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35).ppt

17页
  • 卖家[上传人]:tia****nde
  • 文档编号:66931484
  • 上传时间:2019-01-0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49M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十三节 韩愈和古文运动(一),中唐的古文运动是中国散文史上第一次在明确理论指导下自觉进行的散文革新运动,对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古文和古文运动,古文就是古典散文,是与六朝以来风靡文坛的今体(骈体文)相对的一种散文文体在唐代以前,“古文”一词均泛指古代典籍,而不指文体;“古文”作为一种文体的概念,由韩愈提出唐德宗贞元至唐宪宗元和年间,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古文家掀起的一场轰轰烈烈、影响广泛的散文革新活动,后人称之“古文运动”实质是一场倡扬儒学,提倡质朴的秦汉式散文,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诸方面都实行变革的散文革新运动二、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唐代古文兴起于初唐,陈子昂为其先躯;发展于安史之乱前后,萧颖士、元结等作出重要努力;全盛于贞元、元和年间,韩愈、柳宗元为其领袖;衰微于晚唐,杜牧、等为其余响社会原因:,安史之乱后的“小中兴”使中小地主知识分子颇受激励,力图恢复“盛唐气象”而另一方面,社会危机四伏,矛盾重重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强烈要求文学作品反映、揭露和批判、改造现实,为政治改革服务中唐儒学复古思潮的高涨,唐代儒、释、道三教并行使儒学受到很大削弱以韩愈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努力复兴儒学,为巩固统治服务。

      这种儒学复古思潮正是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推动力量文学自身原因:,古文运动是三百年来古今文体之争的一种必然结果古今文体之争从骈文鼎盛的齐梁时代开始,历陈、隋以至于唐代绵延不断刘勰、魏征、陈子昂、萧颖士、元结等人的倡导古文,反对浮华骈体文的主张都为韩柳在理论和实践中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借鉴此外,韩柳这两位并世而立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唐古文运动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的卓越文学成就和理论主张成为古文运动的旗帜三、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第一,文以明道,文道统一韩柳提出了“文以明道”的主张韩愈在《争臣论》,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都提出了“文以明道”,反映了他们对文道关系的正确认识文以明道”不但力主文道二元,而且摆正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他们的所谓“道”多指文章的具体内容韩柳从原则上解决了散文创作中的文道关系问题,奠定了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础韩柳都强调作家本人的修养,即重视作家的思想、人格、气质、品德等内在精神力量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强调作家应有严肃的创作态度第二,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坚持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变革反对骈体,倡导散体;反对骈文的浮艳文风,提倡质朴自然的文风;主张以先秦两汉散文的单行句式为主;主张“唯陈言之务去”,“文从字顺各识职”。

      第三,强调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创作观点把作家的生活、思想、创作动机与社会现实联系在一起,韩柳都特别强调文章的表情功能和社会批判功能,给古文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韩柳提出的系列重要理论主张,解决了文道关系、文学的继承与革新、文学与现实等重大问题,奠定了古文运动的理论基础和创作原则,保证了古文运动健康发展,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