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共9页).doc
9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特点一、 自然灾害1、必备的两个条件:(1)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2)有遭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2、分类:(1)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种2)气象灾害与洪涝灾害:①气象灾害:指大气异常活动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包括热带气旋、干旱、寒潮、暴风雪等灾害②洪涝灾害:洪灾是指因大雨或融雪引起水流泛滥所造成的灾害;涝灾是指因降水过多农田被淹没,造成农作物减产以致绝收的灾害③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④生物灾害:有害的草虫鼠等生物引发的天灾二、 自然灾害的影响1、 人员伤亡2、 财产损失:(1)直接经济损失:由于自然灾害对农作物、房屋、道路桥梁、工矿企业、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的损失2)间接经济损失: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商贸金融停业等方面的损失3、 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三、 自然灾害的特点:1、 严重的危害性:能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 在发生时间与过程上有突发性和渐发性之分:地震、火山喷发和飓风具有突发性;大面积的旱灾和土地荒漠 化等具有渐发性。
3、 发生的种类和频率具有区域性 4、各灾害之间具有发生的连锁性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一、 地震灾害1、 概念: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引起地面震动2、 成因:地质构造变动、火山喷发、岩洞崩塌、陨石冲击、人为活动(如核爆炸、修建水库等)3、 关于地震的几个基本概念:(1)震源:地震的发源地 (2)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3)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4)震源深度:震中到震中的垂直距离 (5)等震线: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线(6)地震波:地震时,在地球内部出现的弹性波4、震级:(1)意义:衡量地震的强度(2)数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5、烈度:(1)意义: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2)影响因素: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等6、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二、地质灾害1、泥石流(1)定义:由暴雨或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形成条件:①地形: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利于水流汇集 ②物源: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③水源:多暴雨或冰雪融水2、滑坡(1)定义:斜坡上的不稳定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2)形成条件: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大(3)多发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危害:破坏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三、热带气旋(1)定义 :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低气压旋涡,其强度以中心附近太平洋风力确定2)源地:南北纬5-20水温较高的洋面上3)分布: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东部4)多发区:中国东部沿海和孟加拉国沿海、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5)台风①形成:北太平洋西部低纬度洋面上空,局部湿热空气大规模上升释放潜热,引起低空空气向中心流动,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空气旋涡,当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达12级及其以上时,即为台风②规模:半径月有200-1000千米,垂直高度约10-15千米;中心为半径5-30千米的台风眼③结构:外围云壁高耸;台风眼内云消风息四、 旱灾1、 定义: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2、 危害:导致农业受灾,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3、 形成因素:①自然因素:降水、蒸发、气温等②人类活动:农业土地利用、种植结构、城市建设、人口增长、生产水平以及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等。
4、 多发区:常常发生在降水变化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州的内陆地区5、 解决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利设施,改进灌溉技术人工降水,海水淡化,增强节水意识五、 寒潮1、 定义: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是冷锋天气系统的移动过程2、 多发区:主要发生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3、发生时间:秋、冬、春三个季节4、 危害:带来降温、大风、雨雪和霜冻、沙暴等天气六、 洪涝灾害发生地区:1、从气候因素看: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2、从地形因素看:多发生在江河的两岸,特被是河流的中下游和地势低洼的地区原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降水量大七、海洋灾害:1、种类: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啸、赤潮、厄尔尼诺等2、灾害性海浪:(1)成因: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强冷风等引起(2)危害:掀翻船只、毁坏海岸工程、给海上航行、施工、渔业捕捞等带来危害3、风暴潮:(1)定义:由强烈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使其影响区的潮位大大偏离平常潮位的现象2)成因: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气压骤变、寒潮过镜等3)分类:热带气旋风暴潮(台风风暴潮)、温带气旋风暴潮4、危害严重的国家:中国、美国、孟加拉国八、生物灾害1、虫害(1)农作物害虫:蝗虫、黏虫、水稻螟虫、棉铃虫等。
