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 周末培优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选修).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391369954
  • 上传时间:2023-1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7.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周末培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孙家栋:航天赤子心宋雅娟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相连求学时,他被选派到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1958年,孙家栋进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1967年又被钱学森点将,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从此与中国卫星结下不解之缘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对几次关键的人生转折,孙家栋说:“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系列原总设计师戚发轫对这位老朋友敬佩不已:抓大放小,举重若轻;善于综合,敢于决策;大胆放手,勇于负责戚发轫的总结令人信服在研制“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时,为了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孙家栋紧紧抓住“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着”这四个要求,凡与此无关的技术试验,全部取消也正是因此,中国得以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欧阳自远对孙家栋的这一“特点”感受颇深他曾和孙家栋、栾恩杰一起被誉为探月工程“铁三角”在欧阳自远看来,“孙先生是一个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高手’我总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各种技术要求,希望我们的绕月能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但孙先生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去实现、去完成‘绕’的目标。

      孙先生常说,科学家往往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工程师就是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他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并且敢于决断比如说‘嫦娥’什么情况下发射孙先生认为,安全就发,不安全就不能发,其他因素都不必考虑因为不安全,什么目标都达不到”建设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有两条路摆在了大家面前:一是一步建成全球乃至世界主流,但不符合中国实际;二是分步优先建成区域系统,但世界尚未有先例中国的导航系统如何建设?孙家栋独具慧眼,提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试验、后区域、再全球”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搞呢?”谈及当时的决策,孙家栋解释说,“首先,卫星的数量可以少,我们集中精力为我们国家本土加上周边来服务,这是我们经济建设最需要的事情步子相对迈得小一点,可以摸索更好的经验来推动我们这个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北斗系统优先建设区域组网成功提供优质服务,证明了这条道路的科学性目前,日本、印度也纷纷采取此种建设方式,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的“务实”,在同事和下属的眼中,是搞科学该有的精神科研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能求全求大,不能好高骛远他说话慢吞吞的,但总能运筹帷幄,统领全局,是个睿智的老头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北斗“女神”徐颖如是说孙家栋经历了中国航天的很多个第一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在我国成功发射入轨的百余颗卫星中,孙家栋主持研制的多达30余颗2009年,孙家栋寿辰时,钱学森给他寄来了贺信,80岁的孙家栋成了钱老口里的年轻人:“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听说您今年都80大寿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的祝贺!”钱学森对孙家栋的贡献如数家珍,“您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自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首战告捷起,到绕月探测工程的圆满成功,您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为您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希望您今后要保重身体,健康生活,做一名百岁航天老人。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家栋曾被派往苏联茹科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制造,学时长达7年,归国后投身于祖国的国防建设B.孙家栋原本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一分院从事导弹研究,后来进入中国卫星研究领域,成为技术负责人,这个转变是由钱学森促成的C.中国北斗系统的建设为世界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自主创新发展的同时,与日本、印度等国开展合作,共享研究成果D.孙家栋几十年来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此,钱学森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家栋作为技术负责人,能够抓大放小,举重若轻;善于综合,敢于决策;大胆放手,勇于负责,这让老朋友戚发轫十分敬佩B.孙家栋在苏联学了7年飞机制造,回国后造了9年的导弹,放了50年卫星……他的人生所经历的这几次“变轨”,都是根据国家的需要进行的C.研制“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时,为了确保核心任务顺利完成,孙家栋根据复杂问题简单化原则,取消许多次要的技术试验D.孙家栋认为,工程师与科学家不同,工程师要善于抓住最主要的问题,敢于决断,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3.本文在选材方面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C2.C3.①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全文围绕表现孙家栋“航天赤子心”这个中心选择材料,突出孙家栋的智慧和对祖国航天事业的贡献②选取戚发轫、欧阳自远、钱学森等同事、前辈的评价性材料,增加内容的真实性③选取对重大事件决策的材料,突出孙家栋的领导才能、战略眼光、家国情怀试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郝柏林,何妨吟啸且徐行清晨,北京中关村一位两鬓略见斑白的男人,穿褪色蓝的确良,推着自行车,书包斜挎,精神满满地走向计算中心,周身洋溢着“对一天工作即将开始的期待、兴奋和执着”二十年后,已在硅谷做了多年工程师的符洪,见到来美国研究访问的郝柏林,觉得眼前的导师还和记忆中这幅鲜明的画面里一样年轻——那时,他是“文革”后中科院首批增选的最年轻学部委员之一,是中国统计物理学研究的核心人物,还是国内混沌研究的先驱。

