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趣味拼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docx
2页幼儿园大班数学公开课趣味拼搭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及课程目标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中,拼搭教学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法,通过拼搭图形、数学模型等来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计算和逻辑能力因此,本次公开课将以拼搭为主要教学内容,加强孩子的手脑协调和思维发展,同时提高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具体目标如下:1. 学会使用建构积木进行拼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集中力;2. 能够使用基本数学符号和操作完成拼搭过程中的计算,培养孩子的计算和逻辑能力;3. 培养孩子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让孩子真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二、教学设计1. 活动一:认识建构积木活动目标:引导孩子们认识建构积木,学会拼搭基本形状,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教学步骤:1. 老师向孩子们介绍建构积木,让孩子们触摸积木并说出它的形状;2. 给每个孩子发放同样形状的积木,引导孩子们学会拼搭出各种简单的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等;3. 在拼搭时,可以引导孩子们突破常规,以创造性的方式组合积木,让孩子们兴趣盎然2. 活动二:拼搭图形活动目标:在学会基本形状拼搭的基础之上,引导孩子们拼搭更复杂的图形,培养孩子的计算和逻辑能力。
教学步骤:1. 介绍本节课的图形: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引导孩子们讨论图形的特征和名称;2. 给出若干个图形并在黑板上标出它的构成积木数量,让孩子们完成拼搭;3. 引导孩子们在拼搭图形的过程中,使用基本数学符号和操作,并讲解各种符号的含义;4. 引导孩子们在拼搭图形的过程中互相协作,突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3. 活动三:拼搭数学模型活动目标:在学会拼搭图形的基础之上,引导孩子们拼搭数学模型,培养孩子创新思维和自信心教学步骤:1. 介绍数学模型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孩子们讨论数学模型在生活中的应用;2. 老师分享数学模型拼搭过程中的一些技巧,如拆分法、逆向思维等;3. 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学模型任务,让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模型的拼搭;4. 让孩子们互相交流、分享拼搭的经验和技巧,并对拼搭的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三、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采用了拼搭教学法,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也增强了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等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偏好于拼搭简单的形状,而对复杂的模型拼搭不太感兴趣这启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让孩子们愉快地学习并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