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青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9页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青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长春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其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B.唐太宗:“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了我的独尊地位C.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D.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参考答案:C2.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一主张出自A.墨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法家学派参考答案:C3. 如果你是生活在唐朝的商人,你来到长安,能够进行的商贸活动有①可以到西市与波斯、大食商人进行交易 ②为了财产安全,你将大部分金银储存在柜坊③你通过设在长安的市舶使进行对外贸易 ④你通过飞钱方法,可以回老家再将钱取出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参考答案:C4. 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耕生产的是 参考答案:D略5. “1498年,达·伽马在印度获得了建立商埠的许可,到16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在西非和东亚之间建立50多处贸易商埠。
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A.葡萄牙人B.西班牙人C.荷兰人D.英国人参考答案:A根据“达·伽马在印度获得了建立商埠的许可,到16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在西非和东亚之间建立50多处贸易商埠”,根据所学可知,达·伽马受葡萄牙国王的支持开辟新航路,探索出通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线,葡萄牙的殖民活动和势力范围和这条航线相关,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A正确;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不符合达·伽马,排除BCD6. “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共85篇,1959年共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③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B7. 揭开苏联改革序幕的是 (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安德罗波夫 D.戈尔巴乔夫参考答案:A8. 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都要在春天举行一次恩科(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
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参考答案:B9. “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一事件是A.南昌起义B.八七会议C.秋收起义D.遵义会议参考答案:D依据题干“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的信息,结合课本所学,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会议纠正了博古、李德等错误的指挥,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项符合题意;南昌起义是周恩来等领导的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A项不符合题意;八七会议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起义,B项不符合题意;秋收起义是毛泽东领导的起义,是遵循苏联的指导,进行的以城市为中心的起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起义,最后失败,C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这句话的含义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不是照搬照抄苏联的经验,由此可知,四个选项中只有遵义会议是毛泽东取得了领导权,开始领导中国革命,走自己的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事件10. 我国古代的城市中坊、市的出现和划分意味着A.商品交易受到较严格的时空限制 B.促进商业快速有序的发展C.早市、夜市已在城市中普遍出现 D.百姓开始有了文化娱乐场所参考答案:A11. “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这种现象是指( )A.科举入仕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B.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C.汉初形成“布衣将相”之局 D.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参考答案:考点:1O:科举制.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关键信息是“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解答:依据材料“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涉及的是科举制的影响,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有利于巩固统治.故A正确.BCD均与科举制无关,故排除.故选A.12. 看下表是一组关于雅典判处苏格拉底死刑的材料,据此可知雅典民主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产生方式表决方式程序罪名约40万约4.2万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举手一审制慢神与蛊惑青年6000501抽签A.体现了广泛代表性的特点B.调动了公民的参政热情C.明显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D.保障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参考答案:C表格显示抽签产生陪审、审判人员、表决方式是举手,程序是一审,充分说明雅典民主的实质是直接民主,故C正确;广泛性不是材料主旨,故A错误;B属于观剧津贴作用;D中言论自由与材料相反。
13.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参考答案:B14. 1942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查盐为日用必需品,关系国民经济至巨,业经中央决定实行专卖,所有过去原有专商引岸及其他关于私人独占盐业之特殊待遇及权益,应即自专卖实行日起一律废除这一政策A.其目的是适应战争特殊环境B.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C.顺应了近代化发展的潮流D.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的势头参考答案:A【详解】材料内容反映了抗战期间(“1942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食盐专卖政策,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盐政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不仅关系到军需民食,还是战时财政筹措的重要途径,财政部废止“私人独占盐业之特殊待遇及权益”就是为了适应战争特殊环境故答案为A项B项,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出现在1935年,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中的这些政策与中国近代化无关,排除;D项,食盐专卖政策出台前提是“私人独占盐业”,所以该政策调整并非针对官僚资本膨胀问题,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5. 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参考答案:D16. 一五计划后,在市级政府中设有机械工业局、轻工业局、纺织局等经济部门,同时在市党委机构中也相应地设有工业部,实行对口领导这反映了A.生产资料实现了优化配置B.政府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秩序C.经济工作中加强党的领导D.经济工作的错误被逐步纠正参考答案:C从“同时在市党委机构中也相应地设有工业部,实行对口领导”可以明显看出党对经济工作加强了领导,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无法体现;B选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D选项错误,无法从材料看出17. 19世纪中期,中国近代报刊的最早创办者是A.外国传教士 B.清政府 C.维新派 D.革命派参考答案:A18. 日本对沦陷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 B.实现中日经济提携C.转嫁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 D.满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参考答案:D略19. 古代中国的冶铁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冶铁过程中的供风形式不断革新,下图的鼓风装置的动力是( )A.人力 B.畜力C.水力D.自然通风参考答案:C20.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番话:“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一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
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这说明富兰克林认为美国的民主制度忽视了( )A.白人的利益 B.穷人的利益 C.黑人的利益 D.富人的利益参考答案:B21. 1969年3月,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毛泽东认为;“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好做文章了6~10月,陈毅等四位元帅应中央要求,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提交了《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等报告:陈毅等人对目前局势”的战略性建议最有可能是A.积极政善中美关系B.争取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推动中日两国建交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参考答案:A1969年美苏争霸的格局中美国处于守势由材料“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表明毛泽东认为,在中苏关系持续恶化的情况下,美国有可能改善与中国得关系,共同对付苏联,故A正确;美国在中国重返联合国上设置众多障碍,排除B;日本外交上追随美国,排除C;早在1953年,我国就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排除D22.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勃列日涅夫改革相继失败,一个重要原因是A.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来的旧体制B.当时美国实力过于强大C.一开始就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D.改革的侧重点摇摆不定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给予历史事物准确归因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有很多弊病,从赫鲁晓夫改革到勃列日涅夫,均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A项表述准确,属于自身的原因,符合史实和题意B项属于外部原因,不符合题干要求C项“一开始就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本身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侧重点摇摆不定”本身具有片面性故正确答案选A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勃列日涅夫改革·概况及原因【名师点睛】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第一,斯大林模式主要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第二,在经济建设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