      他最早在国内提倡利用计算机解决复杂问题在学生面前,郝柏林毫不掩饰“一直在从事第一线的具体科学工作”的自豪投身理论物理一甲子,他亲身实践着“两弹元勋”彭桓武先生“用理论物理的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一切问题,纵横捭阖,所向披靡”的格言直到2018年3月7日去世前一天,84岁的他还在与同事发邮件讨论他们合作的著作,去世当天上午还在用笔记本电脑工作 与郝柏林在中科院共事近30年的刘寄星回忆:20世纪70年代,郝柏林与于渌一起担负了用骨架图计算临界指数的工作,而计算到关键时刻,郝柏林犯病,仍坚持卧床工作1962年,他在莫斯科大学读研究生时,翻译《量子场论方法在统计物理学中的应用》,只吃点面包喝点茶,创造了一昼夜译出一万字的纪录同一时期,更具传奇色彩的是,他通过了苏联著名物理学家朗道设计的“朗道势垒”,即一门数学和八门物理组成的理论物理“最低标准”考试——要知道他最初留苏时分配到的是矿业经济专业,通过自学他不仅成功转入哈尔科夫大学物理数学系,还在3年内修完了5年本科课程——可惜考最后两门时,朗道突遇车祸丧失智能,未能由他亲手将其名字写入通过者名录,因此郝柏林也从不对外宣称自己是“朗道的学生”此前28年间通过该考试者仅仅43人,至少有18人后来成为苏联或加盟共和国科学院院士或通讯院士,更有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后来,即使在理论物理受到严重冲击的“文革”时期,他也没有颓废一方面积极参与完成胰岛素结构分析、天线小型化、地震活动分析等国家任务,“挨整”时则“躲在家里”求解三维伊辛模型,最终求得的一个封闭近似解,被王竹溪先生称为“迄今最好的结果”在“五七”干校劳动时,每天傍晚两三个小时自由活动时间,他就打开自带的木箱子,在上面写作最早的计算机语言——FORTRAN教科书,该书在“文革”后一版再版郝柏林从不以聪明人自居,还一再告诫学生,“我见过的自认为聪明的人没有一个做成了事”相反,这位“科学战士”把老老实实做学问挂在嘴边,身体力行,对学术腐败深恶痛绝2007年,郝柏林公开批评某些科学机构领导人“官越大,文章越多”要抓科学界领导和政府官员的不端行为”,“研究生导师没有权力在学生的每篇文章上署名”,“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的管理和资助体制必须改变”,“警惕用宽容失败掩饰研究资源的浪费”,“必须撤消一大批管理和评估机构”……他也因此招来一些人的嫉恨,引来不少匿名攻击朋友劝他发声正名,他说,“我也许总的声明一次,以后概不理睬,为人做事,自有公论”令刘寄星敬佩的是,郝柏林经常慷慨激昂地抨击学术官僚的昏言昏举,纯出自公心,从未有“取而代之”之意。

      他根本不像一些人流传的那样‘严肃地板着个黑脸’,对我们这些做学问的小弟弟,他完全没有门户之见,而且很容易接近中科院院士葛墨林记得,第一次见面后,郝柏林夫妇去他家,竟送上一捆用过的计算机程序纸,说背面可以做草稿用有学生视他为科学界的鲁迅11年前,他欣然同意在科学网开博客,自言“至少部分减少‘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的状况”;晚年与友人聚会,念及“文革”中含冤早逝的青年物理家孟宪振,以及遇害的熊大缜(清华叶企荪先生之徒),其悲愤往往感染在场的每一个人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 ,2018年7月第二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郝柏林院士投身理论物理一甲子,是我国统计物理学研究的核心人物,国内混沌研究的先驱B.他读研究生时,创造了一昼夜翻译出一万字的记录;他求解三维伊辛模型的结果,获得了王竹溪先生的称赞C.在苏联留学时,他挑战“朗道势垒”却因朗道的车祸意外没能完成所有考试,留下终生遗憾D.他经常抨击学术官僚的言行,批评某些科学机构的领导人,因此招来一些人的嫉恨,甚至匿名攻击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时间先后为线索,概括了郝柏林院士一生的学习和研究历程,以及对我国理论物理研究的突出贡献。

      B.开头通过对郝柏林学生的回忆画面的描写,既写出了郝柏林先生的精神面貌,也使文章语言更灵动活泼C.文中多处引用他人对郝柏林的评论,饱含了解他的人对他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使文章更有感染力,资料更翔实D.文章以比较平实的叙述为主,而题目和末尾引用的古典诗句,既增强了文采,也使文章显得蕴藉厚重3.文章写出了郝柏林院士的哪些品格?请简要概括 1.C【解析】C项,“没能完成所有考试”错误,原文“可惜考最后两门时,朗道突遇车祸丧失智能,未能由他亲手将其名字写入通过者名录”2.A【解析】A项,“文章以时间先后为线索”错误,文章的开头运用的倒叙的手法3.①勤奋工作投入,勤备忘我;②踏实主张老老实实做学问;③正直痛恨学术腐败,批评科研体制弊端,开博客纪念含冤早逝和遇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届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青桐鸣高三下学期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八省联考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演练统一监测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青桐鸣高三下学期10月大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广东省联考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八省联考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演练统一监测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湖北省腾云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高三下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云南省大理民族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英语试题(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