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端装备行业技术与人才壁垒研究.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陈雪****2
  • 文档编号:350041233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15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端装备行业技术与人才壁垒研究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机械工业的国际化水平,不断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实现贸易方式和外贸市场多元化推动对外贸易方式由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升级,贸易商品结构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升级,由单机出口向成套出口、工程承包和国外投资设厂等方式升级;推动出口市场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升级理顺对外开放与产业安全、拓展国际市场与平衡贸易顺差的关系,统筹规划产业链全球布局,稳定机械工业产业链供应链,增强产业链韧性十三五以来,我国机械工业经济规模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16-2019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9.6%、10.7%、6.3%和5.1%2020年,虽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仍保持同比6%的增长速度,且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和制造业3.2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底,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超过9万家,比2015年末增加近七千家;资产总额26.52万亿元,比2015年末增长37.7%,年均增长6.6%一、 高端装备行业技术与人才壁垒变频调速一体机、专用变频器、特种电机、电气控制及供电产品等工业自动化设备属于高新技术产品,涉及电机设计及制造、电力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等多项学科领域。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设计及制造工艺上,均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积累,因此对人才队伍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在软件算法、电路设计、电磁计算、结构设计等方面具备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对于变频调速一体机、专用变频器、特种电机、电气控制及供电产品,核心技术的研发需要在软件工具、硬件设备、人才队伍等方面的持续投入,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与人才壁垒二、 产业链韧性不强(一)产业链关键环节受制于人除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外,机械工业所需的各类工业软件、国民经济重点领域急需的一批重大短板装备等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一是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控制、运维服务等核心工业软件与系统受制于人问题十分突出如,在机床行业,机床工具研发设计所需高性能软件以及高档数控系统多被外资品牌所垄断,存在经济与安全风险;汽车行业的产品设计和仿真软件、发动机和变速器等控制软件、工厂生产监控软件等基本依赖进口二是一批服务于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专用生产设备及生产线、专用检测设备及系统等重大短板装备自给能力较差,对产业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如,在航空航天装备领域,大型精密钣金成形设备、大型复合材料构件制造设备等加工设备,以及高场强高电平电磁兼容检测设备等专用检测系统均严重依赖进口;在机器人领域,精密减速器成套装备的研制与生产能力不足,致使高精度减速器尚不能实现大批量生产。

      二)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顺畅产业链衔接不畅、韧性不强是制约我国机械工业创新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既体现在机械工业与其他产业间的融合不足,也体现在机械行业内部各环节间的协调性较差一是与原材料制造部门融合发展不够由于产业间协同创新薄弱,上下游企业合作松散,那些用量不大却十分关键的工业专用材料、功能材料始终依赖进口,这是致使我国机械关键零部件、部分高端装备等长期依赖进口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与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不够,机电一体化困难重重,推进至今仍存在深度不够的现象,两大行业交叉领域存在研发和制造的空白三是行业内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不足、衔接不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创新单元间缺乏衔接,创新成果转化困难;机械零部件企业、整机企业和用户间配合不够、信任度不高,供需矛盾突出三)产业链仍处于全球中低端虽然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展现出全球瞩目的规模发展优势,质量效益也有所提升,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依然较大,也没有同新兴市场国家形成明显市场竞争优势由于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品牌影响力不强,我国机械工业总体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国际竞争力不强、后劲不足的问题仍需充分重视作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起步较晚、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较为薄弱,在已经形成的全球专利体系、技术标准架构中影响力弱,在全球价值链中提升分工地位仍任重道远。

      三、 平稳发展面临挑战(一)经济效益水平偏低十三五时期,我国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呈波动下行态势2020年,在减税降费力度明显加大的情况下,虽然行业利润总额增长10.4%,但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4%,并未出现显著增长,同比仅提高0.4个百分点,比2015年低0.6个百分点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总额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也有所下降,2020年利润总额占比为22.7%,比2015年下降2.5个百分点二)市场需求增长乏力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国内外市场需求、特别是中低端产品市场需求明显放缓,加之国内钢铁、煤炭、电力、石化等机械工业传统用户行业处于产能过剩调整和产业转型期,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呈现下滑趋势2015年,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速高达10.2%,2018年下降至2.6%,2019、2020两年甚至出现0.9%和7.1%的负增长,反映出机械产品需求市场总体疲软的严峻态势,机械企业订货不足的问题愈发突出三)经营压力普遍加大十三五以来,我国机械工业原材料、用工等各项成本费用不断上升,行业营业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指标持续增长,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扩大并已形成相当规模,而机械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低位。

