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维设计】2013版高考地理-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二课时-大气的运动课时跟踪训练-鲁教版必修2-.doc
5页"【三维设计】2013版高考地理 第二单元 第二节第二课时 大气的运动课时跟踪训练 鲁教版必修2 " [课时跟踪训练](满分100分 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图中,不能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是( )解析:温度高的地区空气受热上升,C图中海洋上白天升温慢,温度低,空气应下沉答案:C右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2~3题2.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是( )A.甲>乙>丁>丙B.乙>甲>丁>丙C.甲>乙>丙>丁D.乙>甲>丙>丁解析:对流层大气温度垂直递减,即甲、乙两处气温高于丙、丁,且乙高于甲,丙高于丁所以,甲地气压高于乙地,丁处气压高于丙处答案:A3.若a、b、c、d、e为不同的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A.甲→乙→丁→丙→甲 B.丁→丙→甲→乙→丁C.乙→甲,丙→丁 D.乙→甲→丙→丁→乙解析:甲地为低压,乙地为高压,丙处为高压,丁处为低压,所以气流运动方向是:乙→甲→丙→丁→乙答案:D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向大海,海风吹拂下长发向后飘逸,反映女主角快乐心情。
阅读“北半球某滨海地区热力环流图”(图甲)和“海陆气温日变化图”(图乙),完成4~5题4.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5.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哪个时间段进行拍摄( )A.16时至次日8时 B.8~17时C.18时至次日6时 D.6~18时解析:从图甲看出,②③位于高空,①④位于近地面,因此①④两地气温高于高空;从空气垂直运动方向可知,①地气温低于④地,由于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递减率基本相同,因此气温最低的为②女主角面向大海,海风吹拂下长发向后飘逸,说明此时吹海风白天,由于海洋升温慢,温度低于陆地,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答案:4.B 5.B浙江省新安江水库建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一某狭窄河流上出现了一个面积为394 km2的“湖泊”据此完成6~7题6.若在该水库旁修建某度假村,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水库的热容量大于度假村,则水库与度假村之间的风向类似于沿海地区白天和夜晚的海陆风现象。
答案:B7.扩大水域面积与增加植被覆盖对局部地区气候影响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A.增加空气湿度 B.调节空气温度C.减小附近风速 D.美化当地环境解析:注意题中问的是两种现象对局部气候影响的“差异”扩大水域面积,必然减少地面对风的阻力,从而可以加大风速;而增加植被覆盖,则会加大地面对风的阻力,导致风速下降答案:C读“某地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已知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始终垂直据此完成8~9题8.图中表示风向的是( )A.a B.bC.c D.d9.该地一定位于( )A.日本 B.澳大利亚C.印度 D.德国解析:据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及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可知a为地转偏向力,由于风向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有大体的一致性,可知d为风向;从图中看出,风向左偏,可知为南半球答案:8.D 9.B10.一架飞机在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行员的左侧是高压,右侧是低压,即可判定(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C.飞机处在西风中 D.风从北侧吹来解析:在南半球高空背风而立,低压在右,高压在左,可知为东风。
答案:A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回答11~12题11.沿图中XY方向所作的等压线剖面图,下列四幅等压线剖面图与之最接近的是( )解析:B处为低压中心,C处为高压中心,再对比图形就可以看出A正确答案:A12.下列关于图中A、D两处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吹偏北风,D吹偏南风B.A、D均吹偏南风C.A、D均吹偏北风D.A吹偏南风,D吹偏北风解析:北半球近地面低压北面气流由边缘向中心流动,北半球向右偏,为偏北风;高压东面气流由中心向边缘流动,为偏南风,所以选D答案:D二、综合题(共40分)13.阅读下列实验材料,回答问题23分)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m、1m和1m且6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左面)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右面)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______________地理原理3分)(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________(左或右)偏,纸片B向________(左或右)偏。
4分)(3)在下图中用实线画出电炉和冰块附近高处和低处等压线的弯曲情况,并用箭头画出空气的运动方向8分)(4)请你应用该实验原理,在下图中绘出热岛效应示意图,并再举两个这种运动形式在地理环境中的实例8分)解析:从图中实验设置看出,左为电炉,右为冰块,由于左右两侧冷热不均,导致柜内空气的垂直运动:左侧受电炉烘烤处空气上升,右侧受冰块影响空气下沉进而在柜内底部和顶部产生了气压差异,底部左侧气压较低,而右侧气压较高,顶部相反,从而引起顶部空气自左侧流向右侧,底部由右侧流向左侧此实验验证了热力环流的原理答案:(1)热力环流 (2)右 左 (3)如图所示4)如图所示海陆风,山谷风14.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回答问题17分)(1)就气压状况而言,图中A与B中低压中心是________,B与C中高压中心是________4分)(2)若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则A、B、C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2分)(3)右图为沿AB作的剖面图,完成AB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4分)(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AB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2分)( )(5)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5分)解析:本题利用等压线图考查气压、气温及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第(1)题,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即可确定第(2)题,根据热力环流中上升气流形成的原理可知,地面温度越高,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越多,近地面气压越低第(3)题,热力环流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A、 B、A′、B′气压的大小,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第(4)题,高空等压面弯曲状况与地面相反第(5)题,根据风向判断步骤及各个力的特点绘制答案:(1)B C (2)B (3)逆时针方向画箭头 (4)B(5)如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