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三上册《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docx
4页初三上册《致女儿的信》教学设计 《致女儿的信》是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一篇阐述爱情本质的文章,他说,爱情是充满着美与力量,是历经岁月考验的忠诚,是心灵的追念对于正处于青春期,渴望成长,对爱情有一丝朦胧隐秘渴望的九年级孩子们来说,本文无疑是一篇绝佳的帮助孩子们认识爱情、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的文章同时,教育家又以其特有的方式诉说着对爱情的见解,浅白易懂的语言营造出一种诗意美好的童话氛围,让人在感受爱情的魅力的同时,折服于这种言语的魅力因此,学习本文,不仅仅要了解、把握爱情的内涵和真谛,还要欣赏和涵泳苏霍姆林斯基的独具特色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欣赏文章浅白易懂、诗意温暖的语言 2、把握爱情的真谛,获得自己对爱情的正确理解与信念 教学重点: 欣赏文章浅白易懂、诗意温暖的语言 教学难点: 把握爱情的真谛,获得自己对爱情的正确理解与信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的孩子今年只有三岁,可是已经常常拿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来问我了比如“太阳为什么落山?”“好吃的为什么要和别人分享?”等等。
我总是回答得小心翼翼,唯恐一句话不慎,误导了他小小的心灵我想,等到他再长大些,和你们差不多大时,说不定还会问我:爸爸,什么是爱情? 不过,这个问题我倒不怕,因为我会给他看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 请学生阅读预习提示 (屏显)“本文面对十四岁女儿提出的这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不回避,不敷衍,而是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 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围绕这两句话展开 板书“诗意的故事”、“爱情的真谛” 二、初读故事,涵泳诗意语言 1、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文中故事的情节 2、解读“诗意”的含义 课件:诗意: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结构 3、让学生细细品读课文7~23段,从中感受诗意 (1)第一幅画面:着重感受美的意境、美的情感 指导朗读 (2)第二幅画面:继续通过品析语言感受美的意境和美的`情感 通过与第一幅画面的对比,感受美的结构 (课件)补充《关雎》,理解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诗化结构 (3)学生齐读第三幅画面,共同感受诗意之美 三、感悟主旨 1、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思考“爱情的真谛”是什么? 2、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责任”、“付出”、“关怀”、“牵挂”、“宽容”…… 四、主题拓展 理解了爱情的真谛,让我们把目光转向自己十三四岁的你们,心灵深处是否也有一颗叫做“喜欢”或者“好感”的,在悄悄地萌动呢? 对比一下我们领悟到的爱情的真谛,你们觉得这种“喜欢”是爱情吗?如果不是,那么我们该怎样处理这种微妙的情感呢? 课件补充:《写在学生日记上的信》 五、结语 爱情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能力、一种智慧,一种生活的智慧今天的这节课,我们理解了爱情的真谛,老师希望你们能够珍视爱情、善待爱情,相信一定会有一天,你们能够享受至纯至美的爱情 六、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的写法,也用一则“诗意的故事”,帮老师给孩子写一封信,告诉他“分享”的真谛 附:板书设计 致女儿的信 苏霍姆林斯基 诗意的故事:美的意境 情感 结构 爱情的真谛:爱慕 忠诚 心灵的追念 4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