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儿童文学翻译特点及影响因素.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4082844
  • 上传时间:2021-10-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4.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儿童文学翻译特点及影响因素薄利娜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摘要:翻译对于目的语读者而言可以看作是再阅读和重写:文木每一次的翻译都会使用 新的语言,处于新的文化氛围,呈现给新的读者儿童文学的翻译有其自身的特 点:童书经常配有插图并且常会用來朗读;具有儿童和成人双重读者因此,译者 的儿童观影响整个翻译过程除此之外,对话理论、意识形态、阅读以及操纵等 都对儿童文学翻译产生影响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为儿童而译;对话理论;改写;操纵;儿童观;作者简介:薄利娜(1981—),女,山西太原人,太原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硕 士收稿日期:2017-04-20On Translation Features of ChildrenLiterature & Influential FactorsBO Li-na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Taiyuan NormalUniversity;Abstract:Translating may be defined as rereading and rewriting for target一laiiguage audiences: every time texts are translated they take on a new language, a new culture and new readers. Translating children^ s literature has its own unique features: children" s books are often illustrated and often meant to be read aloud; the books also have a dual audience, children and adults. Translators child image influences the whole trans la tion process. Moreover, factors like dialogics, reading, ideology as well as manipulation al 1 contribute to the translation.Keyword:tTanslation of childTen liteTature; translsting for ch订dTen; dialogics; rewriting; manipulation; ch订d image;Received: 2017-04-20、引言成功的翻译要求能在译语中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要求译 者具有很好的分析能力和细腻的读写技能。

      然而儿童文学的翻译乂具有自身的特 点:童书通常配有或多或少的插图并H往往用来朗读;童书的读者兼有儿童和成 人双重特性等等正如Barbara Wall所言:“如果一本书要出版,推销,被购买, 成人首先要被吸引,说服并最终认可” [1]1-2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尽管译者 需要做到为儿童而译,但是要由成人来选择哪些作品被翻译,是成人来翻译这 些作品,也是成人为孩子选购译本并为孩子大声朗读这些译本所以,儿童文学 作品的翻译过程会涉及许多不同的参与者木文将讨论影响和制约这个过程的几 个因素二、对话理论俄国哲学家Bakhtin提出了文学研究领域的对话学概念,指出阅读的过程就是 不同声音相互交换的对话过程,包括不同的作者、读者和语境,对话发生在过 去、现在、未来不同的时间点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就会产生特定的 环境 社会的、历史的、地理的、生理的,所有这些因素都确保了在这个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下说出的每一个词的意义都和在其他任何环境下说出的词不 同” [2]428所以,如果文本中的任何一个细微环节发生了改变,那么整个理解 就会不同翻译更是如此:所有的文木都朝向读者,同时所有的读者也都朝向文木,双方是 理解和被理解的关系,读者和文字处于相互对话中,而在这一对话中,作为译 者身份的读者要敏锐地理解和分析原文本。

      为了促成新旧文本以及原语文化和译 语文化之间的成功对话,译者在责任感的驱使下必须要有效地把原语译成冃的 语,那么译文就不可避免地会显示译者的意图、情感、价值观等等三、阅读视角下的翻译 阅读包括译者自己真实的阅读过程,译者想象的未来读者的阅读感受以及读者 自己真实的阅读阅读有不同的目的:有时是为了获取信息,有时是为了消遗; 有时是为自己读,有时是为他人读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的阅读,通过阅读有所 收获并H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是最重要的对于童书译木来说,小读者越享受阅读 的过程,得到的东西越多,他们就越想多读,这应该是儿童文学翻译的重中之 重,这也是为什么译者要真正做到为儿童而译不同的阅读冃的决定了不同的阅读方法当学生为了考试研读狄更斯的《雾都孤 儿》时,他们会把重点放在人物刻画和社会背景等方面以便能回答老师的问题; 当学牛为了消遣读这本书时,他们就会完全融入到故事中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Rosenblatt把第一-种阅读称作提炼式阅读,把第二种阅读称作审美式阅读提 炼式阅读的重点在于阅读后获得了什么信息,审美式阅读的重点在于阅读过程 中带来的感受[3] 23译者的阅读同时包含这两种方式第一次阅读时会忘记译者的身份而完全投入到 故事中,享受阅读过程,属于审美式阅读;随后再多次重新阅读时,重点考虑如 何翻译的问题,这时就转变为提炼式阅读。