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蝗虫2)森林害虫:松材线虫、松毛虫、天牛等对森林危害巨大,被人们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2、鼠害:(1)分类:家栖鼠、野栖鼠(田鼠、草原鼠、林鼠等)九、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1、环太平洋灾害带:火山、地震、台风、海啸、风暴潮等2、北纬(200~500)环球灾害带:雹灾、洪灾、旱灾、风灾及冻害等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一、 人为原因引发的自然灾害1、 人类不合理的开山筑路、修建水库、乱砍乱伐等活动往往会引发泥石流2、 大型水库蓄水可能诱发地震3、 通过河流及人工排污渠道向沿海海域输入过多的营养物质形成“赤潮”4、 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易发生暴雨灾害5、化石燃料的消耗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5、 人类对地表植被的长期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从而诱发地质灾害,加大洪涝灾害的频率,导致土地荒漠化急剧发展6、 过量开采水资源造成地面沉降、地表塌陷、海水入侵等灾害8、 酸性气体的排放引起酸雨9、战争中的人为致灾行为二、人类对自然灾害的防治1、利用火箭或飞机将化学药剂等撒入云中,破坏冰雹的形成条件2、利用温室、风障等设施和灌水、烟熏、覆盖等办法减轻和防止霜冻3、综合运用蓄洪、泻洪、滞洪和分洪等手段,防治洪水灾害。
4、修建桥梁、涵洞、护坡和堤坝等工程设施,防治泥石流5、培育优良树种、保护有益生物、合理使用农药、严格农业检疫等措施,预防和减轻农林病虫害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第一节 中国的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一、中国地震特点1. 多发,分布广:除贵州、浙江两省外,其他各省区都曾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2. 分布不均匀,呈带状3、造成的危害严重,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东重西轻中国的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华北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南北地震带、西北地震带、青藏高原地震带、滇西地震带二、泥石流1. 分布:云南省西北和东北山区、四川省西部、陕西省南部秦巴山区、甘肃省南部白龙江流域、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西藏自治区喜马拉雅山地2. 危害:冲毁城镇、乡村、矿山;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损坏农作物、耕地及林地;堵塞河道,阻断航运,引起洪涝灾害三、滑坡1. 分布:云南、四川、贵州等省区,以及黄土高原和秦岭—大巴山区2. 危害: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毁城镇、工厂、矿山;破坏铁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全;破环土地、森林、植被等第二节 中国的气象灾害和洪涝灾害一、台风的分布与危害:1. 受台风危害严重: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大约有1∕4会在我国登陆。
2. 影响范围:太行山—伏牛山—武陵山—苗岭以东;省区有广东、海南、浙江、台湾、福建沿海最为严重,江苏、广西次之3. 源地: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生成于菲律宾群岛以东太平洋洋面4. 移动路径:西移路径——从生成地向偏西移动,在广东、海南沿海登陆; 西北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在台湾、福建、浙江沿海登陆; 转向路径——从生成地向西北移动,到达我国东部沿海后,转向东北方向5. 危害: ①台风带来强风,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②带来暴雨,导致巨大的洪涝灾害;③引起风暴潮,冲破海堤,导致海水倒灌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所以台风造成的损失往往较大但台风可以带来充沛的降水二、寒潮的分布与危害:1. 时间:主要发生在9月到次年5月;两个高峰:3月~4月(最强)和10月~11月2. 源地: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但每次的具体源地、入侵路径不尽相同3. 路径:西路——从西部进入我国,直接向东移动; 西北路——从西北进入新疆北部,向东南经黄河河套进入华北平原,直达长江中下游; 北路——从北方直接南下4. 危害:①带来降温,会使农作物、果木等遭受严重的冻害; ②带来大雪、冻害,造成牲畜死亡、交通堵塞,电力、通讯中断;③伴有大风天气,在沿海地区会造成风暴潮及海上翻船事故。
三、旱灾的分布与危害:⒈ 分布: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均会收到不同程度的旱灾威胁;四个旱灾多发中心:华北、华南、西南、江淮地区⒉ 类型:多为春旱,夏、秋旱次之;连旱现象也较明显:春夏连旱,甚至春夏秋三季连旱⒊ 危害:旱灾是我国范围最广、历时最长、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旱灾出现的同时,往往伴有高温天气,致使旱情加重;除影响农业生产外,还影响工业生产、城市供水、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等四、洪涝灾害的分布与危害⒈ 分布特点:影响因素是气候和地形,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平原多、高原和山地少⒉ 多发区:两广大部、闽南和台湾是全国洪涝次数最多、范围较大的地区,湘赣北部地区、苏浙沿海和闽北地区、淮河流域、海河流域⒊ 危害:我国发生频次高、危害范围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不断集中,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会不断增大第三节 中国的海洋灾害中国海洋灾害的主要类型: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海啸等一、 风暴潮:⒈ 种类:①台风风暴潮: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以8~9月最为集中;特点:来势猛、速度快、破坏力强;发生地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浙江市台风登陆最多的省区,也是台风风暴潮发生次数最多的地区。
②温带气旋风暴潮:发生时间:多发生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有时发生;受灾地区:主要集中在渤海和黄海沿岸⒉ 危害:风暴潮灾害位居海洋灾害之首,也是我国最主要的海洋灾害二、 灾害性海浪:以台风引发的灾害性海浪为主,导致翻沉、损坏各类船只,造成人员失踪或死亡三、 海啸:灾害发生的频次不多,据记载,平均200年发生一次第四节 中国的生物灾害一、 中国虫害的分布与危害:主要虫害:农业有蝗虫、水稻螟虫、黏虫;林业有松毛虫① 蝗虫:特点:群聚群迁;集群庞大;远距离迁飞危害:在迁飞过程中,蝗群片刻功夫就会把大片庄稼吃成光秆,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灾害分布:我国历史。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