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民国初年视唱练耳教学中教材教法的阐述.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li45****605
  • 文档编号:29830827
  • 上传时间:2018-01-2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06.82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哼 关于民国初年视唱练耳教学中教材教法的阐述 范宇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 摘 要:民国时期,日本的教育体制一直被我国学校的教育建设所效仿《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于1912年1 月公布,书中对各级学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作出了详细规定如在小学必须设置“唱歌”课,在各级中学及各类师范 院校必须设置 乐歌 课简而言之,使用最多的教材便是沈心工先生主持编纂的 重编学校唱歌集》,在这一时期 的各级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得到了教育界的充分关注,被各类小学教育者所选用及重视,从现今留存下来的各集各节 内容以及当时社会各界的正面评价,已经充分说明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启蒙音乐教育的总体水平和目的 关键词:民国初年;视唱练耳;教材;教法 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初,我国这一时期的音乐教材绝大 多数都是采用日本的音乐理念、教育方式及教育内容,包 括唱名法、记谱法、歌曲旋律等据历史书记载:“至奉 天,所闻学校中之唱歌谱,与至日本所闻之音节无殊也 而所闻于江苏者,与日本又无殊也……吾国学校,自有 乐歌一科,歌谱悉采诸日本,鲜有用本国者这种情况 说明,我国当时所用的音乐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是由日 本传入的首调唱名法和简谱教学,并成为基础音乐教育的 主流。

      这种情况极大的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的普及,在短 期之内也是巨大进步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在我国国民音 乐教育历史中,简谱和首调唱名法的普遍使用对后来兴起 的五线谱及固定唱名法的推广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和重 重困难 一、李叔同对视唱练耳课程初建的贡献 民国成立初期,Et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及教育 体制一直被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建设者所效仿和采 纳在这一时间段,大量日本留学生归国,这些具有新思 想的知识分子在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扮演着 重要角色比较著名的如曾志态、李叔同、沈心工等音乐 教育家在音乐教育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 都在各自负责的教学领域内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为重 要的突破,就是“视唱”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出现在可课堂上 “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于1912年首次增设了“图音 手工专修科”,该科学时三年,音乐课程有作词作曲、风 琴、钢琴、独唱、合唱、视唱、练声、声学、乐典等,配 备专用音乐教室,教学水平较高,各科均采用五线谱教学, 聘请的音乐主任教师就是留日归来的李叔同这为日后视 唱练耳学科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有重要的促进意 义这也是我国目前有确切文献资料记载的,最早把“视 唱”作为一门课程来单独开设教学的学校,同时也标志着 唱练耳教育在我国有了真正的发源地。

      该校当时采用的教 材是自编的《乐典》、《和声学》等讲义采用五线谱教 学这一观点是李叔同先生坚持依据自己对于音乐乐理的 独特理解,应用于课堂实践,采用先进的五线谱记谱法, 对学生的识谱能力进行强化训练另外,我们从课程的名 称上很容易得知,当时的声乐课程与现在相比存在明显的 区别,那就是只有“视唱”没有“练耳”,现在我们无法 得知“练耳”在该校实际安排的教学范围内是否出现,但 在各级各类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练耳 科目的很多教学实践及训练项目,实际上都涉及到的,只 是没有确实出现在课程名称上李叔同先生作为推动音乐 教育发展的功臣,是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启蒙者之一, ·212· 北方文学杂志欢迎投稿:bfwxbib@163.corn 也是视唱练耳课程创立和发展的先行者 “视唱”课程的创立和推广,还有更深层次的历史意 义,那就是对后期学生的培养教育例如现代著名的丰子 恺、朱酥典、吴梦非等人都曾是李叔同的学生在中国早 期的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李叔同的学生们同样发挥了极其 重要的作用,其中裘梦痕、唐学咏、朱酥典等人为我国视 唱练耳的创立与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是最初 的尝试者,尤其是唐学咏后来成为我国视唱练耳学科发展 的奠基人之一。

      二、民国初期的教学方法简述 民国政府在1912年1月公布了《普通教育暂行课程 标准》,标准中详尽的规定了学校专业教育的各门课程设 置其中规定,在各级小学设置“唱歌”课程,在各级中 学及各师范学校均须设置“乐歌”课程各类师范院校教 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专为各级中小学校培养专业教师,加强 师资力量,因此五线谱识谱教学是各类师范学校中在音乐 课上学习实践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当时我国的音乐师资水 平很低,如论是教师数量还是授课质量,都严重匮乏和欠 缺,按当时的条件是根本无法满足各级各类中小学全方位 推行五线谱教学的要求而对于五线谱的教学实践,曾志 志于1914年在《歌剧改良百话》4月11日刊中曾经提出 一下观点:凡中国人不可不知五线谱也中国初未闻五线 谱之名也,自予归国授徒后,五线谱之名渐入人耳,渐寓 人目然一般小学教师愚不可及、懒不可言,至今仍用1 2 3 4而不肯用五线谱夫五线谱有何难记、难看之有? 数千数百文字尚且能读能写,至谓五根线而上下分不清者, 是犹人能察秋毫而不能辨粟麦,有是理乎?五线乐谱者乃 世界各国通行之谱,不通行者唯野蛮国及教育不五进步之 中国耳中国人苟欲改良歌剧,非识五线谱不可。