      2020年,我国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应收账款总额达5.38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45.6%截至2020年底,机械工业亏损面达16.4%,比2015年扩大3.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2261亿元,比2015年增加971亿元四、 产业融合初见成效十三五以来,机械各行业加快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了传统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方兴未艾,技术创新加速迭代,市场牵引力凸显融合了传感、控制、执行与通信功能的各种智能化电力设备,比传统电力设备控制更灵活、自动化程度更高、使用更方便基于北斗系统的自动驾驶计亩测产联合收割机、免耕精量播种机等智能农机从样机试验步入应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轻量化及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融入,使得我国工程机械产品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在融合发展理念带动下,跨行业、跨领域、上下游联动融合发展的速度加快,极大推动了机械工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内燃机行业龙头企业发挥全产业链的协同优势,同供应商、研发咨询机构开展合作,对柴油机热效率进行专项攻关,成功发布了全球首款达到50.26%热效率的商业化柴油机。

      轴承企业与用户单位联合攻关,研制成功国内首台Φ6.28m复合盾构机主轴承,各项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重大技术装备配套轴承的一项重大突破五、 重大装备有新突破在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下,一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重大技术装备实现突破发展自主设计建造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核心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制造自主三代核电国和一号(CAP1400)示范工程项目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装机总容量达1600万千瓦的白鹤滩水电站为目前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水电站的设备制造全部实现国产化昌吉-古泉±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双极全压通电成功,张北可再生能源±500kV柔性直流电网的投运,标志着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成套设备和柔性直流电网居国际领先水平中海油惠州石化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一次试车成功,其关键设备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乙烯压缩机全部由国内企业制造总重2400吨的260万吨/年沸腾床渣油锻焊加氢反应器创造了世界加氢反应器重量和制造工艺复杂性两项世界之最国产10万m3/h等级空分装置在神华宁煤投产,装置规模等级和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装置成套设备以及大型空气透平压缩机组实现了国产化突破。

      工程机械实现了掘进机械整机系统集成技术的产业化应用,15米及以上超大直径泥水盾构和超小直径(≤4.5米)盾构实现了施工应用;700吨超大型液压挖掘机、4000吨级超大型履带起重机、2000吨级全地面起重机、52000千牛米大型动臂塔机等超大型起重机在大型矿山、大化工、核电、超高层建筑和超大型桥梁施工多个重大吊装领域得到运用六、 产业基础能力不足(一)共性技术研发能力弱我国机械工业技术创新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于共性技术研发能力较为薄弱,阻碍了我国机械工业的高质量发展依托企业建设的各类创新载体促进了一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但是无法有效满足行业大多数企业对共性技术的广泛需求共性技术研究的缺失,一方面导致了部分共性技术研发存在重复投入、分散投入的问题,另一方面大量技术基础薄弱与资金缺乏的中小企业根本无力自行开发,进而限制了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很多技术标准处于被动跟随状态,国际话语权较弱,存在和断链隐忧二)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虽然我国机械工业门类比较齐全、规模优势突出,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突出表现就是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能力不强,部分关键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一方面,高端轴承钢、高端液压铸件、高端涂料、关键绝缘材料、高性能密封材料、润滑油脂等关键基础材料大幅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限制了各类零部件产品的自主创新和提档升级;另一方面,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及表面处理等基础制造工艺及装备发展滞后,直接影响到零部件的质量、寿命及可靠性水平。

      受制于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的落后,导致高端轴承、齿轮、液气密件、链传动及联结件、弹簧及紧固件、模具、传感器等基础零部件的自主化能力不足,难以满足主机发展需求而依赖进口三)人才短缺问题仍突出机械企业尤其是传统机械制造企业工作条件艰苦、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对人才吸引力不足,成为行业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目前,不仅高层次研发人才缺乏,一线熟练技工、尤其是高级技工非常紧缺相对于发达国家平均超过35%的高级技工占比来看,中国这一比例仅为5%同时,高技能技术工人的培养体系缺乏科学性和适用性,现有教育机构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以及与当前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造成学、教、用之间的断裂未来十年,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机械工业招工难问题将更为严重,特别是既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又熟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将面临严重短缺七、 经济规模保持增势十三五以来,我国机械工业经济规模持续保持增长态势2016-2019年,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9.6%、10.7%、6.3%和5.1%2020年,虽然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仍保持同比6%的增长速度,且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和制造业3.2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

      截至2020年底,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超过9万家,比2015年末增加近七千家;资产总额26.52万亿元,比2015年末增长37.7%,年均增长6.6%八、 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十三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相对较快,规模不断壮大,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新能源装备快速发展,2016-2020年,我国风电机组总产量达到11296万千瓦,较十二五时期增长38.9%;光伏设备总产量达到21017万千瓦,比十二五时期翻了两番还多在新能源车领域,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5年位居全球第一,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已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动力电池、整车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到整车设计制造的完整产业链,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也取得明显进步,具备较强的产业基础和优势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由2015年的2.23万台增长到2019年的4.46万台,年均增速达19.0%;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机器人动力学控制、高性能伺服驱动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高精密减速器研发取得重大进展九、 研发能力有所增强十三五时期,我国机械工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业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