      他工而作为儿童文学的译者,在提 炼式阅读过程中除了要审视对原作故事和意图理解是否准确、关注文化差异之外, 还要注意童书需要大声朗读这一特点,所以译者需要自己通过大声朗读来感受 译语的节奏是否合适基于这一点,在翻译中可以利用重复、句子结构特点、韵 律、标点符号等各种策略使得译文琅琅上口,同时译者要预见在朗读中语音、语 调、语速等可能造成的影响,尽最大努力使朗读者享受整个过程四、操纵论视角下的翻译Andre Lefevere在《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一书中提出了 “翻译 是改写”的概念,指出所有的翻译对于日的语文化中的读者而言都是改写,“所有的改写无论其冃的是什么,都反映了特定社会环境中意识形态和诗学因 素对原语文本在一定程度上的操纵” [5]83在文学系统内部,有一群由评论家、 教师、翻译家等组成的专业人士(pTofessionals),他们操控着诗学形态 (poetics);文学系统外部则是有权力的赞助人(patromige),这些人可以是王 公贵族,也可以是出版商、大众媒体等这样的组织机构,他们操控着某--特定文 化或社会的意识形态(ideology)Lefevere尤其强调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是受意识形态支配的,使得译文能够迎合主流读者,从而 被尽可能多的读者所接受。

      Oittinen以美国学者Susan Sts门对于美国引进童书的研究为例说明了意识形态 对于翻译的影响Susan比较了这些引进童书原作的共同特点以及译本的共性, 最后得出结论:出版商倾向于选择那些在内容上更易于流通、更符合美国诗学形 态、与美国文化价值观相一致的作品进行译介囤如所以,从目的语文化的视 角来看,所有译木都体现了在意识形态支配下的对原文一定程度上的操纵五、儿童观“儿童观是成人对儿童生活和心灵世界进行关照而生成的对儿童生命形态、性质 的看法和评价,是成人面对儿童所建立的人生哲学观” 儿童观基于每个人自身经历和性情,它可以是与众不同的,但同时每个社会都会在政治、经济、文 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具有社会共识的儿童观在翻译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同儿童观之间的冲突,那么译者是应该迎合日的语 文化中已经形成的儿童观而对原作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改写,还是保留原作中的 儿童观以丰富冃的语文化中的儿童观呢? “为儿童而译”要求译者以儿童为中心, 要考虑到儿童的生活阅历、认知能力和阅读期待等因素而最终作出选择而译者 翻译策略的选择正与其儿童观紧密相连所以作为译者要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 翻译?如何译才能达到这一 s的?为谁译?六、结语翻译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支配,译者往往通过使用归化或异化等翻译策 略來解决这些问题,翻译界也长期存在着归化与异化之争。

      美国翻译理论家 Lawrence Venuti定义归化为“遵守译入语语言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定义异化 为“偏离译入语语言文化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o⑻18-22他 主张异化,攻击归化翻译为一种帝国主义式的文化掠夺行为但对于儿童文学翻 译而言,归化和异化的选择变得更加微妙,因为读者是儿童,他们有限的牛活 经历和阅读能力很有可能导致他们排斥异化翻译的文本如果文字怪异和生疏, 一方而影响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另一方而也大大降低了译本的接受度,那么 我们翻译的意义乂何在呢?在儿童文学翻译中,不管采取哪一种翻译策略,都要以儿童为中心,做到为儿 童而译;任何翻译活动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译者也不可能完全保持中立,译 者行为是建立在自身儿童观之上的,同时还要受到前文中所述的各种因素的制 约,所以译文最终都会是一定程度上的归化,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参考文献EL[2] Bskhtiih Mikhail. The Dialogic Im8gin8ti()n:F()UT Essaystrans. Caryl Emerson and Michael Ilolquist. Austi】i: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90.[3] Rosenblatt, Louise M. The Reader, the Text,the Poem:The Transactioiial.Theory of the Litenrry bondale and Edwardsv订le:Southern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78.[4] 0ittinei~i, Riit ts. TrEmsleiting for Childreii[\f ]・N ew York: Gar land, 2000.[] [7] 李文娜,朱健平•从“儿童的发现”到“为儿童而译”- 译观之嬉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 (2).—中国儿童文学翻I【i story of[8] Venuti, Lawre门ce. The Tfsnslatofs T门visibility:八 Translation[M]. London:Routledge, 199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