(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第3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通过抗日战争时期一对青年男女腊梅和顺子的故事,歌颂了两个青年人在民族解放事业上的牺牲精神。
B.男主人公顺子因家庭困难逃避参军,几经波折后,才在妻子腊梅的帮助下改变了落后思想,在最后毅然从军C.村里招收新兵,顺子为了躲避从军,谎称有事躲到了二姑家里,直到腊梅追到二姑家,顺子才极不情愿的回来D.顺子负伤回家后,脾气变了很多,经常向腊梅发脾气,这一切并不说明顺子怨恨腊梅,而恰恰是他对腊梅的爱E.小说语言质朴,流畅简洁,情节生动,跌宕起伏,在娓娓的叙述中展现了小说的主旨,结尾更是动人心弦2)小说开头“腊梅嫁给顺子时,村里的年轻小伙子都当八路走了”的叙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腊梅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体现了顺子参军过程的复杂心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1)DA(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②交代小说的主要矛盾,暗示腊梅和顺子在是否参军上存在分歧③为下文腊梅劝说顺子参军的情节做铺垫3)①思想进步看到别的年轻人都去打鬼子,想方设法让顺子去从军②吃苦耐劳有了身孕还操劳家务,伺候公婆③忠于爱情顺子负伤回家后,不离不弃4)①“顺子低着头,小声地说”,表明顺子对不能参军的无奈②“低着头的顺子”,表明顺子对逃避从军的追悔③“顺子一下子抱住腊梅激动地说”,表明顺子想从军的愿望,对得到腊梅支持的兴奋。
④“顺子穿上灰色的军装走了,再也没有回头”,表明顺子从军的坚决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B项,“落后思想”不正确;C项,“极不情愿”不准确;E项,“跌宕起伏”不准确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小说开头一般的作用为开宗明义、点题、引出话题、总领全文、交代故事背景、烘托氛围、为下文做铺垫、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结合本题,开头第一句话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腊梅和顺子的对话交代了小说的主要矛盾,暗示了二人存在分歧,为下文腊梅劝说顺子参军的情节做铺垫3)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形象,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腊梅的语言、动作、行为入手腊梅就问顺子:‘顺子,人家都当八路打小鬼子去,你咋没去?’”“她望着低着头的顺子说:‘打小鬼子,不是哪一个人的事,你不去,他也不去,小鬼子什么时候才能打走!’”说明她思想进步,积极动员丈夫参军;“第二年一开春,腊梅有了身孕,挺着肚子操持着家务,伺候着病病歪歪的公婆”说明她吃苦耐劳;“腊梅望着顺子苦苦笑了笑说:‘顺子,俺知道你想赶俺走,不想拖累俺,俺知道,俺不走,俺是你的女人,不管你是什么样子,这一辈子俺都是你的女人!’”说明她忠于爱情。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清楚顺子的心理过程:他想去参军可是父母年老多病,又担心自己有什么,父母和妻子孩子没有依靠,故而逃避;经过妻子的劝解,下定决心去参军然后在文中找出体现这个过程的细节描写顺子低着头,小声地说”,表明顺子对不能参军的无奈 “低着头的顺子”,表明顺子对逃避从军的追悔 “顺子一下子抱住腊梅激动地说”,表明顺子想从军的愿望,对得到腊梅支持的兴奋 “顺子穿上灰色的军装走了,再也没有回头”,表明顺子从军的坚决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冰心的文学之路阎纯德1919年,摧枯拉巧的暴风骤雨洗刷着中国的河山,造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冰心,就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之一女作家中同期的如庐隐、冯沅君和苏雪林虽曾有与冰心齐名之誉,但终没有她那样的名气,稍晚一些的凌叔华、沉樱、白薇、陈学昭等人也不能相比1918年秋,她从贝满女中毕业后即考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学习冰心说:“我是从入了正式的学校起,就选了医生这个职业,主要的原因是我的母亲体弱多病,我和医生接触较多后来请到了西医,我就更感兴趣了,他用的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我觉得这些器械是很科学的,而我的母亲偏偏对听胸、听背等诊病方法,很不习惯,那时的女医生又极少,我就决定长大了要学医,好为我母亲看病。