      从中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初中、小学在音乐教育方 面仍然采用老式的简谱教学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 是因为我国的音乐教育起步很晚,当时的各学校教师和学 生对简谱教学早已经普遍适应,另一个原因是当时我国各 级各类师资力量和设施水平严重匮乏与简陋但曾志态先 生想要利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在我国音乐教育中普及五线 谱的想法和做法的确是顺应了时代的迫切要求,更是非常 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的 三、民国初期的相关教材 在1912--1913年间是学堂音乐歌唱教育蓬勃发展, 并达到第二次高潮的重要时期,在此时期产生的大量音乐 歌曲被搜集整理出来并结集出版在整理出来的歌集中, 沈心工先生主持编纂的《重编学校唱歌集》作品的社会影 文化论坛 加强民族博物馆建设,弘扬地域文化 贺桂芝怒江州文物管理所 摘 要:博物馆是我们对一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进行认识和了解的窗口,通过博物馆,我们甚至还可以看到它的 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前景民族博物馆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与其他博物馆相比,它还肩负着地域文化的弘扬和保护 本文主要对怒江州建设民族博物馆的必要性、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以期能够促进怒江州博物馆建设工作的进程 关键词:民族博物馆;重要性;意义;地域文化 中国是一个融合了五十六个民族的文明古国,在漫长 的发展历程中,各个民族手拉手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 华文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民族 博物馆是对民族资源进行收藏、研究、展示以及保护的地 方,因此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进步,人们需求逐渐变得多元化,再加上大多数民族博 物馆的规模太小,影响力也不大,故而出现了门庭冷落的 局面 1.加强民族博物馆建设的必要性 怒江州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名城,它位于云南省的 西北部,有“东方大峡谷”的美称,同时也是“三江并流” 世界自然遗产地,一直以来受人们的关注和赞誉怒江州 是我国唯一的一个傈僳族自治州,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独特, 不仅是青藏文化在南部的延伸,同时也是中原文化发展最 为边缘的地带,因此在这几聚居了十多种少数民族,其中 有普米族、怒族、独龙族、傈僳族等,多民族是多文化发 展的温床,因此在这个地方存在着多种宗教,其文字、建 筑、语言、音乐、绘画、服饰、以及生活习俗等融合在一 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独特文化李子贤教授就曾经将怒 江比喻为储藏和保存诸多古文化样态的博物馆Ⅲ但是随 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进程,就目前怒江的民族文化来说, 民俗活动和宗教祭祀等习俗和传统都在逐渐的简化,甚至 还有减少和消亡的趋势,民族传统歌谣和故事等知道的人 也越来越少,口承文艺的传承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导 致长久以来积淀的民族传统文化出现了流失。

      另外,还有 一部分民族文化被一些有不良意图的人商业化,极大的损 害了民俗文化的传统意味因此我们提出,在少数民族传 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适应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少数民 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存和弘扬,努力营造出不仅有利于新 文化的导入,同时还有利于各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存的 文化生态系统,这就决定了民族地区民族博物馆建设的必 要性和紧迫性 2.加强民族博物馆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2.1加强民族博物馆建设,传播民族文化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给予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本质要求民族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博物馆发现、整理、收藏和保护的对象我国的 少数民族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各具特色,是我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中各个民族相互交 响力很大,选取的乐歌质量较高这本歌集是把一些“友 人之佳作”和自己亲自创作的三版音乐歌曲辑录整理综合 起来编订而创作出来的作者在歌集首页上写明“教育部 审定批歌词明显,且多言近指远之作音节尤与乐谱相合, 具见苦心斟酌准作小学校用书这表明此书更切合当 时国民政府颁发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条例,促进 各级初中*lld~学及各类师范学校安排的“唱歌”由原来的 “随意选修”转变为“必修科目”,并把这本歌集作为首 选和必选教材。

      此歌集共计分为六册,其中第一至四集属 于初等小学教材,第五、六集属于高等小学教材,但高等 小学教学也要涉及第一至四集教育目的与前三册唱歌集 相同,沈心工在选编歌曲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的爱国情 操进行培养,他曾作过一篇自序《编辑大意》,从中提到 “中有若干首稍染词章气息,恐学生不能完全领悟耳 沈心工也意识到,从听觉上看西洋乐曲与日本乐曲有 很大的差异,但他并没有对音阶划分及曲调的旋律作出阐 述说明,但能够看得出,在民国时代的初中小学教育教学 中,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对音乐技能的全方位训练还没有 足够重视除沈心工编著的《编辑大意》之外,黄炎培先 生也专门为这本歌集编写了序言序言中黄先生评价道: “吾国十余年前,学校课唱歌者尚少沈君心工雅意提倡, 自制歌词任教授,一时从者和之如响斯应,论蓝荜开山之 功,沈君足于其间占一席焉黄炎培也认为:“沈君之 足以为我教育界之良师者,不惟以其得风气之先,尤以其 所制小学校用歌词大注意儿童心理,其所取材与其文字程 度,能通俗而不俚,其味隽而其言浅,虽至今日作者如林, 决不因此减其价值……”由此看出,沈心工自编歌集教授 学生,对我国的音乐教育界具有开拓性贡献这也说明黄 炎培同样关注乐歌的歌词,他认为在儿童的音乐教育中, 歌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实际的教育作用,歌词的编制 必须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这样才能保证儿童易于听懂接 受,达到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和音乐教学要求,这些沈心 工先生编著这本歌集的非常重要的特点。

      综上所言, 《重编学校唱歌集》在同时代的初小音乐 教育教学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得到普遍的肯定和推广使用, 从现今留存下来的书本各集各节内容以及当时社会各界的 正面评价,说明在当时的启蒙音乐教育的大概的总体水平 和目的尽管绝大部分师范学校都有“视唱”学科进行音 乐方面的教育,但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各初中初小学生音 乐素质教育而开设的,但是在当时的中小学各类音乐教育 教学中,对音乐歌词的教授演练远远超出对音乐综合技能 和歌曲旋律节奏的教育训练所以说,在、民国时期的音 乐教育在各级各类中小学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视唱练耳教学的 北方文学杂志欢迎投稿:http://www.bfwx ·213·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