冰心的父亲也鼓励她说:“‘东亚病夫’的中国,是很需要良医的,你就学医吧!”冰心从小立志学医,所以尽管爱好文学,但对于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以至于天文、地质等科都特别用功,她都争取学好考好冰心在协和女子大学预科一年级时,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年后来女大并入燕京大学,称燕大女校五四”运动的第二天,冰心就被女校的学生会叫来当文书,投入爱国运动的行列同时又被选为北京女学界联合会的宣传股的成员白天,她跟着当代表的大姐姐们上街宣传,去大会旁听,募捐,晚上就写反帝反封建的各种文章群众游行示威、演说、火烧赵家楼……使这位刚跨入青年行列的文静女子感奋不已冰心说:“从写宣传文章,发表宣传文章开始,这奔腾澎湃的划时代的中国青年爱国运动,文化革新运动,这个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有压迫和呼喊……都会引起我的许多感喟那时,联合会除了会刊登他们的宣传文字,还要他们再找报纸去发表冰心找到《晨报副刊》,因为她的表兄刘放园先生是《晨报》的编辑那时她才正式用白话写作,用的是她的学名谢婉莹,发表的是职务内应作的宣传文字。
冰心说:“放园表兄觉得我还能写,便不断寄《新潮》《新青年》《改造》等新出的杂志给我看我从书报上,知道了杜威和罗素,也知道了托尔斯泰和泰戈尔这时我才懂得小说里有哲学的,我的爱小说的心情,又显著地浮现了我酝酿了些时,写了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很羞怯地交给放园表兄用冰心为笔名,一来是因为‘冰心’两字,笔划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意;二来是我太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个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三天之后,小说居然发表了刘放园抓住冰心毫不放松,竭力鼓励她再写当时,发表的喜悦也使她无法放下那支已经“写得滑了手”的笔,一口气做下去,几乎每星期都有出品,多半是“问题小说”,如《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雨秋风愁煞人》《庄鸿的姊姊》等等这时冰心,几乎完全陷入了创作的冲动之中由于社会宣传活动和写作,她的理科功课落后了很多,对于学习的前途,冰心有不少焦虑在她左顾右盼之时,周围的人都劝说她弃理学文朋友的意见终于使她改变了初衷,于1921年理预科毕业后,就改入了文本科,而且还跳了一级从此,她立志要走文学这条道路了有删改)相关链接①下了学,便把书本丢开,一心只想做小说,眼前的问题做完了,搜索枯肠的时候,一切回忆中的事物,都活跃了起来。
快乐的童年,大海,荷枪的兵士,供给了我许多的单调的材料回忆中又渗入了一知半解,肤浅零碎的哲理选自《冰心自述》)②她以为“文艺好像射猎的女神”而她是“勇猛的狮子”,在她“逾山越岭,寻觅前途的时候”,受了文艺的“当胸一箭”,于是便从“万丈的悬崖上,倏然奔坠于”文艺的“光华轻软的罗网之中”选自茅盾《冰心论》)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冰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在与她同期和稍晚的一些女作家当中,她应是最为有名的一位B.冰心立志学医,除了对学医有兴趣外,也因她对母亲的孝心,她要为母亲治病,同时父亲也鼓励她为救国学医C.冰心为能在报纸上发表宣传文字,才用白话写作并署学名,但在发表小说时心中有顾虑,就用“冰心”作为笔名D.由于社会宣传活动和写作,导致理科功课落后,这使冰心很焦虑,最终在朋友的劝说下,她改变了学医的初衷,弃理从文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文章开头通过冰心与同期和稍晚的一些女作家在名气上的对比,表现出冰心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也为下文写冰心最终弃理从文作了很好的铺垫B.“五四”运动爆发后,冰心做了燕大女校学生会的文书,又被北京女学界联合会选为宣传股成员,这是因为冰心名气很大,成绩优异,写宣传文章很积极。
C.冰心受到表兄刘放园的鼓励和新出版的杂志书报的影响,对小说有了更深的认识,懂得了小说中是有哲学的,也从回忆中汲取素材,写出了不少“问题小说”D.文中叙写冰心的人生经历,表现冰心的思想变化,突出冰心的文学追求,多次借用冰心的原话,有利于凸显内容的真实性,让文章更具说服力E.冰心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指出自己是如何走上文学之路的,她认为自己被文艺俘获,在文艺的影响下,原本狮子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